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经典名著再创作岂能胡乱为之?

(2017-01-30 08:25:47)
标签:

杂谈

文化

分类: 谈天说地

经典名著再创作岂能胡乱为之?

经典名著再创作岂能胡乱为之?

人类社会发展了,文化所承载的元素也变多了,我们老是想给经典名著带来新的气息,有时难免会不伦不类,最终导致经典名著彻底从人间消失。

在众多经典名著中,《西游记》是最容易篡改的,没有其他缘故,就在于孩子们特别喜欢。我认为,经典名著并不是不可以改动,关键是原来的味道不能够丢掉。如果经典名著经过修改成为经典中的经典,这样的修改无疑是成功的。在这方面,八九十年代,中国的许多艺术家,把经典名著搬上了银屏,给许多普通群众开启了幸福的窗口,无疑有利于经典名著走向人间,家喻户晓。据说,越南有一个老头,特别喜欢电视剧《西游记》,不知为什么,来来回回,前前后后竟然看了六十多遍。为什么那时候的经典名著能够特别顺利地走进千家万户,说到底依旧是一大批老艺术家带着一群年轻人,对经典名著本身就有深刻的认识,甚至有些人后来就成了研究这方面的专家,比如周岭先生,多年后,他走上百家讲坛,讲的《红楼梦》就深入浅出,不愧是曹雪芹先生的知音。

可以说,经典名著的修改,让其走向人间,我觉得关键在于对经典本身的把握,而不是随意为之,搞一些真真假假肤浅的想当然。《西游记》的表达形式多种多样,无论怎么样眼花缭乱,带有多少现代元素,有一样东西不可以任意为之,那就是作品人物性格到底应该是怎么样。如果孙悟空不再是孙悟空,变成了奥特曼,我看这样的修改无疑就是一大败笔。

人生走过的路,都是套路,实际上,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我们不要拒绝对于经典名著的修改,但绝不允许随意,否则,失之毫厘,谬以千里,那只能是对经典的亵渎了。周星驰先生在《西游》的道路上走出了别样的风景,这不是一般人所能够达到的。人家对《西游》的改动竟然在演绎的过程中成了新的经典,这算是一大创举,由不得人不佩服。从《大话西游》,到现在的《西游·伏妖》,尽管没有走老艺术家遵循经典本身的路子,但在经典创意解读中却开辟了新的世界。我们那时候就特别喜欢周星驰先生《大话西游》里爱你一万年的经典台词,不为别的,爱情的执着完全可以超越许多藩篱的。正因为如此,经典的生命来自于读者以及观众心底的无限渴望。试问,如果大众对白娘子不是同情,又怎么会希望西湖水干,雷峰塔呢?鲁迅先生显然与周星驰先生一样,明白世人心底所期盼的一切,在遵循原著的基础上进行了发挥,写出了《论雷峰塔倒掉》、《再论雷峰塔倒掉》之类的经典杂文。不要以为这是鲁迅先生的创举,自古以来,人们从来不缺乏修改经典名著的冲动,只不过许多人的修改只是以失败而告终罢了。

只要是经典名著,我们就会发现陆陆续续一些狗尾续貂式的作品,尽管质量参差不齐,但至少也是续写者妄图修改原著的一种冲动最佳的表现,难怪杨绛女士以百岁高龄,写下了《洗澡》续篇,目的就是不给那些任意修改者以机会。修改经典名著,在杨绛女士心底,一定遵循着在尊重原著的基础上进行合理创作的原则。如果经典名著的修改违背了这方面原则愈多,有没有如周星驰先生那样更加经典的新意,恐怕修改只能走向失败。

如今,许多经典名著的修改,完全背离了原著的味道,人们看了,又有几个不恶心的?如果不是一些明星在上面hold住,谁愿意花费大量时间消磨呢?经典作品,只要来到社会,任何人都可以进行再次加工,但绝不是任意为之,否则就会不伦不类,成为四不像了。一方面,我们可以走老艺术家的路子,在严格遵照名著思想的基础上把作品点点滴滴都演绎得淋漓尽致,回味经典名著那特有的形象;另一方面,我们还可以如周星驰先生那样,完全把经典名著里的形象玩弄于股掌之间,以更加经典的主题思想融入其中,进而创作出更加经典的传奇。

如果把经典名著的再创造变成纯粹的商业炒作,不再经典上花功夫,只不过是任意为之,最终只能让经典名著本身特别受伤。不是经常有一些经典名著翻新的电视剧吗?许多人本来是兴致勃勃地打开银屏,看上几集,不由得要恶心呕吐,就像一部外国作品,没有遇到好的翻译家,恐怕连经典本身都会大受影响。经典的解读应该是更加有生命力,而不是徒增恶心,让人更加拒绝回到经典名著的世界里去。

无论是八九十年的老艺术家们把经典名著原汁原味搬上银屏,还是现在周星驰先生对经典名著更加深刻创意表达,都会让观赏者有着继续读经典原著的冲动,而不是恶心呕吐,没有了回归经典的欲望。经典名著愈是完美创意表达,人们愈是愿意反过来再在经典名著本身挖掘更加丰富的思想,结合现代人的精神元素,让经典名著延续着生命。

名著之所以经典,那就是无论走到什么样的时代,只要稍微加工,都能够如魔术师变戏法一样,带给一代代人新的启迪。无论是《西游记》,还是《红楼梦》,他们在假语村言中诞生,也在相互启迪中发展,目的就在于人们在经典的多次创作中得到新的形象,新的思想。为什么一些弄潮儿式的作品没办法流传下去,说到底就是作品本身被特定的时代所束缚,没办法创越时空,当然没办法找到相应的知音了。当然了,也有些经典作品,同时代的人没办法理解,完全是给几百年后的人写的,至于到底能不能得到历史洗礼,生存下去,自然也是个未知数。我们没办法对前辈们流传下了文化艺术成果指三道四,在批判与继承的过程中,都会不由自主地进行再创作,到底能够达到什么程度,就在考量再创者的水平了。

不知为什么,许多人都希望成为周星驰,不把经典名著放在眼里,纯粹在作品表面上飘来飘去,最终让一部部经典名著演绎下来的剧作又臭又长,反而不利于经典名著的传播。在这一点上,不仅仅是经典名著遭殃了,连历史也不同程度上遭受了亵渎。不管是古代的历史,还是当下的抗战剧,只能用神来回复,完全走着奥特曼的道路,剧本里的人物都是超一流的,不用多思考,历史都成了职场尔虞我诈的演绎,战争变成了儿戏,一点都不慎重。如果你稍微看看人家美国人拍摄的《爱国者》、《勇敢的心》,还是最近热播的《血战钢锯岭》,就会从心底告诫自己,伟大的作品一定是那个时代的,而不是纯粹地现代元素的叠加,没有原则的戏说。

别忘了,经典名著的生命之所以得到延续,完全在于新新人类是否接纳,如果我们对经典名著的再创作让一个个孩子徒增恶心,不是会葬送经典名著的生命吗?相信,经典名著的原创者一定会抱恨九泉,不知道那些胡乱再创者会不会心存内疚呢?

我想,经典名著经历了时代的洗礼好不容易流传下来,千万不能够亵渎,而应该从心底尊重之。只有把名著永远经典下去,一个民族的文化才会有顽强的生命力,一个伟大的时代才会绽放精彩,永葆活力。(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