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边一课”何不成为“星星之火”?
标签:
教育育儿 |
分类: 教育论坛 |
“江边一课”何不成为“星星之火”?
据蒲公英评论报道:近日,武汉市大兴路小学的7名学生在老师们的带领下来到龙王庙,进行水质采样监测,观察水质在涨水前后的变化。老师们还联系今年湖北的暴雨和汛情,讲解了什么是“水位”、堤坝的作用,以及记忆中的抗洪故事。以堤岸为教室,以自然为老师,以人为媒介,“江边一课”反映出的自然教育思想。
杜威先生提出教育即自然,一方面固然说的是人应该自然成长,另一方面,作为自然之子,我们还要到自然中去学习,而不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作为教育工作者,能够在暑假期间,带领7名学生到龙王庙去实地调研,这本身的举动就值得人学习并效仿之。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早在一千年前的陆游先生就明白学习与生活息息相关,如果一味地钻在故纸堆里,一个人很难学出真正的味道来。不是有“纸上谈兵”的成语吗?说的就是喜欢夸夸其谈的赵括,只知道在书本上幻想,不关注实际情况,最终长平一战,四十万赵军被打败,让战争的天平直接倾向了大秦。在读一读塞万提斯写的《堂吉诃德》,这位堂吉诃德先生,满脑子的骑士情结,幻想着成为英雄,结果闹出了许多笑话。殊不知,生活中,我们又何尝不是堂吉诃德,只知道子曰诗云,不知道阳春白雪只有与下里巴人走在一起,才能够缔造真正的世外桃源,否则,不过是做着乌托邦式的白日梦?
学以致用,知识的学习,其目的不在于吹捧自己如何有学问,关键在于如何能够解决实际难题。不要说孩子,有时,一些教师,在讲台上说得天花乱坠,分析得头头是道,等到实际操作,我看也未必好到哪里去。事实上,一些学校,他们的科学实验纯粹是聋子的耳朵——摆设。“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有必要引导孩子走向自然,向生活本身学习,才能够真正的让知识变活,而不是高空中吹笛子——空对空。
不要说孩子们不愿意到自然中去,事实上,在平日的学习生活中,我们往往以种种理由拒绝孩子们走向大自然,总认为,书本知识才是重要的,如果书本知识都没有学好,书外知识又何谈有时间学好呢?殊不知,学习本来就应该是用书本的知识来解决书外的问题,或者用书外的实践来检验书本知识到底是不是正确。人类之所以能够进步,不就是在怀疑与实践中拥有新的发现,进而推动整个历史的发展,否则,亚里士多德的学问还在统治者整个世界呢?
有经验的教育者都有这样的体会,许多知识,你在讲台上纯粹的说道,恐怕孩子们未必能够理解,如果适当引进生活的一切,本来复杂的知识会在瞬间变得容易起来。生活本身就是一本大书,只要你愿意发现,里面有无穷无尽的知识等着自己去发现。人与一般动物的区别:人具备智慧,懂得从生活中发现规律,从而更好地为自己服务,而一般动物,只知道本能式的生存,他们完全是单调的传递,没有多少创意。如果我们在学习知识时,只知道一加一等于二,而不知道为什么一加一等于二,或者在生活中有没有一加一不等于二的现象存在。所谓知识的概念,往往在一定范围内才能够成立,一旦人类突破了此范围,又会有新的发现。正因为如此,人的学习有必要走向大自然,学会用生活的一切来检验知识本身的正确与否。
也许有人说,不就是一位老师带着七位小毛孩到龙王庙去做水的检测,有必要大惊小怪吗?我看在当下教育环境下,还真的算得上是稀奇之事,大惊小怪又有什么不可以呢?如今,全国上下,教育已经成了热点话题,几乎只要有点空隙,就会从许多途径传递与教育有关的话题来。教育在当下中国似乎走进了左右都不是的尴尬境地,只要稍微有点风吹草动,说什么的都有,难怪在一线从事教学的人往往过着战战兢兢的生活,不知道第二天会发生什么。本来,学校开展夏令营活动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然而,曾经发生过夏令营出事的悲剧,家长们才不管夏令营的教育性呢?一股脑儿地把责任推卸给学校。反正大大小小的事儿,只要与学校沾边的,都会把板子打在学校身上。如此,一些地方教育部门,为了图省事,也就不再硬性规定什么暑期夏令营活动了,充其量发发“七彩夏日”的通知而已。不要说别的,只要安全上出了一点点纰漏,许多人都会跟在后面倒霉。
不知道这位老师带领七位小毛孩到龙王庙去,有没有向学校请示报告,从活动的组织来看,显然得到了学校的认可,否则,也不会出现“老师们”这样的字眼。明眼人都看得出来,七个孩子,从常理推断,一定是学习成绩佼佼者,再加上学校以防万一,不是一位教师在场,而是派了至少两位老师,看来,学校也不容易,生怕出了漏子,到时候,谁也担负不起责任?
生活中,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人,满嘴里之乎者也,就是没办法在实际生活中发挥作用,纯粹是多余人,这不也是时代的悲哀吗?更有甚者,他们宁愿生活在网络虚拟世界里,就是不愿意到现实生活中去走一走,看一看,不知道这样的人能够社会带来什么?许多家长愈来愈深刻地认识到,仅仅学习书本知识,我们的孩子很难适应未来竞争激烈的社会。为此,有的家长利用空闲时间,主动带领自家孩子到外面去旅游,增长见识,开阔知识面,有的家长相互商量,与老师主动交流,陆续开展丰富多彩的野外活动,本来学校需要承担的课外活动,许多有见解的家长开始主动介入,目的就是希望广大孩子从生活中学到许多知识,提升其人文素养。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知识的学习从来都是与不断的行走有必然的联系。孔子著《春秋》,如果没有周游列国,也不知能不能写出令“乱臣贼子惧”的文字来,司马迁尽管遭受了不公正的待遇,但在其心中,游历名山大川,直接影响其《史记》的写作,否则也不会成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不要羡慕李杜诗歌明天下,试问,没有跋山涉水,没有主动寄情山水,又怎么能够领略大好河山,忧国忧民呢?
知识在不断前行中创作并丰富起来,谁脱离了生活,就算知识装了满脑子的,恐怕也不过是两脚书橱,穷酸秀才而已。“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知识只有与生活联系在一起,才能真正意义上发挥知识的力量。“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我们知识的学习只有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才能够接地气,让知识在生活的点滴中起作用。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咀嚼“江边一课”,我希望社会上下更加理解知识的学习与生活的关系,更多的教师与家长参与进来,让“江边一课”点燃的火种变成燎原之势,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从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力量。(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