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教育之“三不朽”到底何为?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教育之“三不朽”到底何为?
人生一辈子,如天上的流星,到底如何做才能永远活在后世子孙心中,古人认为只有真正做到“三不朽”才能流传史册,成为天地间最灿烂的星辰。教育者,不过是平凡人一个,如何才能成为孩子们永恒的记忆,有必要在“三不朽”上做点文章,说不定“桃李不言,下自成蹊”呢?
所谓“三不朽”,就是立德、立言、立功,在人类历史上,凡是大成就者,几乎没有人不再这上面下功夫的,尽管庄子说过“圣人无名,神人无功,至人无己”,但一部《庄子》之书足矣令后人仰慕了。电影《寻梦环游记》中诠释了什么是终极死亡,那就是尘世间没有一个人记得你曾经存在过,只能永远遗忘到另外一个世界上去了。从人类诞生至今,不知多少人在天地间存在过,但真正能够让世人记住的又有几何呢?不过是沧海中之一滴。
人之死亡,谁都避免不了,但想要活着永恒,与日月争辉,就需要修心养性,在璀璨的星空留下光辉的一页,方能让伟大的思想散发光芒,照亮更多的人前行。为什么宗教的力量无论时代如何变化依旧有强大的生命磁场?就在于宗教的创立者心中装着天地生灵,懂得如何抚慰受伤的灵魂,从而活在信仰者的心底,指引着人去向善。
教育者,无疑应该在思想上走在后世之人的前头,用伟大人格去影响一代代人。正因为如此,我认为教育者首先需要立德才能树人,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传授知识。儒家之经典,十之八九都在劝导世人要济世救人,做到“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而不是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我们在讲台上老是喋喋不休地要求孩子们要怎么样,愣是不能身体力行,只不过是言语的巨人罢了。“学高为师”的前提应该是“身正为范”,一个在思想品德上走上高尚的人,常常会得到更多人的仰慕。古今中外,许多教育家,都在教育孩子的同时,更在意自我的超越。立德树人,教育者自己一辈子都应该立德,才能让孩子们真正学会做人。社会发展愈来愈快,人似乎愈来愈物质化,作为教育者,有必要静下心来,从内在出发,去不断地自我反省,找到影响浮躁的一切干扰因素,做到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活得明明白白,方能引领孩子轻轻松松地做人。可能教育队伍庞大,什么人都有,我们不能指望每个人都在品行上走向高尚,但有必要严于律己,成为孩子们行动之楷模,做到“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只要坚持在思想上纯洁高尚,相信不用多久,就会有一大批人跟在后面,又何乐而不为呢?
其次,教育者在立言上都解剖自我,才能不被世俗之迷雾丢失了正确的方向。“人恒过,然后能改”,“知错能改,善莫大焉”……一切都在告诫世人,人生在世,不可能不犯错误,关键是如何看待错误,如果知错不改,恐怕一辈子都很难走得更远。立言不是马列电筒只照别人,不照自己,而是从内在出发,不断解剖自我,发现灵魂深处的丑恶,方能更加透彻地了解人生。我特别佩服那些敢于自我解剖者,如大哲学家卢梭,不顾及世人如何说道,写下了巨著《忏悔录》,尽管书中有一些不道德的思想,但那股勇气带来的真诚却足以感动世人。教育者常常把自己抬得老高老高的,如坐云端,似乎不食人间烟火,殊不知,真正的智者绝不会故弄玄虚,而是真诚地对待生活。不是有人问孔夫子,死后会如何,老人家没有回避,而是说道“不知生,焉知死”,意思看上去简单,实际上显示了夫子对待人生特别严谨,绝不会任意挥霍,否则也不会面对大川河流说着“逝者如斯夫”这样的话来。人生岁月电闪雷鸣,往往恍如昨天,只有真正发至心底的身心,用自己的坦诚来面对生活中的一切,说出来的话才能深入世人的心底,不至于说一些“大锅话”。
最后,教育者在立功上有必要全心全意为了孩子的一切。教师的一切行为都应该为孩子们服务,而不是为名利所束缚。有人说的好,伟大的教育家绝不是评出来的,而是在平日的工作中干出来的。古人的立功绝大多数都是为了扬名,但教育者却不然,应该用自己的人格魅力去影响许多人,让整个社会都为之进步。科教兴国,教的作用不仅仅在传授知识,更在于如何给社会培养高尚的公民。一个文明的社会需要有素养的人支撑着,可以说国民的素质决定了一个民族到底能够达到什么样的高度。鲁迅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伟大的思想家,就在于解剖自己的灵魂,挖掘国民劣根性,目的就是唤醒更多的人拯救堕落的世界。教育者的立功,不需要轰轰烈烈,而是在平日的点滴生活中不断地洗涤尘世间堕落的灵魂,让更多的人高尚起来。人之高尚与平庸,就在于如何看待生活,如果整日里纠缠于鸡毛蒜皮之中,看不到生活阳光的一面,更不愿意成为一颗温暖的太阳,当然得到肯定是猥琐的日子了。不是有人天真的认为,只要物质上大发展了,人就会自然而然地高尚起来,殊不知,为富不仁者不是常有吗?不妨从小给予人高尚的灵魂,才能在长大之后,富了不忘本,常怀敬畏之心,当然不会干多少坏事了。许多人为什么窃取了高位不能控制自我,就在于灵魂的腐化堕落,缺乏坚定不移地信仰,只有从点滴做起,用伟大的思想武装并激励自己,才能带着一颗善良的心去拯救世界,培养一个个高尚的灵魂。
“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育之路从来都是曲曲折折的,不妨修心养性,用一颗悲天悯人之心去看待世界之变化,全心全意为孩子们的高尚灵魂服务,进而给世界带来更多的安静与和谐,相信中华之伟大复兴在高尚教育者的引领下一定能走向幸福未来,开创阳光之明天。(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