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有效教学不妨合理利用休止符号

(2016-09-06 14:32:10)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学天地

有效教学不妨合理利用休止符号

有效教学不妨合理利用休止符号

可能是刚刚开学的缘故,一些孩子还没有从散漫中走出来,来到紧张而激烈的学习氛围中去,搞得许多老师不怎么适应,可谓是兴冲冲地走进课堂,灰溜溜地回到办公室。也许我们会觉得孩子可能是白眼狼,自己辛辛苦苦准备的礼物,他们竟然不怎么领情。

只要是有良知的老师,这些天都会特别着急而焦躁,要么为孩子上课不能积极动脑筋而苦恼,要么就在为其不能认真完成作业而焦躁不安。每个人都会从潜意识里问自己,这些家伙这样下去可怎么好,万一荒废时光会怎么办。愈是如此,愈是找不到方向,一边在忙着赶进度,一边却在不断问自己,到底该怎么办,有时会睡不好觉,吃不好饭。

我们可能都有这样的感受,那就是假日综合症,似乎希望能够有所作为,然而,慵懒的习惯决定自己有不能干出点名堂来。大人尚且如此,又何况一个个无知而懵懂的孩子?我们可能会利用经验来强迫自己如何走出无聊与慵懒,然而这些无知而懵懂的孩子却需要更多的提醒才能够走出尴尬境地。

人总会有犯浑的时候,这是毋庸置疑的,我们往往在不经意间会在错误的意识中堕落与平庸,否则,孔夫子也不会一日多次反省自己,卢梭更不会写下赤裸裸的《忏悔录》。人在灯红酒绿中不免问自己,如何才能够更好地把握人生,毕竟,我们都是凡人,随时都有可能被人世间的种种诱惑迷失方向。

正因为人存在良知,我们的一些优秀教师才会从心底觉得痛苦不堪。殊不知,一切都在变化,学生经过漫长暑假自然从见识以及身心上表现出了不同,教师也会在不断学习中渐渐开始理想化学生,这就导致教师理想化与学生现实变化发生了冲突,相互间表现出尴尬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教与学为啥会莫名其妙地出现分歧,我认为更多的是缺乏理解与沟通。教师希望孩子们都能够是理想中的学生,学生渴望老师能够善解人意,然而,长期的不能交流与包容,我们往往会在不能适应中似乎看不懂对方。可以说,无论什么样的假期,刚刚开始之际,都会发生师生之间不愉快之事。

校园里,一切都在相互试探,教师不信任学生能够变好,学生担心教师是不是还能像过去那样,这样的关系带来的是师生之间烦躁不安,教师看学生不顺眼,学生看老师不清晰。假如是新生,尴尬的情况可能得到缓解,但彼此的不熟悉也会不用多长时间而暴露出来。

“为什么这些孩子一个假期过来,什么都不懂了,上起课来无精打采的,做起作业浑身僵化,压根儿没有了学习劲头?”学校里这样的声音并没有少,我认为有必要深入思考,找到其中存在的原因。事实上,从哲学的角度分析问题,一切有因必有果,学生存在问题更主要的是我们的老师没有理性了解并分析原因,整日里被教学进度所左右,最终在不相交的平行线上愈走愈远,学习效果未必会好,除非外界的强迫力量能够左右孩子的一切。实际上,许多老师都在利用自己的权威来压迫孩子规规矩矩回到原来的学习与生活轨道上来,严厉的批评,无休止地惩罚,这在一定程度上固然能够起到杀鸡骇猴的作用,到底能不能维系下去,我们谁都不敢保证?

教师在知识领域可能是权威,但在多元化时代,教师垄断知识已经成为过去,我们有必要重新认识学生,而不是以自我为中心,完全忽略了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学习从来不是单线行为,而是师生之间相互配合,共同探索的结果,否则,佐藤学先生也不会在对话方面洋洋洒洒写一本书。

我们的权威是建立在理解孩子,灵活沟通基础上的。师生因为漫长的暑假失去了彼此包容与谅解,教与学很难达成默契,最终可能让整个课堂变得无效起来。我认为一旦教与学变得尴尬,作为教育工作者应该停下来,重新认识学生,及时反省自己,说不定在冷静思考与辨析中得到彼此之间存在尴尬背后的根本原因。

教师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全方位了解学生,而不是眼睛朝天,一个劲儿地念个不停,至于孩子们到底能不能掌握知识,恐怕又有谁能够保证呢?我认为优秀的课堂并不需要花样繁多,关键在于师生之间到底构建了多少新的知识,探讨了多少有创意的结论。智慧不在于教了多少知识,更主要是在运用知识的过程中赢回了多少自信。

大家都知道,一首美妙的音乐,在五线谱上都会存在合理的休止符号,我们的教学更是如此,在教与学不能交融一起时,不妨学会停下来,说不定就会看到彼此之间存在的问题。时下一切都在追求快节奏,什么大容量、高强度,师生之间不是平等交流的关系,更多的是彼此强迫对方按照自己的路子行走,一旦相互之间关系破裂,就有可能不利于孩子健康成长,反而会出现教学相背离的尴尬来。

有这样的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到非洲去旅行,没想到,走过一段路程,虔诚的导游都会停下来祈祷,旅行者特别奇怪,不知道导游为啥要这样做,得到的答案却是人走了很远的路,不妨停下来等一等灵魂。

我们的学习与工作有时也应该像虔诚的导游那样,不妨停下来等等灵魂,而不是一路向前,不知道天高地厚,只知道蛮干到底,大有不撞南墙不回头的气势,恐怕最终得到的是事倍功半,这样的学习与生活尴尬常常伴随人生左右,有必要及时反思,找到解决困境的方法方式来。

我认为教师用好课堂休止符号,不是不发挥主观能动性,而是积极寻找问题症结所在,而不是怨天尤人,不知道该怎么办。事实上,学生的学习与生活需要教师的精神给予引领,而不是在压迫的状态下屈服就犯。

我们在处理问题时不妨说开了,师生之间反而能够很快达成默契,不至于尴尬下去。教师的善解人意,及时在精神领域给予引导,不用多长时间,孩子们的灵魂会回到课堂上来。人的灵魂在无神论者看来是虚无缥缈的东西,但从生活实际看,魅力人生需要精神气给予维持与支撑。

教师面对刚刚从暑假中走来的学生,千万不能以一成不变的目光来审视,说不定就又能造成新的尴尬。师生之间的相互理解,得到的学生的理解与尊重,这自然带来的是“亲其师,信其道”的效果。

我知道,当下课堂昏昏沉沉,作业拖拖拉拉、丢三落四,一方面学生自身存在问题,另一方面教师不能够及时了解学生,如果懂得使用好休止符号,说不定就能够在教与学中找到搭配的最佳切合点,反而能够弹奏最美的教育教学乐章。

生命力来自于师生之间相互激励,而不是单方面地干着急或者迷茫。如果教师能够理解学生,及时反省自己,帮助学生走出懒散的学习状态,学生能够及时调整自己,不再恍恍惚惚,课堂学习才能够迸发能量与智慧来。

我觉得人文学科的老师不妨利用好开学第一课这样的平台,让孩子在节目的演绎中找回自我,科学老师不妨变着花样搞一些实验,致力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调动其学习积极性。只要用心去分析学生,想办法去引领学生积极阳光向上学习与生活,让课堂休止符号真正在合适的时候发挥作用,演绎出教育教学的奇迹。这样下去,美好的教育人生必将成为现实,想到这里,顿觉茅塞顿开,眼前一片光明。(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