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教育之“加加减减”

(2018-09-19 06:59:15)
标签: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幸福教育之“加加减减”

幸福教育之“加加减减”

在长期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我们常常在工作困境之时不免怀疑人生,怎么会这样呢?如果没有这些,那该多好呀!事实上,一切并没有因为等待而不是主动作为有多大改变,依旧在苦苦折磨着每个人的神经。为什么一些教育者,干了一段时间后,会觉得教育索然无味,没有多大的幸福可言。

到底如何得到幸福教育人生,在变幻无穷的社会里享受师生之间浓浓的热情。我想,如果没有智慧相伴,就会在忙忙碌碌中迷失方向,得到的可能是无可奈何花落去,整日里如毛驴拉磨,脖子伸得老长老长的,也未必得到多大的幸福来。教育说到底是智慧者玩出高水平的游戏,一个人的智慧之光到底能照多远,决定了前行之路到底有多开阔。

一些平庸的教育者,他们往往过着按部就班的生活,看上去忙个不停,到底能不能得到幸福,恐怕只有天知道。真正的优秀教育者,他们在管理中,不仅信任人,而且知人善任,让周围所有人都行动起来,进而解决了许多看似复杂的问题,得到的却是逍遥自在,游刃有余。人生之逍遥,不在于得到多少,而是在复杂的社会中学会舍得,才能轻装上阵,做到从容不迫,来去自如。

不是评判一个人的管理是否一流,就在于看看自己不在时,一个团队到底战斗力如何,如果是松松散散的乌合之众,恐怕管理者就有必要反思了。人的管理不同于其他,向来就是复杂多变,只要有一点点情绪波动,就有可能给整个群体带来可怕的损失。在教育领域,主要的就是在处理不断变换的人际关系,尤其是老师之间,只有齐心协力,才能在奋进中干出一番事业来。

如何在激烈竞争的教育环境中生存下去,无论你充当什么样的角色,我想,都有必要根据自身之实际,做好加减乘除之工作,才能让生活与工作的航船乘风破浪,幸福向前。为什么呢?人的身体与生活随着自己以及家人的年龄而随时都在变化,不是说人生不如意事常八九吗?我们每天都有可能面对生活的变数,如果准备不充分,就有可能乱如一团麻,想要理出头绪都很难作为。

教育者最大的痛苦常常在人到中年之时发生,上有老,下有小,自己绷紧的弦随时都有可能断开,到那时,想要补救都不可能了。生活中,一些没有真正爱惜自己的中年人,他们正想着把事业推向顶端,却不小心陷入生死线上挣扎,只能躲在被窝里默默哭泣了。人生之得失在于如何审时度势,认清自我,而不是一如既往,似乎没有顾忌到自我之变化,得到的恰恰是可怕的灾难。

不知为什么,可能是经历了人世的沧桑,遇到同行之人,都不免会送上劳逸结合之说法。可惜的是,在功名利禄之蛊惑下,又有几人能够觉悟呢,我们常常在透支身体,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得到可有可无的虚荣上。庄子认为一个人想要得到真正的逍遥,就得无名、无己、无功,无论在肉体上,还是精神上,都达到真正的超脱,才能走得更远,来到更加美好的境界。

为什么金庸笔下的周伯通能够武功天下第一,就在于不计较个人之得失,满脑子想的就是如何让武功绝学得到进步。空明拳玩出了境界,实际上,人生之透明就在于海纳百川,不被红尘沙子迷了方向,才能脱离苦海,得到智慧。

所谓人生之加减乘除,我想,随时都在变化,关键在于自身到底能不能有着自知之明。我们老是觉得不可一世,似乎地球之旋转都离不开自己,等到从高山上摔下来,才猛然发现,天地之大,所干的一切不知有多渺小。

作为教育者,加的到底是什么,我觉得不是负担,而是一份责任。凡是对孩子健康成长有利的一切,我们就有必要去思考,多做点什么都不为过。当然了,想要让孩子得到健康成长,就有必要多学一些本领,掌握了本领,才能在教育教学中如鱼得水,左右逢源,而不至于不知所以然,干了许多,却一点效果都没有。当下,教育之技术手段不可谓不高,可缺乏的恰恰是师生之间的沟通,如果学生与教师就像两条永不相交的平行线,可以肯定,没有彼此碰撞的火花,无论处多长时间,都会茫茫然,没有多大的智慧之光产生。

我们满脑子想得最多的莫过于如何让孩子们幸福的学习与生活,一步一个脚印走下去,你就会发现,许多看似无可救药的孩子,都能找到挖掘其潜能的钥匙,哪怕进步一点点,都是自己前行的动力,又有什么不坚持做下去呢?教与学的关键就在于到底所教的,孩子到底学到什么程度,如果仅仅偏向于教,没有在意孩子的学,哪怕教得再好,恐怕也不会让孩子享受来自成功带来的幸福。

人的精神状态取决于到底为什么负责任,是不是整日里在一边抱怨工作与生活,陷入是与非的漩涡里不能自拔,到头来什么都干不好。所谓减的奥秘就在于如何看待自我之得失,许多工作看上去复杂,但只要愿意去梳理,找到了门径,不愁没有办法。得失往往会让一个人迷茫,人生之痛苦就在于患得患失,戚戚于贫贱,汲汲于富贵,殊不知,愈是学会忘我,愈是能够从名枪利索中突围,反而能够干许多事儿来。为什么冯骥才与王蒙,到了晚年,却活成了精,写出如火纯青的文字来?就在于不计较虚荣,更不在意利禄,只愿意静静品味生活,得到的必然是看山不是山,只为自己是山中之仙罢了。从仙这个字就可以判断,人只有与山融为一体,忘记尘世的一切是非得失,才能真正得道,拥有一个特别的人生来。

教育者为什么矛盾复杂,随时都会陷入无穷无尽的苦恼之中,就在于人的境界没有认真修炼,满脑子想的都是得到多少,生怕别人拿走自己的一切。殊不知,人的得失常常是这儿多一点,那儿就丢了一点,如果不能想着自己的进步和孩子的成长,就有可能在狭隘的世界里喘不过气来,等待自己的必将是无穷无尽的痛苦,想想又何必呢?

幸福就在于加减得当,在认清自我的同时,让师生之间和睦相处,使教与学默契自然,我相信,幸福校园又怎么可能消失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