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微信群规范运行刻不容缓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班级微信群规范运行刻不容缓
据蒲公英评论网报道:近日,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发布《静安区中小学班级微信群建设公约》(下文简称《公约》),已传达至部分学生与师生。公约规定,班级微信群内杜绝任何形式的广告、拉票、红包、集赞等与学校、学生无关的内容;杜绝群内通报点名、批评学生、公布成绩或排名等。
班级微信群伴随着手机与网络的发展,以快捷运行的方式成了家校联系的主要平台,广大教师的要求可以第一时间公布,家长只要打开手机,就可以迅速了解孩子在校情况。教育随着时代的发展,需要执行者与时俱进,结合实际,让行为方式规范起来。无疑,上海市静安区教育局制定的《公约》符合时代要求,有利于家校合作规范运行,多了些理性,少了些麻烦。
实际上,生活中,我们在面临新的事物时,往往有着跟风嫌疑,而不是静下心来思考,新的一切到底有没有风险存在。微信群作为教师与家长联系的重要平台,愈来愈被班级青睐,但网络从来都是双刃剑,如果处理不当,说不定会带来无穷无尽的烦恼。不是经常有教师受不了家长百般挑剔的语言,最终选择了推出或者解散微信群,同时,教师公布了一些不当言论,被家长转发,进而引来许多麻烦,导致许多人对班级微信群又爱又恨。班级微信群从建立到运行,往往就是几分钟的事儿,但要想要长期正常使用,就需要群主规范成员的言论,不至于因为言论偏颇、推销掺杂而影响了其教育功能。
首先,建立微信群的班主任,对网络背景下的家校合作要有清醒认识,而不是听之任之,放纵自流。班主任思想上的认识比其他一切都来得重要,许多微信群里发生的事儿都与其不重视有直接联系。我想,只要班主任明白微信群是一把双刃剑,时刻需要绷紧脑袋瓜里的一根弦,遇到一些言行,要冷静判断,到底会不会产生不良影响。实际上,班主任的思想决定了微信群到底在干什么,只要心中想着的都是孩子们的学习与生活,而不是在意个人得失、荣辱,就会逐步地建立起孩子教育工作群。许多有责任心的班主任,他们在微信群里不是在谈论多少是非,而是在转载能够帮助家长教育孩子的文章,久而久之,家长们也不会在微信群里乱说,教育功能会愈来愈成为家长们谈论的主要话题。
其次,班主任有必要借助各种平台与家长约定到底如何使用班级微信群。管理学上最重要的法则,就是把管理对象作为一张白纸,而不是作为智者来支配。班级群说白了,班主任就是管理者,任课老师是支持者,而广大家长是孩子学习与生活的同盟者,又是受教育者,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自然会让班级微信群乱七八糟的。作为班级的领导核心,我认为,有必要在建群之处,就要广而告之,群里什么该说、可以做,什么不该说、不可以做。只要从孩子出发,动之以情,晓之以理,相信广大家长还是能够配合老师做好家庭教育工作的。当然了,无论群里如何明确公告,作为学校,我想,有必要及时召开家长会,让班主任与家长面对面说清楚,相互之间就如何规范使用微信群签订责任状。参与班级微信群的人都明白了群的主要工作内容是什么,相信,就不会出现一些不当言论、无聊之事,无形中增加了群的教育作用。
再次,班主任在维护班级微信群时不要感情用事,有必要冷静处理一些可能存在不良影响的言论或者行为。许多时候,班级群太平无事,无非是家长接受学校的信息,了解孩子动态,及时反馈。实际上,最容易出事儿的就在一次大型考试或者孩子犯错误之时,班主任可能受到不良情绪的影响,不理性的把一些成绩、孩子隐私公布出来,导致不明真相的家长转发,进而造成了不必要的麻烦。在微信群里,家长提出合理的要求,班主任有必要及时采纳,而不是视而不见。一个负责任的班主任,他会以合理的方式来处理孩子存在的问题,而不是感情用事,不给予孩子与家长足够的尊重。我想,班主任在发任何一条信息时,不妨问问自己,到底能不能发,有没有戳伤孩子和家长的自尊。人总是要面子的,孩子们再怎么学习不理想,都没有必要广而告之。不是有老师喜欢在群里晒孩子的成绩以及作业情况,殊不知,这样的行为严重挫伤了家校合作的积极性。试问,你家孩子老是在群里揭老底,让在谁心底也不会怎么舒服。微信群里的事儿,有时成为微信圈里的焦点,说白了,就在于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的不理性行为,等到事情发酵到了不可收拾的场面,最终受伤的依旧是无辜的孩子。
最后,学校要加大班级微信群管理力度,而不是完全由班主任做主。从学校角度看,只有班主任理性使用好微信群,建立畅通的家校合作,才能让孩子教育更加合理与合适。一方面,学校要主动出台一些班级微信群约定,利用家校通广而告之家长朋友,求得理解与支持;另一方面,学校行政组(中层以上教育管理者)要蹲点到班级,级部校长要参与到所在年级的所有班级群,随时把握班级微信群动态,发现问题,第一时间提醒班主任以及任课老师,做到把一切不良影响消除在萌芽状态中。学校教育管理者介入班级微信群,有利于班主任规范操作,同时,能够确保教育正能量在群里得到张扬,无形中树立了学校良好的对外形象。
当然了,班级微信群作为家校合作的重要平台,还有许多路要走。只要我们的班主任老师从思想上引起重视,主动与家长朋友制定好微信群约定,理性处理和正确引导可能存在不良影响的言论或者行为,让教育孩子成为主旋律,同时,作为学校,有必要增加监管力度,规范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言行,真正让正能量得到张扬,为孩子们的健康成长保驾护航。(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