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美的追求”

标签:
教育育儿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教育之“美的追求”
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只有不断追求美,我们的世界才会变得更加完美。一个人一旦陷入庸俗的生活中,没有了追求美的行动,哪怕生在天堂之中,内心的地狱从来都在禁锢着可悲的灵魂。
美与丑就在一念之间,并不完全取决于外表,更在于内在的心灵。一个人无法选择自己的容颜,但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我们完全可以修炼高贵的灵魂,久而久之,美的气质会自然而然到来。“腹中诗书气自华”,读天地之书,海纳百川,那吞云吐雾的气度,又有几个人能欤呢?
雨果在《巴黎圣母院》中借助爱斯梅拉达与卡西莫多来诠释美与丑到底是什么内涵,只有保持善良之心,才能纠正外表的缺陷带来的遗憾,成为美的忠诚追寻者。人在美的面前会不由自主地爱慕,哪怕是一粒不起眼的沙子,都因为金子般的心,闪着高贵的光芒。
浮士德没有放弃美的思考,在追求美的道路上,才不至于被魔鬼梅菲斯特取走高贵的灵魂,直接进入了天堂。人的美在于心灵深处的德性,不是臭皮囊所能掩饰的一切。曹雪芹在《红楼梦》中特别怜爱大观园的女儿们,认为女儿们都是水做的,但等到涉世加深,变成了老妪,却一个个平庸不堪、虚伪无比。我想,在美的世界里,夸父才是真正的英雄,一辈子都在追求阳光,哪怕在倒下去的那一刻,留给后世子孙的都是最美的桃花林。
上天从来没有停息对美的创造,关键是世俗之人熟视无睹,常常被欲望蒙蔽了双眼,浑浑噩噩地在美的世界得过且过,等到生命将息,再想着留住美的记忆,后悔又有什么用呢?一个人追求美的世界,又在不断破坏,难怪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只能成为高尚者心中的梦,没办法在人世间真正得以实现。
上天送来的美的一切,只有真正懂得欣赏的人,才能得到绮丽的风光,享受幸福之人生。无限风光尽被占,原来只在心底纯净。“清水出芙蓉,遗世而独立”,一个人想要得到美的世界,心底清纯如出水芙蓉,做到出淤泥而不染,哪怕世人皆醉,自己独醒,过着清贫的生活,都会“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美常常在忘记自我中突然排闼而来,让自己难以忘怀。
为什么会山重水复,柳暗花明?就在于美常常藏之不经意间,一旦欣赏到美,心底自然会豁然开朗,哪怕低矮的房子,袅袅的炊烟,都会勾勒出最美的图画来。艺术之所以产生美,就在于创造者以美的目光来打量幸福的世界。只要心中藏着光,无论走到哪里,都会看到希望与幸福。仰望星空,点点光晕就像一个个火把,在时刻提醒着世人,要把德性之善良延续下去,才能在希望曙光注满人间之时,得到春暖花开的世界。
人活着,老是被一些子虚乌有的荣利蒙蔽了,可以说,荣利就是魔鬼设定的可怕温床,愈是深陷其中,飘飘然如神仙者,愈是找不到东南西北,说出来的话,做出来的事儿,充斥着火药味,难以想象,会不会城门失火,殃及池鱼呢?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我们的情绪为什么飘摇不定,喜怒无常,就在于荣立之心在作怪,一切以自我为中心,生怕失去一切。殊不知,人之得失就像手里抓的一把沙子,愈是捏紧拳头,愈是没办法留住,学会舒张自如,才能得到一片祥和的世界。
孩子的成长应该是自由自在,没有什么三六九等,然而,可怕的世俗却像魔鬼一样,毫不留情地把成人世界的毒烟送来,搞得美丽的孩子世界乌烟瘴气,也开始尔虞我诈起来。不要老是责怪现在的孩子心术不正,有必要思考,大人在言行上到底给予了什么。如果是真善美,又怎么可能存在假恶丑?不用说别的,我们似乎都在上演安徒生童话《皇帝的新装》,可能出于种种目的,却在不经意间诠释假恶丑,孩子在大人的影响下,难免会变得庸俗不堪起来。
多年前,问孩子们,长大了,将来准备干什么,往往是三百六十行,行行都能出状元;现在呢,如果再问孩子们,就会发现,做明星,赚大钱成了主要潮流。我们的物质生活上去了,可却没有多少幸福感呢?原因就在于丢失了美的追求,只是在假恶丑中苟延残喘。
不用说别人,许多长期从事教育事业之人,他们在赋闲之后,到底会干什么,恐怕精神的匮乏带来的也不过是粗俗的生活。曾经,到年底去拜访一些退休教师,绝大多数尽管日子过得红红火火,但精神状态却好不到哪里去,为啥呢?美的世界在世俗中丢弃了,渐渐地,变得固执己见,只要有一点点不如意,就像天塌下来了一般。当然了,也有少数精神气质特别好的老教师,不用多说,绝大多数尽管经历了风霜雪雨,却只知道赶路,没有注意到路两边的风景,当然不会得到美的享受了。
美无处不在,缺乏的是欣赏的眼睛。我们都知道,眼睛是心灵的窗户,如果心灵深处没有了美的追求,眼睛里除了金钱,还是金钱,又怎么可能欣赏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人类社会的美妙无比呢?不是有许多人,拿着钱到外面去旅行,回来后,不免怅然若失,为啥呢?走到哪里,都是山山水水,没有多大意思。殊不知,只有真正愿意静下心来,去欣赏美丽风景的人,才能在旅行中得到物外之趣来。我发现,走到哪里,许多人依旧把镜头锁定在自己身上,而忘记了身后无限美景。可以想象,太在意自己的人,哪怕每天都阳光四射,难免会惆怅不已,生怕第二天会淫雨霏霏。
一沙一世界,一叶一菩提,心有多大,人的境界就有多大,如果没有美的追求,就不会得到光明与幸福。一个孩子,只有从小培养用一双黑色的眼睛去追寻美的世界,就会在未来的社会中得到生活的情趣,享受生命的激情带来的幸福,又何乐而不为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