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岂能失去“和谐”之音

标签:
教育杂谈 |
分类: 教育论坛 |
教育岂能失去“和谐”之音
一大早,我就偷偷地溜进旧书摊,没想到,大门已经敞开,看来,做生意的人从来不怕吃苦,也希望起个早市,多赚一些钱。
不管三七二十一,我不喜欢一开始就买书,只是来来回回反复看,不为别的,就是希望在翻阅的过程中学出一点名堂来,有意思的是,毕竟是旧书店,来来往往的人很多,绝大多数都是大人带着小孩来买什么资料。
我想,当下许多书店,如果没有教辅资料的支撑,倒闭应该是常态。许多家长都特别忙,他们带着孩子来,往往是直奔主题,问明老板娘的来意,得到书就急急忙忙的走。一旦自己的小孩子开始选择心仪的书,立马焦躁起来,似乎大逆不道,什么样的话都肆无忌惮地放出来,实在打扰了书店本来应有的静。
这不,我还没有翻几本书,突然从外面闯进了一位家长和一个小孩,听话音,孩子正在上一年级,可能是国家规定要读什么书,买书是一定的,也许是年龄小的缘故,可能老师布置时,没有听清楚的缘故。老板娘问:“到底是什么书?”,孩子一脸茫然,支支吾吾不知所云,从年纪上看,大人五十岁开外,可以判断,两个人是祖孙关系。老人特别着急,问孩子到底是什么书?孩子就是没办法给出答案。这下好了,老人的话开始变多了,什么老师不负责任了,为啥不与自己联系了,孩子的妈妈一点都不管事了……反正,说来说去,都是别人不行,自己似乎是受害者一样。
老板娘实在没办法,只能提醒老人,“孩子的妈妈知不知道?”不说也罢,一说老人就来气,抱怨声更多了,甚至要求孩子早点走,毕竟要迟到了。小孩子尽管不知道是什么书,反正来着不走,老人实在没办法,只能硬着头皮打电话给孩子的母亲。电话那头似乎也没办法好好说话,不是责怪孩子怎么不长记性,就是在抱怨老师如何的不负责任。我不想再听下去了,隐隐约约感觉到,孩子的问题不是自己的过错,俨然是老师不负责任造成的。很快从书堆里抽出几本书来,到老板娘那儿结账,不由得一瞥,发现小孩子一脸的无辜,老人家依旧盛气凌人,我纳闷了,为啥不好好的说话呢?等到结完账,小孩子可能也要上学的缘故,只能匆匆忙忙拿了一本书,跟着骂骂咧咧地奶奶后面走了。
我没有立即离开,而是主动与刚刚从内室走出来的老板聊了起来。“为啥不与老师联系呢?老是在这里叽叽呱呱。”我不解的问道。老板似乎见怪不怪了,笑着说,“这样的事儿在这里经常发生,大人不好好说话,孩子自然不知道为啥要这样。”
走在路上,看着许多家长带着小孩奔向学校,自己总是忘不了那可怕的声音,眼前老是浮现“老人喋喋不休,孩子一脸茫然”的形象。不知为啥,教育似乎变成了可以抱怨的事儿,无论是谁,都在反反复复指责别人的不对,就是不愿意和和气气地讲话。
从网络或者大街小巷,只要提到教育,绝大多数人都在摇头,似乎已经步入膏肓,不可救药。我想,如果每个人都能够从别人的角度去思考问题,多想想自己在教育孩子方面存在什么问题,说不定教育就不会整日里战战兢兢的。
天堂与地狱的区别就在于,天堂里每个人都为别人着想,地狱恰恰相反,老是在想着自己,指责别人。人类的幸福到底为哪般,我看,关键在于人与人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教育想要拥有幸福的天堂,就应该从相互指责中走出来,从而开创一个崭新的、平和的世界来。
学校里老师们也没少抱怨家长的如何不负责任,一个电话打过去,要么敷衍了事,要么置之不理,似乎教育从来都是老师的事儿。当然了,如今的家长也特别苦恼,学校里许多大小的事儿都在考验着家长的智慧,动不动就是什么亲子作业,似乎孩子只有在大人的监督下才能够完成。我们也看到过这样的家长,孩子上了多年的学,家长竟然连学校的大门朝哪儿都不知道。再加上社会多元化发展,许多家庭变得异常复杂起来,单亲家庭或者留守儿童随处可见。难怪有老师感叹:“5+2=0”,为啥呢,在学校里辛辛苦苦抓学生学习习惯,可双休日结束,一切都是老样子,这才是最最伤脑筋的事儿。
我想最最有效的教育就是家校合作,而不是相互指责。孩子们为啥有那么多的空隙可钻,说到底不就是大人之间存在芥蒂,没办法第一时间相互合作。有经验的班主任老师,他们绝不会给孩子这样的幻想,总是以最快速度与孩子家长取得联系,要么建立QQ或者微信平台,要么走家串户。
成功的教育绝对建立大人之间通力合作,而不是在孩子面前相互抱怨,这只能给孩子产生错觉,自己来到这个世界绝对是多余人。我发现,一些孩子本来并不怎么差,关键在于家庭发生了突变,大人不再关心,自己自然会放纵,一旦养成了习惯,想要彻底地改变,真的特别困难。
我喜欢与孩子们在一起,多多少少了解到一些特殊家庭孩子情况,发现这些孩子习惯不好,看待人生也特别脆弱,人也比较悲观。仔细分析,我们就会发现,一个孩子在成长过程中需要一个大人给以精神指引。为啥,有些班主任,孩子们就算过了多少年仍旧记得,原因就在于在成长过程中,面临困惑时,有人在关键时刻拉了一把。曾经,还有孩子到底属于谁的问题,我觉得无论是老师还是家长,都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在日常生活中,一个孩子的学习以及情绪能够和谐稳定,说到底,就是大人之间的和睦相处,正所谓和气生财、家和万事兴。只要大家伙都能够构建一个温馨和谐的环境,孩子无论在人格品质上,还是在学习动力上都会取得长足地进步。上天不会亏待有心的人,只要你真心对待孩子,大人和小孩会构建完美和谐的关系,这是任何人都希望得到的。社会之所以幸福,不在于赚多少钱,关键就是人与人之间到底是什么样的关系,只要人心向善,和谐相处,多从对方的角度去审视问题,教育的春天一定会四季常在,这样的环境才有利于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我想有个家,许多破碎家庭的孩子都希望大人能够给其一个温馨的环境,无论是学校,还是家庭,不要老是相互指责,多想想,一个人来到这个世界是多么的不易,唯有相互珍惜,才能够给这个世界带来更加幸福的环境。
不要老是以知识的多少来衡量教育的成败,从孩子成长的角度分析,只有在为人处世上大人积极营造温馨的环境,整个育人世界才会弹奏出“和谐”之音,这也是当下孩子世界为啥纠纷多多的原因所在。谁让孩子就是大人的一面镜子,看来,在孩子教育问题上,我们老是乌鸡眼式的,只知道自己舒服,才不管孩子的生存环境,这是任何人都不愿意看到的。大人世界只有全身心从孩子角度去营造环境,整个教育才会步入正轨,孩子健康幸福成长才有可能成为现实。(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