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

标签:
教育人生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幸福课程改革永远在路上
教育是一段精彩的路程,而不是张蓝图,那么,课改也不例外。这么多年来,几乎只要涉及到教育就离不开课改。有人说,建国以来,八次大大小小的课程改革,给人总体感觉就是折腾,对此言论,我不完全同意,毕竟,每次改革都对课程有新的认识,没有一次次的改革推动,我们的教育很难适应不断变化的社会。
成尚荣先生认为课改目的就是改课,也就是说,无论什么样的课程改革最终的落脚点就在课堂上,如果没有清醒的认识,很容易被一次次课程麻痹了神经,从而产生错觉。我觉得课改首先需要解决认识问题,假如思想上得不到足够的认识,又怎么可能让课程改革在深水区有着新的起色。
课程改革需要当真,而不是简简单单作秀,不能够动真碰硬,十之八九都会半途而废,不了了之。为什么要进行课改,无论是教育决策者、管理者还是普通教师,我们都有必要认识课程改革的必要性。
第一,课程改革永远是进行时,不要指望一次课改就可以解决许多问题,只有不断地推动课程改革,我们才能够结合实际,设计出符合学生个性的课堂来。如今是自媒体时代,教育对象接受信息的途径变多了,每次课程改革都会遇到大大小小的挑战,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我们只有坚持改革与反思,不断地在否定之否定中谋求进步,课程改革才能够展现精彩的舞台,让广大师生从中受益。
第二,钱学森之问,可以说,到目前为止,我们的教育到底应该向何处去,谁都没有真正意义上去解决钱学森之问,为啥教育抓紧了,压力变大了,可就是没有民国大师产生。诺贝尔奖的获得者,我们依旧与美国、日本等国家存在悬殊的差距。原因就在于课堂到底是积累知识,还是培养能力,到底是培养终身学习的习惯,还是目光短浅地只是学会了考试。钱学森之问给教育提出了时代的命题,我们到底需要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显然,当下的课程改革依旧围绕分数在做文章,而没有把人才培养上升到国家战略,只有一个民族真正把创新性人才培养出来,我们的核心竞争力才会更强。学校课程改革不应该忽略学生全面发展,只有在改革的道路上真正把学生作为主体,素质提升才不是一句空话。
第三,科学教育研究的回归。课程改革从来都不是什么新鲜事,不知为啥,我们在改革的过程中总是偏离原来的轨道,搞得四不像。如此,就需要我们的课程改革者不断地回到教育的原点,多在科学课程改革上下功夫,而不是急功近利,仅仅着眼于虚热闹,不讲究实惠于广大师生。只有真正意义上把课程改革的科学性作为首位,才能够确保素质教育真正落实到位。科学拒绝蛮干,更多的是以最少的时间让孩子赢得成功的喜悦,为啥课程改革这么多年,我们的学生负担却降不下来,一方面与我们一味强调要轻松学习有关系,另一方面,我们的课程改革老是不能够走科学发展之路有着必然联系。许多真正的教育改革家,他们往往能够及时走到孩子中间,与广大学生同命运、共呼吸,以此赢得教育最大的支持,从而开辟教育改革新的进步。课程改革不能远离科学,只有时刻提醒自己,到底有没有科学进行课程改革,我们才能够让孩子自主学习、自由思考、自我展示。
第四,学习方法方式挺重要。最近,我与同事到相邻的学校去参观,发现其办公室和教室都展示金字塔形学习方法。从金字塔形学习方法上可以判断,效率最差的就是聆听性的学习方式,据说,学习效果只有10%,而积极主动讨论交流的学习方式,效果达到70%,最有效的学习方式就是作报告,也就是陶行知先生提倡的“小先生”学习方式,效果能够达到90%。如今的许多课堂依旧是老师保持着话语权,如果你问之,我们的老师会苦着脸回答,不讲怎么行呢?你不讲,他就不会,再说了,就算讲了多少遍,有些孩子还不能掌握。事实上,学习在于主动,古人就知道教学相长的关键就在于学生主动学、主动教,记住,主语不是教师,而是学生,学生只有自主学习,才能知道到底哪儿存在不足,只有真正意义上能够把别人讲懂了,自己才知道学习过程中到底存在什么样的困惑。学习方式的核心点就在于主动,没有主动,学习就会愈来愈痛苦,我们都知道,主动学习只能愈学愈带劲儿,否则,陶渊明先生也不会说,每有会意,就会欣然忘食。
第五,教育竞争的更高要求。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我们的教育要求愈来愈高,不要误以为广大家长不懂教育,实际上,伴随着网络多元化发展,许多人都在关注教育,如果你依旧是穿新鞋走老路,迟早会在教育改革的道路上落伍,被淘汰。俗话说:“穷则思变”,许多优秀的学校,之所以能够在窒息的教育竞争环境中走出新的天地,只有真正进行课程改革,把提升课堂效率作为重中之重的事儿来抓,才能够在残酷的社会现实中立足脚跟,让每个孩子都能够在原有的基础上得到进步。
第六,课程改革在于适应未来的考试。不要老是坐井观天,我们的课程改革需要把目光放远一些。未来的考试绝不是知识的记忆,核心点一定放在能力提升、视野开阔上,这对于乡村的孩子显得尤为重要。我认为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把发展学生作为己任,理解孩子到底需要什么,到底在什么方面需要改进,只有真正意义上把课程改革与未来挂钩,教育才能够让学生享受成功的喜悦。
其次,到底应该从哪些方面进行课程改革?我觉得认识课程改革的重要性是必要前提,如何进行课程改革是重要途径,任谁都马虎不得。我们的课程改革为啥习惯性地偏离正常轨道,说到底就是只关注花拳绣腿,不在意实实在在为广大师生服务。
课程改革的主阵地应该在课堂,我们只有最大限度调动广大学生学习积极性,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产生巨大的能量。课堂的生命在于把第一时间还给学生,把第一表达机会还给学生,把第一体验过程还给学生,把第一认知反思还给学生,杜绝一讲到底,防止流于形式,做到课堂的主宰者是学生,教师只不过是导演,是服务者而已。生态课堂应该充斥灵性活动,时刻碰撞智慧的火花,而不是枯燥无味地你讲我听,课堂不过是智慧碰撞的舞台,我们在设计一个个游戏规则的同时,让广大学生享受成功带来的无限精彩。学校不应该狭义地规定只要课堂发展好了,改革就算成功了,事实上,课内外全面开花,多元化评价的设置,我们孩子才能在不同领域找回自信,相信有深度、有价值的课程改革一定面向全体,给每个孩子个性成长搭建丰富多彩的活动,如此,我们的教育教学生活才能够不断拓展外延,丰富内涵,课程改革才能够引领一个地区教育走在世界的前列。
最后,我们的课程改革更在于落实,每个教育工作者都应该以高度的责任心去推行课程改革,自觉行动起来,团结起来,集思广益,把教育点点滴滴都落实到位,把孩子的点点幸福都放在心里,全力以赴为孩子的幸福教育学习生活做出贡献。课程改革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能追无尽景,始是非凡人,如此风景谁人不留恋。(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