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平等对话”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教育之“平等对话”
教育绝不是压迫与被压迫的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取决于相互间平等的对话。在成长的过程中,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过是先来后到,对于未来的世界,都没有十足的把握。教育者不过是多了点学习与生活的经验,而缺乏的恰恰是舍我其谁的闯劲,有意思的是,年轻的受教育者恰好相反,他们不缺乏闯劲,少的是学习与生活的经验。
随着时间的推移,阅历的加深,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不知不觉就会错位起来。“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术业有专攻,闻道有先后”,正因为如此,教育者没有必要高高在上,可以瞧不起那些学习暂时落伍者,而受教育者也不要自抛自弃,只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就会在点点滴滴中赢得幸福未来。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对话应该是平等的,尤其在知识日新月异变化的过程中,谁都没有理由托大,只有学会相互尊重,平等交流,才能让学习与生活幸福起来。新时代的教育者不再是知识的绝对权威,不过是平等对话中的首席。随着网络化发展,孩子们学习知识的途径不再单一从教育者那里得到,而是只要愿意,随时可以百度得到。我们知识的学习时刻都面临新的问题,如果不能相互平等对话,就有可能闹出许许多多的笑话来。
知识面前没有绝对的权威,一个人只要停止学习,就会失去在知识学习中的发言权。不是有很多教育者感叹没有时间可以挤出来学习新的知识,我想,在新时代,想要真正在知识面前掌握主动,就需要不断学习来维系核心竞争力。如果没有铺天盖地的题海作为支撑,就会有许多教育者在讲台前支支吾吾,不知会不会传授一些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知识来。
知识的学习绝对是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提升的过程,如果仅仅是简单的读读背背,没头没脑地在题海中挣扎,可以肯定,想要让思维力、想象力、表达力得到长足的进步,恐怕只能是痴人做梦了。在知识学习面前,师生有必要齐心协力,共同进步,而不是把学习的任务简单而粗暴的交给无辜的孩子。
为什么同样的学生,不同的人进行教育得到的却是不同的效果呢?原因就在于教育者知识学习的能力存在差异,我们满以为在学习面前完全可以主宰一切,只要有了一桶水,什么都足够了。殊不知,新的时代,知识学习,教育者不能仅仅局限于一桶水,而应该是源源不断的泉水,才能滋润许多孩子纯洁的心灵。苏格拉底一辈子都在证明自己是多么的无知,可笑的是,那些自以为聪慧的人,在无知者面前常常错误迭起,丑态百出。
教育者不要老是高高在上,似乎讲台下的小毛孩什么都不懂。事实证明,想要在知识的学习中走得更远,教育者要率先垂范,承认自己是多么的无知,才能在工作中不断地拓展视野,开拓新的知识天地。人不学可能就会愈来愈看不懂整个世界,为什么呢?未来属于终身学习者,如果我们还眷念着曾经的知识不放弃,就会成为可怜的南郭先生,只能浑浑噩噩的过日子,没办法搭乘时代的火车。
知识的学习,年轻人由于先天的优势始终走在时代的前列,除非自甘堕落,不思进取。不知在日常生活中,有没有这样的感觉,面对新鲜的事物,年轻人几乎是一学就会,而上了年纪的人,似乎变成了笨伯,学来学去,到底为什么,可能都搞不清楚。也许有人说,教育者大概不会如此,我看未必,许多教育者为人固执,眼底不是别人,一切都围绕着自己转,殊不知,固执己见带来的往往是愚昧无知。
许多人都特别奇怪,我为什么不喜欢与一些人争论,而是在表达自己的见解,说实在的,与自以为是的人争论一二三简直是自讨苦吃,彼此争论的过程就是灵与肉相互撕碎的过程,到头来,不用说说服别人,可能得到的是一肚子闲气。
与谁都不争,在成人世界里,我们常常告诫自己。在孩子的世界里,我们不需要戴着面具,只要保持平等对话的姿态,就会创造出新的天地来。师生之间应该是亦师亦友的关系,不要趾高气扬,哪怕那些知识学习滞后者,他们其实只要得到善待,就会给予你许许多多意想不到的回报。不是有些看上去不可救药者,只要教育者多点耐心,说不定就会取得你难以想象的成绩。“亲其师,信其道”,教育者心中装着孩子,而不是戴着有色眼镜,人为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可以肯定,再怎么学习糟糕的孩子,都会让迷失的灵魂回家,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进步。
不是有教育者感叹,如果从现在开始,上帝让你失去了眼前教师这一职业,选择一条道路,会不会如鱼得水呢?恐怕是个大问题。为什么一些教育者在教室里跌打滚爬几十年,却变得庸俗不堪起来?原因在于要求孩子们学习的同时,自己却不能主动学习新的知识。知识学习的能力决定了在未来社会是否适应,如果你是有心人,就会发现,未来社会永远属于那些善于学习新知识的人。
十年前我们很难想象现在到底是什么样子,那么,十年后到底会发生什么,恐怕也没有谁可以打包票一定在自己的掌控之中。知识的学习对于每个人来说都是平等的,没有什么绝对的优势,我们老是在抱怨生活节奏的加快,却没有自我反思,到底在快节奏的生活中变得从容不迫起来。
一方面,我们有必要对人生经历进行自我反思,到底什么样的人生才是幸福的,需要从根本上去思考,才能如茫茫黑夜中行走的人,只要长途跋涉,不断修正自我,就会迎来胜利的曙光;另一方面,不妨蹲下身子,成为孩子们的学生,不用自高自大,在知识面前,我们都是小学生,善于请教说不定会得到更开阔的视野。一个人只有与年轻学子们在一起,才能在自我反省中不断更新知识,而不是得过且过,成为竞争社会的落伍者。
抬头看天与埋头拉车并不矛盾,岁月的流逝,平等对话常常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打破隔膜,推开一扇扇风景绮丽的大门,从而赢得更加幸福的人生,又有什么可以担心的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