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快乐鸡年幸福教育随想漫谈

(2017-01-28 10:03:20)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快乐鸡年幸福教育随想漫谈

快乐鸡年幸福教育随想漫谈

送走了猴年,我们在爆竹声中又迎来了快乐的鸡年,不知不觉中又长了一岁,自然对教育又有了新的期盼。教育到底是怎么回事,如何让孩子们在鸡年都有进步,作为正在成长路上的教师,我瞎想连篇,渴望在成功的彼岸看到更美的风景。

鸡年到了,我认为教育人首先应该闻鸡起舞,不能为鸡毛蒜皮的事儿乱了自己的方寸。一个人活到老,学到老,与其躲在被窝里嘚瑟,不如早点起床,读一些书,想一些教育之事,探究一些教育问题,说不定就会不知不觉中走在成功教育之路上。回头看看自己走过的路,不能算是惊天动地,但在平淡的日子里,照样能够闲庭信步,找到幸福的教育明天。朱永新认为,只要一个教师长期钻研教学,坚持写教育教学随笔,不出十年,都会有一些成就。我固然不奢望得到什么大的成就,至少能够在压力之大获得教育的一些闲趣,这才是一个人不断攀登的理由。教育者绝不能够为了一点鸡毛蒜皮的小事忘了到底应该如何对待教育,不要说多少环境对不起自己的话,多想想,你到底为孩子们付出了多少。教师之伟大人格在于奉献,用一生的青春来陪伴孩子快乐成长。本来孩子们成长就是小事不断,大事不少,如果不能够从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中解脱出来,恐怕就会焦头烂额,搞得自己都心力交瘁。教育实践与理论如何结合起来,这就需要广大教育人能够闻鸡起舞,多学习教育理论知识,不仅要了解教育实践中的怎么办,更需要知道所以然,只有如此,教育的世界才会四季如春,看到的才是最美最和谐的幸福成长人生。

其次,教育人不能够在孩子成长过程中杀鸡骇猴,到头来往往是鸡飞蛋打,什么好处都得不到。教育是智者灵魂的碰撞,如果一味的蛮干,看上去吃了许多苦头,又有什么用呢?孩子们渴望公平公正评判的老师,而不是遇到什么事儿,都不由自主地夸大化,制造恐怖氛围。不是有许多老师走到学生面前,冷如冰霜,只要孩子有一点点问题,立马大动肝火,杀鸡给猴看。这样的教育,当然能够起到一定的威慑作用,只要老师在,孩子们都能够规规矩矩地待着,不敢越雷池一步。殊不知,恐怕氛围培养的孩子,骨子里却会愈来愈叛逆,带来的结果就是师生如猫和老鼠一样,整日里玩着抓迷藏的游戏。又有什么用呢?教育不能够走进孩子的心灵,一味地高压政策,得到的平静只是表面现象,最终不利于一个人健康成长。有这样的一个笑话,说的是一个主人家里养了几只猴和一群鸡,为了不让猴子捣乱,更在于不喜欢鸡子乱叫,主人利用一只猴的不良小动作,竟然当着其他猴和一群鸡的面给杀了。哪里知道,主人有一次办事去了,等到回来一看,其他的猴子竟然像主人一样,把一群鸡都给杀了。我们用暴力行为教育管理孩子,得到的一定是更加暴力的行为。如果孩子们整日里处于恐怖之中,当然渴望走上社会,能够与老师的角色换过了,到那时就是社会的灾难了。许多孩子存在暴力倾向,难道是无意中产生的吗?看来我们用暴力来威吓孩子,得到的可能就是鸡飞蛋打,让整个社会都乌烟瘴气,谁愿意看到呢?

再次,教育人不能够割鸡焉用牛刀,而应该好刀用到刀刃上。教育理论漫天飞舞,教育言论充斥云间,大伙都在寻求一种妙法,可以让孩子们一夜之间都变了样。正因为如此,我们只要发现了许多好的做法,不管孩子的学情如何,老是喜欢搞拿来主义。更加可悲的是一些教育管理者,他们太过于急功近利,完全不在意教育个性化发展,妄图以一种模式来提升教育质量。殊不知,教育是师生共同智慧碰撞的结果,如果固定在某种模式上,恐怕这样的牛刀再怎么牛,都不会起到什么好的效果。教育本来就是慢的过程,需要教育人有信心、耐心和爱心。如果我们整日里只想着如何以更加先进的行为模式来实现教育目的,我看,不如踏踏实实地到孩子们中间去,认真发现问题,及时分析问题,把好刀用在刀刃上,如庖丁解牛一样,让教育游刃有余,收放自如。

第四,教育人培养出来的孩子绝不能手无缚鸡之力,更不可以呆如木鸡。孩子是社会未来的栋梁,绝不是在老一套知识的束缚下奄奄一息,不思进取。社会的生命力在于创造,而不是夸夸其谈。我们培养出来的孩子绝不是新时代的赵括,只知道纸上谈兵,不知道“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一方面,身体是革命的本钱,我们不能够为了知识的学习忘记了孩子们的身心健康。一个人只有保持强健的体魄,顽强的意志,才能够在激烈竞争的社会中如鱼得水,呼风唤雨。自古以来,知识分子似乎都是文弱不堪,压根儿都是手无缚鸡之力的代名词,殊不知,文武双全才是时代所需要的人才。我们不能够培养戴着高度近视的眼镜,跑上几步路就气喘吁吁的人才,而是在风浪中搏击,更加高傲的飞翔。另一方面,时代的脉搏不会停止,这就需要我们的新新人类更要与时消息,与时偕行,与时俱进,而不是墨守成规,只知道做题目的书呆子。“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我们年轻人想要走上社会,主宰世界,就应该与世界同命运共呼吸,才能够“有志者,事竟成”,而不是没有自己的智慧,只知道做教育奴役下的多余人。

第五,教育人不能够鸡烂嘴巴硬,让相互间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人总是要面子,只要与自己有一点点不同的意见,不想着在行为过程中到底出了什么问题,而是千万百计地辩解,似乎问题总是出在别人的身上。如果老是听不见别人的意见,一直倔强下去,九头牛都拉不回来,可以肯定,你的同事也罢,学生也罢,家长也罢,都会远离你,真正是鸡犬相闻,老死不相往来。殊不知,教育本来就是在相互沟通并理解中共同进步的过程,而不是海安的锣鼓,各打个的,反而不利于和谐幸福发展。用《红楼梦》里的一句话说,大观园的人整日里如斗鸡眼似的,不是东风压了西风,就是西风压了东风。人与人之间只有和和气气,才能够形成共同的力量,达到教育最美妙的境界。用一句不恰当的比喻,唯有“范张鸡黍”,才能够“一荣俱荣,鸡犬升天”。教育人应该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为自己服务,我们才能狗在教育过程中有新的发现,不断地了解情况,不断发现问题,在一切力量的配合下,就算遇到大风大浪,又有什么可怕的呢?众人划桨开大船,放下鸡烂嘴巴硬的架子,多反思反省自己,我相信,周围环境的和和美美,一定能够带来教育的幸幸福福,开开心心。

最后,教育之行为不能够干着杀鸡取卵的勾当,否则就会偷鸡不成蚀把米了。烦躁的社会,似乎每个人都特别着急,完全不考虑孩子们的实际,只是在枯燥无味地搞排名,把学校当作企业进行管理,可想而知,孩子们的兴趣一旦耗费殆尽,不就是偷鸡不成蚀把米了吗?我们有必要从孩子成长规律出发,不要老是想着如何得到荣誉,而不去思考到底如何符合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说实话,我不喜欢过多地把孩子分成三六九等,搞傲慢与偏见式的教育,长期这样下去,教育人不会开心,孩子们也会紧张兮兮,家长当然会特别茫然了。什么时候,我们能够淡定一些,多干一些水到渠成的事儿,说不定,你的教育会“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达到“桃李不行,下自成蹊”的最高境界。

教育的美丽瞬间来自于教育人鸡鸣起舞,不断学习与进步,千万不能够小鸡肚肠,整日里为着私利而杀鸡取卵,杀鸡骇猴,就算鹤立鸡群,又有什么关系呢?教育的幸福照样能够鸡犬桑麻,纯粹天籁。(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