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智慧课堂”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教育之“智慧课堂”
一个孩子,在成长的道路上,课堂是主阵地,如果在课堂上没办法碰撞出智慧火花,就很难谈得上“幸福”两个字了。在校园里,师生相处最主要的地方就在课堂,谁给予了课堂智慧,谁就让一个人的成长变得有滋有味起来。
课堂,从一定意义上说应该是学堂,也就是说,孩子从中学出做人的道理,激发汲取知识的兴趣,培养出适应未来的能力,得到思维力、创造力、表达力和想象力,进而挑战自我,超越人生。如果教育者敷衍课堂,没有投入全部的精力,就有可能浪费孩子们的美好青春,误人子弟自然不那么奇怪了。
成尚荣先生认为所谓的课改就是改课,有必要搞清楚,课堂到底为谁服务。如果课堂为谁服务都没有理清楚,就算知识传授再怎么丰富,都不会产生应有的效果。课堂到底为谁服务,只要想想,教育的对象到底是谁就一目了然了。问题是,许多教育者误解了师道尊严,总觉得课堂只有一切围绕自己来转,孩子们不过是跑龙套的角色,心底才会十二分舒服。
殊不知,课堂由着教育者全方位掌控,无形中挫伤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难怪许多教师在讲台上唾沫横飞,可讲台下孩子们却昏昏欲睡,不知所云。当然了,有些教育者可能是自我能力有限,竟然可以把本来明明白白的知识点讲得复杂含糊,反而人为制造了理解的困难。如果孩子们可以自由选择教育者,恐怕许多教育者要慌张了,为啥呢?只知道照本宣科,没有创造性思考,孩子们又怎么可能喜欢呢?
亲其师,信其道,想要得到孩子们的青睐,就应该身正为范,学高为师。课堂想要成为真正的学堂,有必要搞清楚,师生在课堂上到底是什么关系,在一定意义上说,教师应该是平等中的首席,也就是说,知识学习面前人人平等,只不过教师在孩子之前已经学习了,有了更多的门道罢了。“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教育者只有放下姿态,愿意与孩子合作学习,才能共同进步。
“教学相长”,师生之间在面对知识学习之时,唯有相互合作,共同探究,才能彼此提高学习力,让智慧之光普照教室的每个角落。走进课堂,我发现,许多教育者并不能放手孩子学习,老是在讲台上老和尚念经一般,从头说到尾,只要孩子们在讲台下说懂与不懂、会与不会、有还是没有等就行了。难怪许多孩子,听着、听着,似乎懂了几分,等到真正练习时又会茫茫然,什么问题都来了。不是有教育者感叹,许多知识点,不知说了多少遍了,可愣是有小毛孩不知所云。实际上,人的接受能力还是存在差异,如果教育者能够坚持在做中学,学中做,就不会出现尴尬的教育局面了。
中国式的课堂,看上去在追求高效,常常忽略了人接受能力的差异,老是喜欢步调一致地向前赶,人为地制造了许多学习滞后者。毋庸置疑,只要走进校园,你就会发现,一些孩子,除了学习,神奇劲儿十足,可以说,课间活灵活现,课上却昏昏欲睡,为什么呢?步调一致地学习,不顾及知识学习的差异性,再加上孩子们不可能生活在真空中,随时安宁的学习与生活环境被复杂多变的大人所打破。
曾经,国家还推行了留级制度,可不知什么时候起,从上到下似乎误解了九年制义务教育,不管学习成绩如何,只要到了一定的年纪,就要到相应阶段学习,难怪随着学习的深入,会有那么多的落伍者在教室里出现。到现在,我还从心底感谢国家曾经推行的留级制度,如果不是多上了一年的一年级,就会永远处于班级的末流,恐怕也不要指望成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了。
课堂上教育者以自我为中心,只要顺理成章地把课程给念结束了,一切责任似乎都得由孩子们来买单。等到孩子们学习出现了差异,又一股脑儿根据年龄到相应阶段学习,可以说,许多有着潜质的孩子都在不知不觉中浪费了大好青春,往往会沉沦下去,变得平庸起来。
真正智慧的课堂,教育者有必要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适时调整进度,改变教育教学方式,一切以课堂碰撞智慧火花为目的,尽可能让更多孩子参与进来,而不是旁观者。说实在的,许多知识的学习需要孩子们主动参与,合作探究,才能理解知识存在的精髓。同时,每个孩子的知识学习进度是不一致的,只有认识到彼此间的差异,才能真正让因材施教落地生根。
我想,随着网络化教学的推进,孩子们的学习可以以游戏闯关的方式进行下去,没有必要齐步走,看上去成绩斐然,殊不知,许多孩子是以牺牲无数时间为代价的。游戏闯关与学分制推行,有利于孩子改变学习态度,由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据说,国外一些私立学校,他们的课堂学习可以根据孩子的学习情况进行科学调整,只要你学习努力,具备了相应的知识水平,完全可以跳级,如果学习稍微慢一些,也不必大惊小怪,可以在相应的学段多学一会儿,等到基础扎实了,再奋起直追。
中国式的课堂教学只是少数适合自己节奏的孩子快乐学习,绝大多数孩子只不过是陪衬罢了,跟在后面花了多少精力,做了许多无用功,得到的可能是更多的失败。一旦课堂没有了收获与成功,又有多少智慧可以生成呢?不是有许多孩子吃了许多苦,学习成绩却始终没有多少起色,只能借助于补课来弥补知识的短板,随着知识学习难度增加,往往是补了这里,却丢了那里,陷入到死胡同中,如此被动式的学习,又怎么可能在课堂上碰撞智慧的火花呢?
智慧课堂应该以学生可持续学习为本,真正根据每个孩子不同的学习节奏给予不同的内容与教育方式,尽可能让绝大多数孩子都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才能最大限度推动知识学习向前发展,终身学习才不是一句空话。
幸福教育到底是什么,课堂的内容与进度决定了一个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品质。可以说,一对一的教与学需要教育者的业务能力非同一般,更需要国家在教育上给予更大的投入,才能让智慧课堂在大江南北落地生根,绽放永恒的精彩。(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