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家校合一”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教育之“家校合一”
家庭与学校就像幸福教育的两个车轮,缺一不可,只有合二为一,才能让孩子在温馨的环境中学习与生活。为什么呢?从孩子出生到走上社会,几乎都在家庭与学校中度过的,只要有一个方面出了问题,就会给未来蒙上可怕的阴影。
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社会进步的同时,我们的家庭与学校也不可避免地受到不良习气的影响,给孩子幸福教育带来了不可估量的影响。这些年,每每接手一届孩子,深入进去调研,就会发现,一个班至少有三分之一的孩子家庭存在问题,还有三分之一的家庭正在混乱的边缘徘徊,能够维系温馨与幸福的家庭数愈来愈少了。
可以说,一旦家庭的温馨与幸福受到了破坏,就算财富再怎么多,孩子的学习与生活都会受到致命的打击。在教室里,我们常常看到目光呆滞,不知该干什么的孩子。不是孩子不想干什么,而是没有了为什么干的理由。我们找过许多问题孩子的家长,试图改变孩子的学习与生活环境,但效果却小得可怜。为什么呢?大人之间不知为了什么,伤痕似乎特别深,任何一方都不愿意妥协。
当然了,人的自私自利带来的常常是无形中推卸责任,问题家庭的成员们,他们似乎从来没有意识到错误,误以为只要孩子走进学校,自己就可以躲在安乐窝里逍遥自在。许多问题孩子的父母,他们之所以让家庭复杂多变,就在于内心深处的自私自利,老是把责任推卸到别人身上,自己似乎一点错都没有。
与问题家长交流,我们似乎成了情绪倾诉的对象,老是在孩子面前贬低对方,说到动容处,牙齿咬得咯咯响,恨不得把对方给吃了。试问,大人在孩子面前彼此诋毁,无形中破坏了相互形象,削弱了各自的威信,把错误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传递给了孩子。父母亲在生活中都出了问题,孩子又怎么能够看到社会的美好与温馨呢?
许多问题孩子之所以对周围的环境缺乏感激,老是百般挑剔,只要有一点点火星,就会燃起愤怒大火,搞得班集体乱七八糟,乌烟瘴气的。我们的大人在孩子问题上似乎眼睛里揉不下一点沙子,只要孩子出了问题,才不会自我反省,老是把责任推卸出去。如果孩子犯了错误,恨不得剥皮抽筋,鼻涕与眼泪齐下,不为别的,错误的诞生耽误了自己的时间,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感觉。
不要老是责怪社会辅导机构红红火火,屡禁不绝,其中原因就是孩子在家里没有人带,在辅导机构,无非希望有人帮助带罢了。许多问题大人,他们没有指望孩子有多大的出息,而是图个耳根清净,没有什么可以打扰。
许多人喜欢把家校出现的问题归结为社会的浮躁,我想,寻根究底,主要原因在于大人的自私自利,家长希望孩子一辈子都离得远远地,教师渴望孩子成为取得分数的机器,从来不会想着到底如何才能让孩子得到温馨与幸福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时下离异家庭、单亲家庭、重组家庭并不少见,我发现,孩子就像生活在孤岛里,学习与生活的环境乱七八糟的,什么都有,似乎从来没有人打理。事实证明,一个人就算再怎么聪慧,思想上出了问题,恐怕学习与生活也未必幸福到哪里去。
一旦孩子在学习与生活中出了问题,家长与教师相互指责,彼此推卸责任,似乎一切与自己没有任何关系似的。在家访过程中,我们的一些在别的老师眼中不可救药的孩子,却得到了别样的感动,为啥呢?曾经,父母亲抱怨学校如何不作为,老师埋怨家长怎么样的不配合,就没有一个人愿意走进孩子世界去问问,到底需要什么。孩子成了大人的累赘与工具,身心在无形中受到了创伤,想要安心学习与生活恐怕只能是天方夜谭了。
幸福的教育不在于物质条件怎么样的优越,而是人与人之间是否心心相印。许多优秀的成功人士,他们在学习时期,都得到了善解人意的父母亲和有良知的教师的帮助与支持,当然在前行过程中可以披荆斩棘,走出一番新的天地来。
可能许多人不理解,我为什么没有用家校合作来实现幸福教育之愿望,而是变合作为合一呢?毋庸置疑,孩子的成长,无论是家长,还是教师,缺一不可,不仅仅要合作,而且更需要心有灵犀,随时发现问题,及时给予帮助与支持,让孩子的未来充满希望与挑战,得到幸福与快乐。
家校合一,就像青山离不开绿水,天空不能缺少日月星辰一样,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随时调整各自的节奏,最终在教育问题上形成默契,积极营造幸福与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教育之所以幸福,就在于大人之间的相互配合与谅解,尽可能做到行动一致,而不是相互指责,没完没了的纠缠不清。
许多问题孩子之所以出现,关键是家庭与学校缺乏沟通,老是敲锣打鼓,各干各的事儿去,当然会形成真空地带,想要不出现问题,恐怕都很难为了。我常常在与家长沟通时撂下一句话,那就是常到学校里来看看孩子,了解其情况。可惜的是,许多家长,不知是不是特别忙的缘故,一个个都很难在孩子无事时出现在教室前,来到办公室与教师了解情况。
愈是不愿意到学校里来,而随着通信技术的提高,我们的教师也不愿意到孩子家里去走走,彼此就像永不相交的平行线,似乎井水不犯河水,等到孩子出了问题,再不分青红皂白地彼此指责,想一想,教育不出现问题才怪呢?
幸福教育因为家庭与学校割裂式的关系,没办法融为一体,人为的制造了许多问题与困难,想要得到快乐与成功,可能就难比登山了。新时代,睿智的教育者想要引领孩子走向幸福,就应该放下架子,挤出时间到孩子家中走走,主动与家长联系,随时把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与其进行沟通,最大限度发动家长参与到孩子教育中去,相信,无论怎么无解的孩子,哪怕是没有多大的效果,可能都会赢得家长的理解与支持,又有什么理由不去行动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