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幸福教育之“开足课程”

(2018-07-31 07:11:02)
标签:

教育

杂谈

育儿

分类: 教育论坛

幸福教育之“开足课程”

幸福教育之“开足课程”

教育有时就像装修,一方面固然许多完成许多规定动作,另一方面还需要搭配合理,否则,花再多的精力和财力,恐怕都不会达到理想的效果。所谓教育之幸福,就需要给孩子们开全开足课程,如果一所学校,没办法开全开足课程,就算谈了再多的素质教育,恐怕都没有真正为孩子们的未来负责任。

多年的一线教学,我看到许多时候开全课程从形式上说做到了,为啥呢?课表都是按照国家的标准进行的,没有哪所学校会在课表项目上做什么手脚,但在课程内容上,我们就很难做出判断了。

开足课程,不是简简单单挂了一个名头,而是实实在在地让一项课程得以开展下去。为什么一些学校千方百计打插边球,不愿意开足课程呢?我想,十之八九都与考什么教什么的思想有着直接联系。一方面,有些学校没有相应课程的专业人才配置,只能用兼课的形式来敷衍了事,另一方面,如果最终不进行考核,就会有意地放低要求(或者不做要求),往往带来的后果就是教育者自我放松,把精力又回到要考试的科目上去了。

如果你想要了解一所学校的课程是否开全开足,就不要蜻蜓点水式的仅仅听领导说说,而有必要到孩子们中间走走,而且不是在校园里,需要在校外实地访问,才能得到真相。可以说,绝大多数学校都在课程上做文章,千方百计地把重心向主要考试课程转移,可能孩子们心底有着不怎么舒服的劲儿,可教育者们似乎见怪不怪,乐此不疲了。

最近网络流传着这样的笑话,说一个班半天已经上了三堂数学课,等到第四节课是体育课时,孩子们心底欣欣然,魂都到操场上去了,哪里知道,第三节课下课铃响起时,数学老师宣布,体育老师生病了,继续上数学课。等到第四课上课铃响起,体育老师在窗外大吼一声,说怎么还不到操场上排队,回头一看数学老师严肃的表情,马上改口,说腰疼还没有好,一瘸一拐地离开了教室,孩子们只能无奈的继续上课。

笑话无疑喜欢夸大其辞,但在实际生活中却存在着。我们的一些学校,他们为了让主要学科得到长足的进步,可以在课程人员安排时故意安排主要学科的教师,目的昭然若揭,就是希望主要学科教师能够开足马力,实现课程效果的最大化。体育课可以由三堂课变成两堂课,方法并不复杂,就是合理的把其中一堂课变成健康知识课,安排文化课老师,堂而皇之地进行应考学科的训练。

孩子们当然不希望学校在课程设置上做小动作,可又能怎么样呢?毕竟,在中国的教育领域,教师占据绝对的领导地位,至少在学习问题上,我们的家长是支持学校把重心转移到主要课程上的。为啥呢?最终的考试是要排名的,关系到能不能上去重点学校。毋庸置疑,走到大街小巷,去看看,又有哪个家长会把孩子送到哪里去补什么不着调的课程,都是以数学、英语、物理、化学为主。

如果社会培训机构不设置一些诸如书法、画画、篮球、足球等夏令营活动项目,就不可能让许多孩子在闲暇的夏日得到一份清凉的快乐。当然了,主要课程就是一座座大山,只要稍微出现波动,围绕孩子的一切大人都会变得紧张兮兮起来。校园本来是笑声、歌声、读书声、加油声、掌声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到处充满着活力与幸福,在应试教育思想指导下,一个个变得死气沉沉,没有了任何的希望与生机。

不是有许多人在呼吁什么时候音乐、美术、计算机也变成应考科目,为啥呢?只有考试,才能在学校真正得到落实。可惜的是,急功近利带来的是孩子们无穷无尽的痛苦,自从体育变成了应考科目,许多体育课在原有基础上得到了一定的改善,但还没有彻底的改变,原因就在于考什么教什么,许多体育教师,他们平日里没有按照国家规定的课程进行有效训练,而是等到什么时候考试机构颁布了最终考试时需要的内容,才急急忙忙上马,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负担。

实在没有了办法,当下许多地方,为了克服考什么教什么的思想惰性,往往会把平日的测试与最后考试的成绩按照一定的比例计入最终的分数,看上去繁琐多了,但也是无奈之举,只能是增加了基层学校的负担罢了。学校开足课程,从教育幸福的角度出发,上上下下都得认真反思,如果连国家的课程都不能落实到位,又何谈素质教育的深入进行,幸福只能变成一句空话了。

前几天,不是在俄罗斯进行足球世界杯比赛,人家冰岛不足40万人,却组织了全世界不可忽视的足球队,最令人难忘的事,克罗地亚,人家仅仅400多万人,却杀入决赛,不知道国人作何感想。也许你会不以为然,说什么美国不也没有参加吗?可人家的篮球不知把我们甩出多远呢?为什么呢?学校教育先天性人为的缺陷,让许多苗子没有了用武之地,只是在一边成为考试的机器,试问,又怎么潜能得到挖掘呢?

学校单一的考评机制,无非是应试教育思维在左右一切,如果能够多几把尺子,就不会出现课程上没办法开足之怪象。学校应该是幸福的,从本质意义上说,应该给每个孩子得到进步的可能性,就像一座大森林,不要指望所有的动物都能飞上天、潜入水、爬上树,但能够飞上天的,我们有必要让其飞得更高,潜入水的,我们有必要让其潜得更深,爬上树的,我们有必要让其灵动地在大树之间穿梭。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龚自珍明白,当时的单一的八股取士残害了多少天才,到现在,为什么就不能彻底地改变,让每个孩子都能在自己潜能的范围内得到一定的进步呢?幸福从何处来,就是让自己的特长变得更加长,从而赢回自信,更好地学习与生活。

不是在校园里存在一些不可救药的孩子吗?不要以为他们天资平庸,只要看看他们在运动赛场上那股拼劲儿,又能说什么呢?

总之,教育之幸福需要很长的路要走,开全开足课程是基本条件之一,来不得半点马虎。(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