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爱孩子的眼神会说话

(2015-10-10 22:56:10)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爱孩子的眼神会说话

爱孩子的眼神会说话

三五个朋友聚在一起,不知为啥提到了老师的眼神上来了。一个有经验的老师认为,真正成功的教师,他的眼神能够表达一切,让许多孩子在不知不觉中得到警示,从而学会做人,真正意义上不断地成长。

儿子在文章中也谈到了自己的新语文老师,一位从城里支教的老师,特别有气场,她的眼神特别厉害,许多孩子都不敢与之直视,生怕哪儿做得不妥,老师的眼睛会怪罪。可以说,眼睛不愧是心灵的窗户,许多孩子在不经意间读懂了老师的意思,这样的眼神交流在许多作家的笔下熠熠生辉,恍如昨天一般。

魏巍先生笔下的蔡芸芝老师就是一个特别善良的老师,她对待孩子公平、公正,不像有些老师,带着一副势利眼,压根儿不从平等地角度去尊重每个孩子,就算吃尽苦头,恐怕也不会得到学生的理解。事实上,真正热爱教育的老师,他的课堂与生活一定会让孩子浸泡于温情与热烈之中,从来不会冷落哪个孩子,更不会忽略自身传神眼睛的使用。否则,于漪女士回忆老师朗读田汉的《南归》时,那充满深情的眼神感染了整个教室,相信在场的所有孩子都会记住这一堂课,不至于偷偷地溜到教室外,与老师捉迷藏呢?

为啥,有些老师没办法与孩子心与心的交流呢?我看还是与眼神有关系。一些老师上课只关注课程的进度,不关注孩子到底是否掌握,也不怎么在意孩子到底如何做人,试想,这样的课堂,就算孩子考了不错的成绩,至于对孩子的终身发展有啥作用,那只能打上问号了。

看着教室正梁讲课,就算课堂流程再怎么清晰,知识梳理再怎么明白,也不能真正意义上了解孩子到底学得怎么样?有时候,学习与课堂本身设计不一定完全有什么关系。毕竟影响一个人学习的主要因素恰恰是非智力因素,与一个人的情绪有着直接关系。我们的学生处于复杂多变的家庭,突然的家庭变故或者一时的想不通都有可能阻碍一个孩子正常的接受知识。

一个善于走进孩子内心世界的老师,绝不会放弃与孩子进行正常的目光交流。难怪有孩子会特别惊讶,我课堂上的一举一动,老师怎么都看得出来?实际上,许多优秀的老师都希望阅读孩子的目光,只要班上有一个孩子成了失落的孤雁,一般情况下,老师会本能地停下来,哪怕是轻轻的一句话,也是对孩子最大的鼓励。

在翻阅孩子写的作文时,我发现,只有发自肺腑的语言,才会真正感动人心。实际上,这些不怎么成熟的文字多多少少都会出现老师的眼神,没有这眼神,文章就无法表达真情。我明白了画龙为什么要点睛,说到底,不就是人生就是如此,没有心有灵犀,何谈耳聪目明呢?

许多聪明的孩子,不要以为智力会超出什么人一筹,殊不知,一个孩子只有在情绪上表现出积极向上,他的眼神一定会炯炯有神,否则,在脸上表露出呆滞的神情,那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鲁迅笔下的祥林嫂,他的眼睛就是最最典型的呆滞,用作者的话形容,那就是间或一轮,整个人都在盘算灵魂到底有没有,自己到底该不该继续生活下去?我从来都特别在意一个孩子的眼神,在批评或者赞扬孩子之时,特别希望与孩子进行直接交流。然而,可怕的是,我们不愿意与孩子进行眼神之间的交流,在呵斥与责备中,许多眼神荡然无存,师生之间的交流没有了依托,在困惑中只能筑起一堵墙,谁也不愿意捅破这堵墙,在虚荣面前,我们都变得特别固执,这是当下事实之间最大的悲剧。

许多另类的孩子,如果交谈者试着从眼神入手,说不定不需要你怎么絮叨,孩子就会立马明白你的善意,从而接受你的观点。我不喜欢眼睛朝天教训孩子,也不愿看着孩子低着眉毛听着说道,可以说,这样的教育是没有用的?

事实上,孩子们一旦与大人在试图用眼神进行交流,会不知不觉中产生许多灵感,这是许多人很难想到的。教师走进课堂,尽可能与每个孩子交流,你就会明白,自己在课堂准备方面会感觉多么的不足,还有许多工作需要提前做到位,这是那种只顾着看天花板的老师很难想象的。

都德笔下的《最后一课》,韩麦尔先生讲话时一定饱含热泪,就算发音不怎么标准,相信小弗朗士的心灵窗户一定打开了,否则,平日里复杂的知识也不会变得如此容易,相信,这堂特别的最后一课一定会在小弗朗士内心深处种下最美的种子,对祖国的热爱一定会铭刻于心,终身难忘。

我有个习惯,如果发现一堂课孩子的眼神有啥不对劲,立马会停下来,稍微调整一下气氛,直到整个教室都变得活跃起来,这时候,讲课才有可能产生智慧。我佩服一些教师,他们在讲台上喋喋不休,下面呵欠连天,自己依旧乐此不疲,也不知道怎么坚持下来的,那也算是一种奇迹。

当然了,也有老师不怎么在意课堂如何完整,他们会全身心关注孩子的心灵世界,总在不断地问自己,孩子们到底掌握了多少,就算在进度上稍微慢一点,也不会过分计较,如此,一旦孩子全部过关,才会稍微放心,这比一厢情愿式的教学要强上百倍。

这不,一个小调皮,老是不喜欢做作业,据小学老师介绍,这家伙不做作业已经有好长时间了,任凭你如何教育,就是不知道悔过。我没有采用过去的那种训斥,而是学会从眼神入手,孩子的母亲来了,在客观陈述学习情况之后,有意让孩子看母亲,没想到,再怎么倔强的孩子这时候也被大人的眼神所击溃。小家伙还算有良知,竟然巴拉拉的流下了眼泪,任凭你提什么要求,孩子都点头,看来,眼神的交往比什么都来得重要。

天上闪烁着无数的星星,殊不知,孩子的眼睛里有丰富多彩的世界,然而,大人不喜欢或者忽略孩子的世界,他们在忙忙碌碌的世界里渐渐麻木起来,总觉得孩子只要管吃管喝管穿管住就行了,自己似乎就可以理所当然教育孩子,很少关注孩子游离的目光,也算是教育的一大悲哀吗?

刚刚建立一个学生QQ群,一些平日里特别木讷的孩子,没想到一旦拥有了自由的空间,立马目光闪烁,整个人都精气神十足,着实让许多大人不解,不信,你只要偷偷地走进孩子身边,不声不响地观察,自然会发现许多平日里不怎么在意的孩子,这时会表现得特别活跃,实在值得每个教育人去研究。

这几天,可能是杂事太多的缘故,不知为啥,孩子上课时目光有些散乱,看来,自己又得反省自己,否则,一个人在讲台前唱独角戏,确实不是我的风格,也是自己所不愿意看到的。

爱孩子的眼神会说话,相信苏霍姆林斯基这样的教育家一定会在九泉之下表示认同,否则,先生也不会认为人世间没有抽象的孩子。爱孩子,不妨真正蹲下身子,与孩子真心实意地与眼神进行交流,相信,一旦师生达成默契,又有什么学不好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