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教育工作管和理幸福结合起来

(2016-08-31 16:46:18)
标签: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让教育工作管和理幸福结合起来
让教育工作管和理幸福结合起来

在专制压迫很久的地方,只要有不合理的一切,立马会带来可怕的反抗。鲁迅先生说得好,不再沉默中灭亡,就在沉默中爆发,夏桀荒淫,商纣无道,尽管权倾一时,最终也只能在反抗中走向灭亡。

学校作为人群聚集地,难免会出现许多矛盾,只要管理者处理不当,稍微不留意,就有可能带来无休止的麻烦。民主管理,与专制相对而言,从一定程度上讲注定成为时代所趋,那种依靠简单的行政命令,缺乏全盘考虑,往往可能愈忙愈乱,最终必将被大众所抛弃。大众的反叛不在于事情到底有多复杂,关键在于管理者本人有没有掌握轻重缓急,有没有心存正义,否则,就算是超人也无法在繁杂的环境中理出头绪来。

许多人看不懂我们的管理,只知道似乎没有了高高在上的样子,一味地考虑许多可能存在的预设,殊不知,民主的管理在一定程度上就应该考虑特定范围内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以及诉求。假如管理者说了算,又有什么艺术可言呢?

管理者的智慧不在于提出了多少看似有创意的方法,而是在特定的环境下保持清醒的头脑,根据实际情况,让教育工作有效运作起来。人毕竟是依靠幻想的动物,似乎只要往床上一躺,大脑里就会自然而然出现许多奇妙的设想,这对于长期在一线教育管理的人而言,是特别自然的一件事儿。我们喜欢依靠本本主义与经验主义来构想一些自以为是的方法方式,殊不知,天下事儿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实实在在的管理有时不完全在如何管上下功夫,反而在怎么样理出头绪上做文章。

一个长期压抑的环境,由于管理者不能公正客观的处理一切,最终导致的往往是团队的破裂,群体的反抗。实际上,不是有许多学校,本来平平安安,然而一些管理者没有智慧的理出头绪,匆匆忙忙地按照设想开展工作,就算嘴巴子再强硬,恐怕干出来的效果也未必好到哪里去。

我这人天生就不是摆官架子的料,总觉得只不过是普普通通的教育管理者,没有什么必要踩着别人的肩膀在一边招摇过市。生活是什么,有时就是这么奇怪,反而愿意干点实事,不摆架子的人能够在日常生活中如鱼得水。天地间,本来众生就是平等的,只要你学会尊重别人,懂得维护别人的自尊,可以肯定,就算没有乌纱帽,也未必就不能够干出点名堂来。

教育管理有必要了解实情,而不是成日里只想着摆出许多条条杠杠来。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的就是好猫,管理工作不在于方法到底如何先进,主要是能不能适合现下的环境。一些好大喜功,自以为是者常常在管理者仅仅咬住管不放松,什么权力都喜欢抓在手里,生怕哪一天没有了权力自己会失去已有的权益。

教育管理如一个人抓了一把沙子,愈是想着捏紧,说不定许多沙子就会从指缝间滑落,到头来管理就会成为摆设。睿智的管理者懂得放权,而不是成日里在权力的宝座上战战兢兢过日子。王熙凤为啥反误了卿卿性命,不就是喜欢自谋私利,尽管可以舍得一身刮,敢把皇帝拉下马拉下马,然而,咬碎钢牙,也不过是众叛亲离,搞得整个大观园鸡飞狗跳的。

管理没有头绪是许多管理失去章法的关键所在,我不反对有章法的办事,但绝对不能够为了章法而忘记实际情况。教育管理与一般管理有着本质区别,一般管理可以以权势来压迫任何人,但教育管理却在直接与间接管理中徘徊,只要稍有不慎就有可能带来整个教育的混乱。

随着频繁的走马换将,许多人来到新的环境里,往往会显得异常焦虑,一旦有了混乱的裂缝就有可能带来灾难性的结局。历史上,许多愚蠢的帝王将相,不在于自己不想有所作为,从本质上看,绝大多数都是在操作过程中被有钻营之心的人利用。教育管理者面对的是敏锐的教师与似懂非懂的学生,千万不能够把眼前的人作为可以任意摆布的棋子。

人的复杂不在于做多少事儿,有时更主要的是内心的平衡,所谓“不患寡而患不均”说的就是这个道理。作为教育管理者,我们没有必要为管理对象的无理取闹而耿耿于怀,有必要思考一件事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管理之路漫漫长长,弯弯曲曲,但只要站得高,看得远,一切才不至于陷入混乱之中。许多管理者喜欢就事论事,不喜欢找出事与事之间联系,如果不能理清事情之间的关系,往往会找不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有时吃力不讨好也在所难免了。

教育管理从来不是闭门造车所能解决问题的,需要实地调查研究,在理出头绪的过程中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没有谁是天生解决问题的高手,更多的需要不断地总结与反思,这就在于在实际工作中有没有养成理出头绪的习惯。

心中有人,人到底能干出什么样的效果,这就在于管理者有没有锐利的眼睛。假如整日里沉浸在虚幻的设想中,不用多说,只要遇到一点点挫折,都有可能带来绝望与失落。人这一辈子,不是不能够干事,问题在于在处理事情是能否控制情绪。许多事儿本身不复杂,由于在杂乱的管理工作中,没有及时保持冷静,导致事态扩大,有时失去控制,乃至于无法收场。

管理的理,我认为首先是理出头绪,其次在于理出思路,更主要的是梳理出适合实际的方法。靠船下篙,有时计划赶不上变化,如果不能因时改变,墨守成规,可能带来的就是事情的无效执行。我们不要老是说过去如何做有效,毕竟环境不一样了,什么事儿都有可能出现许多结果,完全不可以搞拿来主义。工作本身就在于疏导人心,而不是给工作添堵,我们没有必要以所谓的权威来压迫别人屈从,只有真正的让人心得到合理的满足才有可能更好地做好每一项工作。

一所学校,成功的管理者往往会带来工作热情,点燃希望之火,而不是让颓丧阴霾笼罩整个前进的路。学校管理者只有在梳理的过程中渐渐地带来胜利的节奏。失败是成功之母,实际上,成功的管理者会带来一次次成功,让学校所有人都看到奔头,赢回自信,从困境中解脱出来。

一味的管往往带来的是压迫感,而在理的前提下,管束才会渐渐变成习惯,一个团队的力量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形成。乌合之众,一盘散沙,问题就是管理者没有从内心深处去关心人,而不是仅仅依靠冰冷的制度来解决一切。管理与专业从来不可同日而语,一些教学优秀人员未必就能够胜任管理工作,原因就在于管理的对象是一个个活生生的对象,绝不是简单的构想所能实现的。也许有人说,难道班主任工作者不能胜任教育管理者吗,我们常常忽略了这样的常识,那就是班主任所管辖的班级每个孩子,从心理上自然不敢有丝毫的违抗老师的指令,除非逼上了绝路,一般情况下,孩子们是顺从的绵羊。然而,面对教师,我们的管理者有必要从高高在上转变为人人平等,否则,无论从口吻上,还是行动上,都有可能因为一点点瑕疵没有了章法,直接挫败人的积极性。

管理者需要在疏导的过程中把道理讲清楚,而不是胡言乱语,随意答应别人的要求,这样下去,工作只能愈来愈被动,失望之极可想而知。我喜欢在管理的过程中跳出事情本身,更加清楚地了解事情的来龙去脉,最大限度地把矛盾控制在一定范围内,这样的管理才是智慧,更能够展示艺术与成效。

风云变幻,天高云淡,教育管理者只要科学处理管和理之间的关系,不被错综复杂的关系所迷惑,坚定不移地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水到渠成,又有什么教育困难没办法克服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网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