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发表缘何成为许多行业工作者之痛?

标签:
杂谈 |
分类: 谈天说地 |
论文发表缘何成为许多行业工作者之痛?
当下,在许多行业,尤其是国营企业、事业单位,都需要评职称。只要上了档次的职称评定,都需要在论文发表上下功夫。在职称评定问题上,教师受到的限制愈多,为了给各地政府减轻负担(评上了职称,在一定时间内就要在薪级工资上得到提升),竟然在基本条件之外,出台更多的条条框框,目的很明确,一方面给平日的工作提供可驾驭性,另一方面可以减轻各级财政的压力。
行行都有难念的经,只要你在编制以内,都需要用相应的职称或者薪级来衡量到底价值几何。可能是整日在校园里转悠的缘故,竟然不知道其他一些行业,在编制内的人员,也需要评职称。不知从什么时候起,评职称的三大硬件就是英语、计算机和论文,据说,如今英语、计算机已经不是什么硬性条件,论文却成为唯一的拦路虎。
也许有人会说,涂鸦一点文字,有啥稀奇的,闭着眼睛也能完成。实际上,论文的写作并不是轻松的活计,关键在于在何时何杂志能够发表。本来从评职称的基本条件设定来看,英语是一个行业走向世界的基本功,计算机是一个人适应未来的基本操作手段,而论文的写作是一个人创新成果的最佳展现,缺一不可,然而,一刀切并不能提升行业的竞争力,反而让许多优秀的工作人员花费更多的精力在没用的事儿上。据说,一些专业作家,他们写出来的作品是一流一流的,但硬是要求在英语方面能过关,否则就不是优秀的写作者,实在有些难为人。
随着时代的发展,英语与计算机已经不是一个专业人士所害怕的问题,绝大多数大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基本上能娴熟使用英语,操纵计算机。最大的难题就是论文的写作,如果没有钻研的劲头,说不定就会瞎子点灯白费蜡。
论文的写作成了许多行业工作者的职业之痛,为此,许多工作者想要改善待遇,只能选择花血本来实现论文的形成与发表。虽然教师写的论文需要的质量特别高,但总算有一些杂志可以发表,而相对而言,一些行业,他们的论文哪怕写出来了,也未必能发表出去。
论文的写作滋生出腐败,许多冠冕堂皇的报刊杂志,多多少少存在隐性的黑洞。可怕的是,只要你从事什么行业,凡是需要论文的,都会存在一些论文发表的机构,你出钱,人家出文章,借平台给予发表。正因为如此,一些不入流的报刊杂志我不怎么去看,为啥呢?七拼八凑,胡乱一气,没有研究价值和可操作性,你如果信之入迷,可以肯定,吃再多的苦,恐怕都会走向失败。
从论文写作的初衷来判断,本来是一个人在特定的行业里通过观察、研究、思考,提升该行业的工作效果,从而结晶出优良的成果供更多的人思考或者推广。然而,并不是所有的人都愿意在行业领域多加思考,只不过是蓝领一员而已,就算是白领,考虑得最多的莫过于赢得更多利益。如此,许多人面对陌生的论文当然无从下手,就算有什么发现,也不过是灵光一现,想要深入研究出啥名堂,绝大多数会挠挠头,愣是写不出什么论文来。
论文在许多人看来,只有专门的研究员才能得心应手地写出点名堂,对于一个普通的工作者而言,无疑是难比登天,根本无从写出什么新意来。一方面需要谋求更大的利益,另一方面又需要论文来实现更大的利益,只能在论文上想出歪主意。我们经常在网络间找到一些论文笑话新闻,无非是花了钱得到的却是拼盘式的论文,可以想象,绝大多数都是暗地里请抢手完成的,想有什么多大的价值,恐怕就难说了。
有人提出,不妨取消论文发表这样的条款,我认为似乎有些偏颇。一方面,我们每个行业都要规范论文发表流程,注重论文研究价值,否则,就算论文发表再多,恐怕都会与原来的职称评定初衷背道而驰;另一方面,要在论文写作与发表上提供更多的平台,只要研究对所在的行业有促进作用,我们就应该界定为符合职称评定的论文,而不是单一地以发表在什么级别的杂志为标准。
据说,有些行业的人员特别苦恼,自己辛辛苦苦写了一篇论文,苦于没有发表的平台,只能在一边唉声叹气,苦思到底通过什么样的门路来实现论文的发表。普普通通的职员不花费财力、物力、人力想要找到一个合适的空间发表论文,实在不是件容易之事。绝大多数报刊杂志,真正留给普通人员发表的空间非常狭隘,只有那些真正意义上的行业领军人物,他们才能在固定的报刊杂志里发表研究成果。
写论文本来就是伤脑筋的事儿,更何况找到合理的空间去发表,对于普通职员而言,实在有些难为人。我想,论文只有不违背初衷,真正做到挖掘广大员工的研究积极性,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才能让真正德才兼备的人得到应有的回报,整个行业才能焕发无穷的生命力。(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