课堂有效之路在何方?

标签:
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课堂有效之路在何方?
孩子们绝大多数学习时间都在课堂中度过,如果课堂不能碰撞出智慧的火花,就又可能让美丽的青春浪费殆尽。可以说,只要有良知的人,都会在课堂中绽放幸福之花,书写自我最美的青春。
不要在无味地争论课堂到底是谁的,事实上,课堂真正做到师生心心相印,才能走出一条实实在在有效的道路来。一些课堂之所以失去了有效性,说白了,就在于师生之间似乎隔了一层厚厚的墙壁,当然不能产生灵感,带来的可能就是相互之间痛苦的学习与生活。
为什么有些老师,他就是在课堂上不讲究什么样的技法,但孩子们却能够听得津津有味,相反,过于讲究技法的,却在底下如坐针毡,不知什么时候痛苦的课堂才会结束。我问过一些课堂有效的老师,他们的说法,但不理解师生之间的和谐关系。所谓亲其师,信其道,师生之间只有相互尊敬,才能最大限度地带来知识学习的动力。
一些孩子在私下里嘀咕,怎么回事,我上有些老师的课,不知不觉就会打瞌睡,可到了另外老师的课堂,竟然如打了鸡血一样,整个人都觉得亢奋。课堂的有效性取决于学生的可接受,如果某个学生从心底抵触老师,试问,再怎么精彩的课堂,对于他而言,又怎么可能听得进去呢?
为什么教育者需要提前进课堂?目的就在于察言观色,到底有没有孩子在与自己的关系上存在分歧,如果得以及时解决,就有可能在学习中达成默契,上你的课当然会有收获。不知为什么,我们在备课之时,想到的往往是到底应该讲什么,而不是在备学生,到底如何教孩子才有可能轻轻松松的介绍。
孩子学习是奇妙之事,就像一张白纸,到底能够着意于什么样的画,恐怕就需要设计者们认真去了解到底带来什么样的图画了。不是有人说过,一个个石头里面都蕴藏着灵气,关键是雕塑之人到底能不能用生命去领会灵气之存在。孩子的大脑里照样蕴藏着无穷无尽的力量,如果教育者不能主动作为,去挖掘,就有可能变成睁眼瞎,说什么鞭子底下没有千里马。
韩愈说得好:“千里马常有,而伯乐不常有”,教育者就应该是挖掘孩子天赋的伯乐,只要从多角度去思考,就会发现,每个孩子都会闪着金子般的光芒,一旦得到肯定,就会带来黄金般的自由快乐王国。
长期从事教育教学的人都知道,孩子的学习应该严格要求与鼓励信心上下功夫,绝不能含含糊糊,否则,学习很难达到新的高度。许多优秀的老师,他们在领着一帮孩子前行之时,都会提出许多高标准的要求,身体力行,让人人都能够做到。同时,又在不断给予学习困难者鼓励,提出合理的要求,让其在简短的时间内赶上大部队。试问,孩子一步步看到希望,又有什么理由选择倒退呢?
世上存在差生,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学习的结果,一次失败并不可怕,如果老是失败,就算天资再怎么聪慧者,都会半信半疑,一旦认同了所处的角色,想要再更进一步,就会难比登天了。许多优秀的教育者,他们往往是严格要求的执行者,又是激发潜能的鼓动者,无论是什么样的孩子,走进这样的班级,似乎都看到了前进的希望。
一个孩子带着自信满满的心态走进课堂,又怎么可能在学习中没有收获呢?一旦孩子的学习心态调整到最佳,不再对前行的路迷茫,可以肯定,教育者的课堂就等于成功了一半。在此基础上,教育者就得认真钻研教材,多查阅一些资料,到想想,到底采用什么样的方式才能让孩子们更加幸福愉悦地接受,就不会那么单一的思考,而是带着激情去工作。
一个优秀的教育者,在处理教材之时,想到的可能更多的是如何让学生轻松接受,就算同时任教两个班,或者更多的班,自然呈现出来的课堂也不会千变万化。许多平庸的教育者,他们日积月累,始终刻板地用一种方式组织教学,可以肯定,想要在有效性上得到质的飞跃,恐怕就得打上大大的问号了。
课堂的生命力来自于师生之间的默契,许多做到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不是有许多老师苦恼,许多知识点,不知说了多少遍,可仍然有许多孩子不理解,原因就在于我们呈现的方式到底有没有根据孩子们的特点来设计。同样的知识点,不同的人讲解效果是千差万别的,如果教育者心底装着孩子,就会在表达上特别在意如何做到通俗易懂,不是故作高深,反而变得云里来雾里去了。
如何判断一位教育者的课堂是否有效,不用过于频繁走进其课堂,观察课堂到底如何组织的,不妨与之交流,如果能够对班级孩子的学生表现了如指掌,可以肯定,课堂的效果一定差不到哪里去。课堂有效的先决条件就在于对学情的把握,这不是一两天所能做到的,而是需要长期的观察与思考,才能做到游刃有余,不至于钻在麻粉子里,不知到底课堂向何处行。
知识的学习,固然需要教育者去钻研并思考,而不是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没有一点头绪。为什么许多教育者,他们看上去没有着笔于多少言辞在教案上,可课堂却有声有色,充满着青春活力,说到底,就在于一辈子的教育经验加上对学情的充分了解,许多环节都能在瞬息做出正确选择,灵性的顿悟常常让课堂结出智慧之花,恐怕是始料未及的。
课堂的有效性从何处来,没有现成的答案,就像攀登大山,到底从何处着手,穿什么样的鞋上路,都需要教育者从孩子的实际出发,精心备学生、教案,钻研教材,梳理知识点,不知不觉,就会登临金字塔尖,无限风光自然在眼前幸福呈现。(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