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不可以恨人,更不可以被人恨

(2016-11-18 11:47:01)
标签:

杂谈

文化

智慧

分类: 人生感悟

不可以恨人,更不可以被人恨

不可以恨人,更不可以被人恨

——给八(1)班孩子们的一封公开信

亲爱的孩子们:

你们即将远行,到长江边上去欢快的度过一个星期,作为老师,我没有什么特别的礼物可以送。你们可能都知道,每次出门时,父母亲总是不厌其烦地叮嘱,走路要注意安全,学习要积极向上,为人处世要和睦……

我当然不会重复这些话,而是在反反复复问自己,一个人走向社会,到底何以才能立足。不论是谁,只要是心智健全者,都要适应社会,而不是逃避现实。我不会说多少心灵鸡汤式的话语,但有些话不吐不快,否则,对不起自己的责任。

昨天,我走进教室,你们大多数人都在认真学习,完全忽略了老师的存在。然而,也有人脸上忿忿不平,可以想象,在老师没来之前,一定发生了不愉快。我特别对不起那些正在静静思考的孩子,只能问到底是怎么回事?哪里知道,教室里突然传来一声霹雳,某某学生特别讨厌,最好远离教室。可能说话的人没有什么,我的心底却不是滋味,为什么一个孩子会这么不被别人兼容,为什么那么多的孩子讨厌别人……

生活中最痛苦的人未必是忙碌者,恰恰是那些闲则生非者。他们闲得心慌,不知道人到底应该怎么活。整日里只知道虚度年华、碌碌无为,想过上无忧无虑的生活,那只能是白日做梦。我们未必在意做多少事儿,关键在于如何调和内心的平衡,否则,哪怕做一点点事儿都会特别难受。

干什么事儿都在于一个人到底以什么样的心态来迎接挑战,如果我们老是抱怨天埋怨地,最终会把自己陷入愤世嫉俗之中,这显然不利于一天幸福生活。孩子们,我为什么要你们在本子上记下“不恨别人,不被别人恨”之类的话,目的就在于时刻提醒自己,不能够被怨恨迷了心智。

人生在世,许多人之所以能够立足,未必智商有多高,主要是到底如何处理好彼此间关系。天分再高,没有人缘,想要走得更远,恐怕就困难重重了。朋友多了路好走,一个人只有真正的不怨恨别人,我们才能够赢得更多的支持与帮助。许多伟大的智者,未必在意个人得失,更多的考虑人类的未来,正因为如此,哪怕生活无足立境,也会坚定不移地走下去。

可以说,人活着,可能寸步难行,但在智者眼里,绝不会因为生活的艰辛而放弃思考人生。他们不在意别人如何评价自己,也不会因为别人的抱怨而放弃前进的步伐。一路向前,误解多多,困难重重,只有乐观向上,我们才能够在时间老人的帮助下,渐渐为世人所理解。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天地之大,想要成为顶天立地的巨人,就应该有广阔的胸怀。

不恨别人,无论别人对你怎么样,我们都不能够放弃爱人,否则,自己的心尖就会愈来愈狭窄,只能在阴霾的环境中窒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大自然就是如此,无论万物如何的肆虐,都不改天地运行,照样四季变换,日月轮回。人作为自然之子,又有什么理由失去宽阔的胸怀呢?人的境界不一定要高深的学问,但为人处世不厚道,哪怕攀上高枝,往往会跌得更惨。自古以来,一帮小人,只知道钻营,不知道宽以待人,看上去得到了许多,等到东窗事发,恐怕只能遗臭万年了。

君子可以过着贫贱的生活,但绝不会失去青云之志,懂得了宽宏大量,我们才能够保持一颗平静的心,而不会把做人愈做愈小,反而能够在生活中找到更加宽敞的道路来。智者不会过多考虑自己,而是想着如何给别人减轻痛苦。不恨别人,在一定程度上就不会说一些过头的话,做出一些不理智的决定。人与人之间应该是和睦的,不应该存在等级,更不可以成为势利小人。我发现,只有学会平等与别人相处,往往在干事的过程中就会心平气和,头脑不会发热。

委屈、误解,人生不如意事儿就是由这两个词构成的,如果我们老是耿耿于怀别人如何看待自己,说不定就会特别痛苦,晚上睡不着觉,不知道第二天到底能不能安静地学习与生活。世上的事儿就是奇怪,并不是许多事儿有多复杂,关键在于自己到底如何平和地看待,我们常常会被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搞得头昏脑涨。人与人之间常常因为荣利而起纷争,自古就有不患寡而患不均之说。如果我们不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说不定就会特别郁闷,怀疑人怎么会如此。

智者不恨别人,实际上就是爱人,只要心中爱人别人,那就是更好地爱着自己的学习与生活。“敬人者人恒敬之,爱人者人恒爱之”,爱与恨一定是相互作用的,只要坚定不移地爱周围的每个人,就会在彼此理解中找到温馨的学习与生活环境。释迦摩尼在成佛之前,接受了许多恶魔的考验,智者并没有怨恨,而是无条件的给予。等到成佛之时,没有分别心,而是非常坦然地把这些折磨之人点化为佛。正因为释迦摩尼不恨人,心中只想着如何帮助人,佛教的思想才可能源远流长,至今依旧在心灵深处种下慧根。

大凡伟大宗教的创始人,都会多多少少接受磨难的考验,而不会抱怨周围环境如何的糟糕。佛曰:“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只有真正意义上愿意到险境中去磨练自己,而且保持平和地心态,才能够在黑暗的环境中找到前进的道路。

我们只有不怨恨别人,才能够理解别人的苦楚。如此,自然就会严于律己,不会干出别人讨厌的事儿来。一个人不被别人恨的基础在于不怨恨别人,只有真正做到不怨恨别人,自己才会将心比心,尽可能不给别人带来麻烦。智慧的心应该是金子般的,而不应该是灰暗的。我们的爱来自于放弃恨,这样就会为无厘头的事儿而争论不休。“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一个人不可能生下来就是先知先觉,也是在不断地修心养性中找到前进的路。据说,唐太宗李世民在玄武门事变前也不过是纨绔子弟,等到心中装着老百姓之后,才知道要收敛懈怠之心,多为天下苍生谋取幸福,否则又怎么会有“君为舟,民为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这样的治国名言?

天下之大,我们想要在生活中走得更远,就应该胸藏天下,愿意为天下苍生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否则,满脑子只想着如何得到益处,试问,又怎么可能没有分别之心,又怎么能够干出一番事业呢?

亲爱的孩子,人活着,境界的高低是由爱与恨来衡量的。金庸先生笔下的丐帮帮主,刚刚走马上任时,往往会接受底下人唾沫的洗礼,为啥,不就是希望领头人要时刻提醒自己,千万不能够做一个人人恨的平庸之人。

不恨别人,不被别人恨,在前行的道路上,我们在意的是悲天悯人,更多地为未来担忧,做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才能在风雨过后,看到最美的彩虹。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此乐何极!

祝你们平和与同学相处,自尊、自爱,在学习与生活中享受快乐与幸福。

你们的老师:钱永华

20161118日星期五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