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长兼课没有必要那么较真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校长兼课没有必要那么较真
最近蒲公英评论网正在热烈讨论校长到底有没有必要兼课的问题,赞成者有之,反对者也不少。究其原因,我想十之八九各人站的角度不同而已,一般情况下,赞成者绝大多数不在校长的岗位上,而反对者恰恰是做过或者正在做校长,
校长兼课的困惑到底在何处?作为长时间与校长相处的人,我打心眼里同情这些可怜的校长,许多人可能是能力有问题,也有可能事情确实难办,都清一色地早早白了头,乃至于少数意志不坚定者选择了从一把手位置上退下来。
也许有许多人会拿出魏书生这样的教育家作为例子来论证校长兼课的必要性,殊不知,时代不一样了,我们如果不能从校长专业化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恐怕许多校长就会在心力憔悴中渐渐沉沦,直至走向平庸。
不要说校长,就算是学校里普通的中层,我们面临的大大小小的事务也够自己喝一壶的。与周围校长交流,我们不要以为校长们不用上课就可以逍遥自在,学校内外的事务,几乎每天开不完的会议,学不完的文件,做不完的杂事。尽管有轻重缓急,但哪位菩萨敢得罪,只能无奈地记在心里,就算布置给下属,自己也要把关,否则,出现问题,还得校长本人去买单。
有校长抱怨说,自己现在没有人事任免权,财权也被锁得死死的,上级主管部门布置起工作来,那是一套又一套的,很少从基层考虑,到头来,教师们唉声叹气,抱怨声连连,自己则焦头烂额,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我们的校长,随着教育竞争的进一步加剧,愈来愈难以应付手边的工作,大学校有大学校的难处,小学校有小学校的苦恼,许多人都在为忙不完的事务而苦恼。
我想,许多基层校长从心底羡慕一些教师的逍遥,不需要为一个单位的发展呕心沥血。自己整日里就像在踩钢丝绳,稍不注意,就有可能出现偏差,给学校带来麻烦。这些年,在校长身上出现的一些滑稽现象,我们在指责的同时有没有想想,人家有时也是好心办坏事。比如二胎政策来临,许多女教师要请假,对于校长来说,就需要想办法,毕竟不可能把孩子放养在教室里吧!只要是有良知的校长,最不希望看到班级没有人,而生活中随时都会有许多事儿发生,再加上手上没有可用之兵,有时需要磨破嘴皮子,才能够在第二天来临之时,学校里每个教室都有人来上课。
事实上,无论什么样的人,只要走上了行政岗位,就算能力再强,想要与一般教师比拼擂台,恐怕也是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有必要换位思考,假如自己是校长,自然会考虑许多事儿,不可能坐在太师椅上闲着,当然了,那些不思进取,只想着逍遥自在的头头们除外。
不知为啥,我们老是从一个侧面来论道校长一定要干什么,不仅仅是兼课,还有听评课等一切事儿,完全没有从人的承受能力去审视问题。人不是钢铁,就算身体再好,他也有自己的极限,如果我们把一个个校长看成是超人,恐怕是教育的一大灾难。一所正常运行的学校,我认为校长想要引领学校走上正轨,需要及时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再选择合适的人来处理,做到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而不是人浮于事。事实上,许多诸葛亮式的校长并没有真正引领学校走向辉煌,反而由于处理事务不当,搞得学校乌烟瘴气,毫无章法可言。
每年都会有一些鞠躬尽瘁的校长倒在岗位上,我们在哀叹的同时,是不是应该反思,在解放教师,减负学生之际,有没有必要让校长也从困境中走出来。试问,一个人整日里如陀螺一样,忙这忙那,没办法停下来思考问题,学校能够走出什么样的道路,恐怕就特别难说了。睿智的校长,从来不会让自己陷入事务主义的漩涡中,而是跳出杂乱的事务来看问题,让广大师生都动起来,这样的人才能够闲庭信步,开创新的天地来。
校长兼课,作为纯粹教育理论家或者普通教师,都希望如此,但实际生活中的复杂性决定了这样的行为带来的是校长忙这忙那,对整个学校的发展显然是不利的。学校就像一个大家庭,总得有一个当家人来协调成员之间的矛盾,安排成员需要完成的任务,就算成员遇到困难,还要提出可行性方案,这就是校长最需要处理的事儿,而不是简简单单地以兼课作为衡量校长优秀的标杆。这一点上,蔡林森校长特别睿智,什么校长分内的接待等任务交给了副校长,自己不设什么办公室,只在教室与教师办公室之间穿梭,反而能够抓住学校的质量,在永威继续书写洋思中学的神话。
一流的教育管理者不能从复杂的事务解脱出来,满以为只要自己什么都能行,就胡子眉毛一把抓,到头来,身边的人能力愈来愈弱,自己干得愈来愈焦躁不安。可以说,动静怎么样运用自如,这是基层校长如何专业化发展的基本条件,而不是热情有余,理性不足。我特别欣赏弹指一笑间,事儿就灰飞烟灭,而不是整日里焦虑不安,不知道第二天到底该干什么。明智的校长,他不会纠结于是不是兼课,往往考虑的是如何让学生动起来,让广大教师也从繁重的教学任务中解脱出来,心往一处想,劲儿往一处使,如此,学校改革才有广泛的群众基础。如果整日里学校里人人都在无厘头地忙个不停,缺乏理性地思考,恐怕忙来忙去,到头来也不过是一场空而已。
许多校长老是喜欢被世俗的言论所左右,而不去思考,到底如何做学校才能可持续发展。事实上,老师们并不在意校长是不是上课,关注的恰恰是其有没有作为:到底有没有为教师的教育教学服务,有没有想办法解决广大师生眼前存在的困难,有没有为学校的可持续发展指明方向。俗话说,人在做事天再看,只要校长任劳任怨,千方百计地引领教师一步步走向成功,推动学校一步步走向辉煌,整座校园就是一个美丽温馨的大家庭,又有谁在意校长是不是兼课呢?
教师为什么希望校长兼课,关键在于少数校长不务正业,整日里只想着享清福,再加上管理不当,考核不公正,不能够理解教师面临的困境,说一些言不由衷或者不负责任的话。这样的校长,教师自然希望其兼课。目的只有一个,只有校长忙起来了,教师才可能不被冤枉。教师们一旦讨厌什么校长,就算这样的校长兼课了,也会不惜一切代价在成绩上超越,骨子里就是希望校长少说话。也就是说,我们的教师并不在意校长有没有必要兼课,关键在于校长能不能更好地从教师角度去思考问题,更好地为教师存在的困难提供支持。
人的管理就是奇怪,只要人心定下来,就算再苦的事儿,大伙干起来都不会觉得累,假如人心涣散,恐怕手指头动一动,内心都会如打翻了五味瓶那样,浑身不是滋味。到底校长有没有必要兼课,我想,这本身就是一个伪命题,只要校长们一心一意为学校可持续发展作出贡献,又有谁在意其是否在一线上课呢?
也许有人说,校长离开课堂怎么行,别忘了,只要是称职的校长,他怎么可能远离课堂,听课也罢,找学生谈心也罢,到办公室与教师谈工作也罢,又有哪一项工作不是紧密联系在教学一线?(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