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学习生活怪现象之发现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孩子学习生活怪现象之发现
孩子在平日的学习中,你只要走进就会发现,怪现象并不少见,如果稍不注意,往往会走许多弯路,一不小心,说不定会从此堕落下去,一个本来可能的天才从此陨落。
我喜欢与孩子们一起,不管有多忙,都会蹲下身子去观察,哪怕有一点点发现,都愿意为之痴迷,弄明白个所以然,那时不知心底会有多开心。孩子学习之怪现象,随手记了一些,可能别人会认为鸡毛蒜皮,实在不登大雅,然而,发现再去思考,有时常常能够解惑。
第一,孩子们愈是出成绩的学科愈是愿意花费更多的时间去经营。偏科在孩子当中并不在少数,我们苦口婆心地劝其补弱,然而,一切有时会变得枉然,许多孩子宁愿把时间花费在喜欢的学科,哪怕比过去多上三两分,心底都会特别兴奋,才不管其他学科如何沉沦呢?不相信,作为教育者,不妨到孩子中间走走,只要是喜欢一门学科的,不管三七二十一,上课也罢,课间也罢,都会主动与老师、同学交流,有时为了一条题目,可以花费大半天去钻研,恨不得把心肺都掏出来一般。许多伟大的教师,他们想要让孩子喜欢所教的学科,往往在启蒙时期就会想尽办法令孩子们着迷。一旦亲其师,常常能够信其道,自然学习不会差到哪里去。如果不是升学考试需要所有学科的分数叠加,说不定许多学科会变得更加惨不忍睹。偏科现象在一定程度上是由学科投入多少有关系,如果一个孩子在学习中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就会付出更多的努力。所谓失败是成功之母,在一定意义上,有时并不尽然,反而是成功制造了新的成功。如果一个明智的教育者想要得到更多的孩子青睐,不要老是盘算着如何为难学生,而是以合理的方式让其取得成功,唯有成功才能赢得更多的成功。许多学科之所以在孩子心中失去了地位,说到底就在于教育者不能给予孩子成功,一旦失败的次数多了,谁能指望孩子跟在后面花费更多的智力去超越自我,享受更大成功呢?教育者判断自己的学科是否走在成功之道上,只要看看平日里孩子们是否愿意与你接近,并乐意探讨一些学科问题,如果交流的孩子变多了,自然离成功之路也不会远了。
第二,纵容孩子不良习气会带来更大范围的不良习气。多骨米牌效应在孩子学习生活中再明显不过了,即一个孩子犯了错误,如果教育者不给予及时处理,不出几天,就会有更多的孩子犯同样的错误。比如班级一个学生没有完成作业,假设教育者不及时处理,就有可能在几天之内,许多孩子都跟在后面不做作业。俗话说: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孩子的不良习气就像瘟疫一样,如果污染源不及时处理,说不定就会造成更大的污染。为什么班级需要龙头来带,就在于良好的学习风气不可以缺失,如果被堕落懒散之习气统治者,说不定就会造成整体的沦陷。睿智的班级管理者,他们都有一双睿智的眼睛,用心嗅出孩子之中存在的不良习气,及时予以舆论引导,让不良习气消失在萌芽之中。只要把一切坏习气扼杀在最初,班级就能平稳地走在健康向上之路上。许多乱班、差班之所以出现,就在于班级管理者没有关注不良习气,而是任其蔓延,等到一发不可收拾,再想办法去处理,到时只能是晚了,再后悔又有什么用呢?
第三,孩子面对不同的老师,往往如变色龙一样的,能屈能伸。不要以为孩子们挺天真,殊不知,在残酷的竞争中,他们其实挺势利的,如果一位老师恶名在外,强势得不得了,哪怕再怎么调皮的孩子,一旦来到了所在班级,立马会变成乖乖兔,搞得曾经的老师都不敢相信。一个老师的名声是可以传代的,如果你仁慈得没有了底线,孩子们可不是善茬的主,一个个都会吹胡子瞪眼睛,纯粹是做猴子王的主儿。正因为孩子们的势利,教育者千万不能滥用感情,需要在原则的基础上再谈所谓的仁爱。可以说,许多孩子骨子里欺软怕硬,教育者只有做什么事儿都讲究原则,不会无条件的退让,才能团结更大的力量,让孩子专心致志学习与生活。
第四,孩子常常是玩得过了头,只要给予一点颜色,就会搅得天翻地覆起来。许多教育者上了年纪,可能是做了爷爷奶奶的缘故,不愿意再与小毛孩斤斤计较,孩子们刚开始摸不准风向,一旦摸准了脾气,马上来了劲儿,到时,就是想收收心恐怕都不可能了。孩子们有时就是喜欢制造一些轰动,才不管事情到底能不能做,到底会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只要玩得痛快就行了。教育者特别苦恼,一项玩意刚刚处理完毕,刀枪入库,不用多长时间,又有新的玩意在孩子指尖游走,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好奇心本来有利于孩子培养创造力,但没有了教育者的引导,有时就会带来许多的麻烦。不是经常有一大群孩子带着好奇心在玩新的游戏,不知道玩的背后可能存在一定的危险性,只有等到出了问题,才会收敛。难怪有教育者感叹,孩子们怎么都不是省油的主儿,三天两头不整点事来,心中一百个不甘心呢?
第五,孩子学习特别在意分数,很少关注到为什么得到了这么多分数。许多孩子,提心吊胆地考试,等到试卷批阅完,一旦到手,往往看一下到底得了多少分数,不怎么关注题目到底有没有弄懂。如果有人问,分数实在不理想,就会羞于启齿,一般情况下会红着脸说不怎么好。分数与排名是孩子们最关心的,情绪自然也会随之而变化。只要分数不错,走起路来都是轻飘飘的。可以说,在当下校园,有两类孩子特别轻松,要么是学习特别优异者,要么是学习糟糕透顶,真正受苦的恰恰是中等生,上不着天,下不着地,悬在半空中不是啥时才是个头。分分分,孩子的命根,尽管世人觉得奇了怪哉,但在孩子中间却实实在在的存在,不知什么时候才能从校园销声匿迹。
当然了,校园里的怪现象多如牛毛,只要教育者用心观察,不断思考,就会在解惑的同时给予孩子更多的帮助,一旦心与心相印,做到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往往能见怪不怪,反而能够享受教育教学带来的幸福与快乐,又有什么必要不向前多走几步呢?拨开云雾,说不定就会欣赏到美丽风景,教育幸福人生自然会出现。(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