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同学聚会凭啥会俗气起来?

(2015-10-09 19:24:54)
标签:

杂谈

教育

分类: 人生感悟

同学聚会凭啥会俗气起来?

同学聚会凭啥会俗气起来?

据报道,这个国庆黄金周各种同学聚会扎堆,与旅游、自拍一起被戏称为黄金周“新三俗”。记者采访发现,从五花八门的同学聚会回来,不少人感觉五味杂陈。聚会不仅沦为单纯的交际或发泄,还衍生出种种怪现状:以官阶财富分高下,同学聚会成“展销会”;拉关系、攀交情,同学聚会成交际场……

看到这个报道,我有些无味杂陈,不知为啥,我似乎不怎么热衷同学聚会,总觉得人生一世,既然有了美好的回忆,何必拍死在现实的沙滩上呢?真的,人就是这么奇怪,过去的总是那么美好,等到再想着面对时,又会以失落而告终。

不是又怎么一个故事吗?一个人由于处于战乱年代,与心爱的人在战火中失散,多年后,他依旧念念不忘,就算成家立业,也希望与曾经心爱的人见上一面,哪怕看一眼也行。也算是天作之合,和平年代来临了,他带着满腔的希望在世界的每个角落寻找,老天爷不辜负有心人,相逢的机会有了。前一夜,他睡不着觉,似乎那美丽的姑娘立马就会出现,等到第二天看到满脸皱纹的老太婆,不由得浑身不自在,美丽的梦破灭了,就算唠几句家常,又有什么意义呢?

我特别喜欢汉朝李夫人的故事,这位聪明的女人,在生命垂危之时,没有在皇帝老爷面前撒娇,而是选择了远离,皇帝老爷想要见上一面,也不允许,直到命丧黄泉,问起故,原因很简单,在皇帝的心中,李夫人貌美如天仙,相信在生命垂危时,自己一定会特别憔悴,与其忍受痛苦,也要给心爱的皇帝留下美丽的印象,这种做法看似不合理,实际上却在维系美的一切。

美在什么地方,那就是永恒的青春,试想,蒙娜丽莎的微笑那么迷人,如果画里的美人走进现实,不可避免地迟暮,就算微笑依旧不变,谁又会留下美丽的记忆呢?鲁迅先生在《故乡》里不由自主地揭示了这样的主题,人的童年不可能回来,就算是陪伴自己的玩伴,也会在生活的风吹日晒中变得隔膜起来。我们又何尝不是那样呢?在岁月不断地流逝中,人的阅历不一样,生活环境不相同,自然也会在邂逅中没有了感觉,变得异常失落。

潘多拉的盒子,给现实的永远是不好的东西,留给想象的却是那么美好,否则,人类怎么能够生存下去呢?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之所以能够流传下去,说到底,不就是作者用灵与肉书写的形象变得永恒的美,试想,没有了这种永恒,又何尝什么希望之幸福呢?

许多人之所以对聚会抱有微词,说到底,可能是长时间的远离,没办法如过去那样轻松自如的交流,所谈的自然是自己领域里最最得意的东西,失去了共同交流的内容,本来没有参杂什么不良的成分,但由于环境不一样,产生一定的偏见也就不奇怪了。

同学聚会,本来是为了重现当年的美好时光,哪里知道,在现实面前,人的谈吐在岁月的侵蚀下,俗气是再自然不过的事儿了。人本来就不奇怪什么事业,他们总希望在别人面前虚荣一把,顽固地认为自己无所不能,似乎是老子天下第一,殊不知,这种本能的吹嘘常常伤害了别人的神经,不欢而散的结局往往让参与者大吊胃口,又有谁愿意再次聚首呢?

曾经,在中央电视台《艺术人生》中有什么《红楼梦》电视剧二十年聚首,许多美好的形象在一瞬间都没有了,人们在调整形象幻想的同时,不免嘀咕,不免要问,人怎么变化这么大呢?可以说,看过释小龙电影的人,都特别喜欢哪吒式的小毛孩,等到长大后,再看成年释小龙演绎的节目,谁又会怎么想呢?我想,如果吴秀波先生不重塑现代版形象,谁又会想到当年的红孩儿呢?人的美丽憧憬在于记忆的永恒,这是一切经典之所以青春永驻的关键。

我们大搞特稿十年、二十年、三十年……聚会,目的不就是希望重拾当年的美好记忆,然而,岁月的流逝,环境的变化,往往与人的美好愿景相冲突,这是人之所以在聚散离合中悲哀的原因所在。苏东坡也罢、陆游也罢,他们与焦仲卿一样,对故去的妻子念念不忘,在美丽的诗词歌赋中描述一切真情,这一点,唐朝人最有体会,否则,唐明皇与杨贵妃的故事也不会源远流长,至今依旧为世人所传唱。

我们不要奢望别人高尚起来,在纷纷扰扰的世界里,人们所谈的无非就是房子、车子、孩子和官轿子,这一点,只要是置身红尘之中的人都会明白,不信,你可以到人群中走走,他们谈论的焦点八九不离十都是人在世上混的咋样。现实让许多人没办法高尚起来,不是在俄国作家的笔下,讲述了一个故事,两个老同学在火车上相遇,本来还算畅意的交流,哪里知道,一方亮出身份,另一方立刻矮了半截,说话没了底气,完全与杨二嫂一样,人家是当官之人,自己怎么可以胡来,渐渐地毕恭毕敬起来。

人生不满百,随着身份的变化,同学之间的和谐也变了味儿,这是同学聚会变质的关键所在。其实,许多人的鼻子灵敏得狠,他们之所以热衷于聚会,不就是相中了同学圈里有几个有头有脸的人物吗?所谓同学聚会不过是幌子,真正的目的就是希望通过这样的平台来联络感情,从而为自己谋取更大的利益。不是开心麻花团队演绎过一场同学聚会的小品,看上去嬉戏可笑,但骨子里却让人觉得悲哀吗?当年的同桌,此时,身份变了,还会那么的保持一颗纯洁之心吗?看来,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发生变化才是同学聚会没办法保持纯真的原因所在。

上帝说,主不可以恨人,我觉得在同学聚会问题上,我们也不要过分地义愤填膺,装什么愤青,只要从人性的角度去思考一样,就会明白,聚会俗气是一个人随着环境的变化所必然的现象。

我不喜欢同学聚会,尽管许多老同学在QQ群里老是在呼吁,希望尽快地再次聚首。实际上,人生没有多少十年,在聚聚分分之中,不知不觉中会有人离去,难怪有人同学聚会回来,不免感叹,一股上进的心没有了,只觉得朝夕的日子需要认真对待。

谁说同学聚会没有好处,一个有着思想准备的人,他会从人与人之间的交往中看透人生,知道生活本来如此,无需为聚会的俗气而感叹,只有带着一颗宽容与理解之心,你才不会为同学聚会的俗气而愤愤不平呢?

过去的一切在记忆中是美好的,但人总得面对现实,不要奢望人人都是记忆中的一切,唯有接纳人的现实,才会真正懂得人活着的意义。翻阅过去的照片,看看聚首时的样子,你就会发现,聚首本身也是一种历程,从中学会领悟之人,才能够更好地创造美好未来。

五味杂陈的聚会,我们的组织者最好在最大限度的范围内维系人的美好记忆,在沧桑岁月的磨砺下,不要过分张扬自我,学会尊重别人的选择,多思考人生相聚的初衷,你就不会大放厥词,更不会不可一世,放下身段,低调人生,在不知不觉中,聚会才会勾起无限的回忆,人生历程才会在不知不觉中创造出最美的写意来。

耶稣被可怕的犹大出卖了,但是《最后的晚餐》这幅名画之所以流传人间,不就是在整幅画中,每个人的内心都最真实的展现。我们在俗气的同学聚会中能够利用锐利的眼睛,看清人间的世故,不也算是一大乐事吗?

花开花落,同学之间就算有俗气的聚会,但我没有理由否定人性本能的一种善良,否则,同学聚会也不会让无数人着迷!(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