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教育大师从何处来?

(2018-11-14 06:39:11)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教育大师从何处来?

教育大师从何处来?

教育就像一道道美食,需要辛勤的园丁与厨大师一样,用心思考,精心搭配,绝不是胡乱一气,肆意作为,结果可想而知,白白地浪费了人力、物力与财力。教育之味到底啥样,也许有千万种描述,可以说,世上只要家有儿女的人,都能够说出个一二三来。

什么是办人民满意教育?说到底教育者有必要如一个个厨师,忙出一道道客人喜欢的美食,如果难以下咽,又怎么可能满意呢?许多教育者之所以没有让人民满意,就在于付出的一切没有做到滋味恰到好处,老是强扭的瓜,想要得到别人的认可可就难为了。

这些年,我一直在想,为什么我们的国度很难出现一些真正的教育家?如果没有真正的教育家,就不可能带来各个领域伟大的人才,一个民族的竞争力又怎么可能走在世界的前列呢?钱学森之问到底有没有解决,许多领域的核心技术到底能不能顺利攻克,科教兴国不应该是一句空话……一切的一切都需要教育世界能够安静下来,而不是急功近利,老是在题海战中挣扎,否则,核心素养又怎么可能得到充分地体现。

有人说:“应付考试的最好方法就是考试”,我想,在考试指挥棒的引领下,许多学校都在走衡水模式,而没有把北京十一中的做法做到位,为啥呢?想要得到理想的业绩,就得从早到晚地选择考试,什么堂堂清、日日练、周周测、月月考,似乎除了考试,我们不需要有任何其他的创举,殊不知,真正合格的教育在于培养什么样的人才,如果努力的方向是产生一个个考试机器,就不会为未来社会输送合格的公民了。

走到哪里,都在谈论分数,就是不去思考,到底培养了什么样的人才。教育之味道显然已经偏离正常,变得怪怪的了。我们有必要回到教育本质上来,多想想,教育世界怎么能浮躁不堪,如果教育变成了血淋淋的加工厂,而不是自由的知识学习王国,又怎么可能产生智慧之火花呢?可以说,现在的教育行为方式运用于厨房,恐怕三岁的孩子都能完成,为啥呢?不需要有丝毫创造,只需要按部就班地操作,似乎一道道美食就有了。

从常识来看,厨大师忙出的美食绝不是如此,而是需要不断研究,掌握一两个绝活,否则,很难在厨艺界立足。许多酒店之所以生意兴隆,就在于聘请了三两个优秀的厨师,忙出特别的菜肴,当然了,如果长年如此,恐怕也很难带来回头客,就需要大厨们能够创造出特别的菜谱来。

实际上,许多酒店隔了一段时间就会换一批厨师,目的在于保持菜肴的新颖性,可以想象,之所以没有成为人人认可地厨大师,就在于没有创造力和想象力。同样的,教育者如果缺乏学习之精神,满脑子只想着如何得到受益,可以肯定,不用多长时间,就会成为落伍者。“百尺竿头,更进一步”,教育者事业想要得到长足进步,变成真正伟大的教育家,就得在教育事业不断思考,努力耕耘,最终办出人民满意的教育来。

许多教育者,他们愈是长久干下去,愈是苦恼不堪,为啥呢?心底会纳闷,现在的孩子怎么啦,家长们怎么那么挑剔,……如果是这样,我们不妨问问自己,多少天没有学习啦,事实上,学习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一个人想要在教育领域立足,就得坚定不移地学习下去,而不是固执己见,坐吃山总得空。

为什么很难有教育大师出现?翻阅一些教育明星的资料,看来看去,似乎就是程咬金的三板斧,没有多少韵味,更何况,更多的人连三板斧都没有呢?我想,教育大师就像天上的星星,需要在夜深人静之时,不管别人怎么说,自始至终为那些夜行人照亮前进的路。为什么民国能够出现大师,就在于教育到底为何,许多大师从心底明白,那就是成为开创什么事业的那一个,而不是随波逐流,老是被时代牵着鼻子走。

鲁迅先生说过:“希望本无所谓无,为所谓有,正如地上的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实际上,真正的大师,就是一个个智者,他们带领着一群弟子在荆棘丛生的世界里开辟属于自己的路,哪怕十年、二十年,坚定不移走下去,就像孔夫子周游列国那样,一定会雨过天晴,走出一片新的世界来。

教育之安静不在于外界到底如何,而在于教育者到底有没有保持静谧之心。事实上,许多教育者之所以平庸,就在于被花花绿绿的世界所迷惑,没有明确的人生目的,坚定的意志,似乎过上奢侈之生活比什么都好。殊不知,真正伟大的教育需要睿智的人敢于放下功名利禄,一心一意研究孩子,多学习反思,尽可能让每个孩子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进步,进而培养心智健全之人,才能够在平凡的岗位上得到点滴进步,一旦变成滋润万物的水滴,又何愁没有美丽花园呢?

上天给予了每个人同等的机会,只不过需要自己在所从事的领域中不怨天尤人,而是如那些厨大师一样,用心去完成顾客喜欢的菜肴来。也许我们有时会彷徨,为什么顾客那么挑剔,不妨多问问自己,有没有想出办法去满足顾客的需求。可悲的是,许多教育者,他们固执己见,老是用经验办事,等到家长与学生不怎么满意,不去自我反省,而是抱怨不已,试问,又怎么可能成就新的天地呢?

为什么说,中医是愈老愈值钱呢?实际上,真正的名医,他们都会有个小本本,不断地记录一些病例,久而久之,就会形成自己的调理之方法,当然能够见多识广,在中医领域开创新的天地了。教育者更需要如此,不妨多观察,勤思考,及时把所发现的教育现象记录下来,不断地需要解决问题的方法,不拘泥于经验,多相处一些实际上有着作用的方法,哪怕是再怎么简单,只要有用就行,等到别人的方法不怎么灵验,你的方法就像魔术师一样,取之不尽用之不竭之时,可能离真正的教育大师就不会太远了。

教育大师不是评出来的,而是拼搏而来的。我们可以不是太阳,但绝对可以成为夜幕下那远在天边的星星,就算发出一点点光芒,只要能够照亮别人前行的路,又何必耿耿于怀待在何处呢?

总之,教育世界为啥没有出现教育大师,关键在于人心取向,到底是急功近利,还是安静办学,一旦全力以赴办人民满意教育,不在乎得失,更不计较荣利,就会发现,需要做的事情实在太多了,容不得自己有丝毫的马虎,想到这里,漆黑的夜已经消失,窗外鸟鸣声起,我不由加快了脚步!(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