难忘学校里敬业的老师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难忘学校里敬业的老师
孩子刚刚进初一,发现习惯上存在很大问题,老师反映最多的莫过于这些小毛孩不知道该干什么,还在一边苦着脸,说什么,初中的作业怎么这么多呀!
事实上,老师也在为孩子的作业问题而愁眉苦脸,搞得一些家长不理解,为啥老师三天两头地要求自己往学校走,殊不知,如果不是存在问题,又有谁愿意麻烦家长走进学校呢?
我非常高兴,由于学校分工,自己也加入到批改作业的队伍中去,真的,只有真正地深入到孩子学习中去,才有可能实实在在了解孩子到底是什么回事。不要老是责怪老师怎么样的严格,殊不知,一个有经验的老师都会关注孩子的习惯,哪怕吃尽苦头,被家长误解,也会第一时间把孩子的习惯抓好。事实上,习惯不好,就算脑袋瓜再聪明,也不会发挥最佳的效果。
一个孩子,眼泪吧唧的,母亲也跟着流泪,一打听才知道,自家孩子不争气,老是不能够达到老师布置的要求,等到真正了解情况才发现,老师的要求并不高,真正的原因却是孩子不懂事,对老师的要求压根儿不长记性,自然害得老师特别生气了。如果说一个老师生气还有什么原因,如果所有老师都觉得不着调,这个孩子肯定存在问题,假如不认真抓,到头来,这个孩子一生就毁了。
这孩子不喜欢做作业,不认真背书,连默写两个英语单词,都不能好好完成,更可悲的是,平日里扫地都不愿意,可见,孩子在家里一定是饭来张口,衣来伸手。据说,孩子的父亲还是特别严格,只要孩子有啥不好的,就出劲儿地打,然而,孩子的奶奶特别疼爱,只要受了点委屈,都会千方百计地向着孩子,当然了,老师提出了一点点要求,心疼孙子的奶奶肯定受不了,这样下去,这个孩子又怎么能够教育好呢?
孩子的母亲有些不理解,在家里,做作业也不能不说不用心,大人还在一边督促,可怎么就没有效果呢?细细一谈,才明白,孩子小学时起,大人怕麻烦,图省事,自然把孩子送到社会办学机构去补习,看上去花了点钱,似乎特别轻松,结果可想而知,孩子的成绩并没有提高,坏毛病倒是养了多少。什么作业能糊则糊,能不做则不做,反正不愿意提高效率,宁可在一边磨洋工,这样学下去,我们能够指望学出点成绩来吗?
也许有人会说,这样的孩子,我们何必在意呢?不要抓住孩子不放,有时候不妨得过且过,如果过分较真,到头来,不是自己伤了心,孩子也跟在后面吃苦头,家长也跟在后面受累吗?实际上,这只有那些盘观者才会如此认识,真正在一线的教师,绝不会拿自己的工作开玩笑,谁让自己是老师呢,不负责任,这不是一个老师的本色。我一直告诫稍微有些激动的家长,不要责怪老师如何的苛刻,一旦挺过来,才会明白,老师这样做是多么的明智。
上天想要锤炼一个人,就得如普罗米修斯那样,勇于接受水与火的考验,在高水准的平台上不断成长自己,从而创造出最伟大的事业来。我们的孩子,至少在当下,处于溺爱中的孩子还不算少,如果不能从根本上抓起习惯,谁能指望其有美好的未来呢?
七年级的老师,目前做的最多的莫过于规范孩子的行为习惯,什么作业应该写到什么样的水平,在教室应该如何合理使用时间,如何做好一日行为习惯工作,就连怎么样说话、走路,都要手把手的教,也许有人不理解,这些孩子不也在小学呆了六年,规矩总该有吧!殊不知,小学和初中毕竟不是一回事,在小学里可以叽叽喳喳,尽情地玩耍,到了初中,就应该卯上发条,否则,一切如旧,那肯定会走许多弯路,这是谁都不愿意看到的。
我觉得一个人应该实实在在地看待教育现象,不要老是畅想什么蓝图,不妨脚踏实地,真正走进教育世界,确确实实为教育做点事儿,这才是关键。真正想要在教育界有作为的人,都愿意到一线去看看,就算被摔得头破血流,至少也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实际上,世界上从不缺乏教育理论家,但就是很少出现实践家,为啥呢,许多事儿,说起来容易,做起来真的有些难为人,只有在多如牛毛的事情中杀出一条血路,冲出来的人,不管胜败与否,都应该值得人去敬佩。
我佩服那些从一线杀出来的教育实践家,不管是名校长魏书生、李希贵、张炳华,还是名教师孙维刚,他们都是在窒息的教育世界里畅想主旋律,主动寻求变化,为孩子的自由呼吸撑起了一片伟大的蓝天。我不喜欢荒废时间,不是什么清高,总觉得任凭时间一点一滴的消失,确实有些对不起上天对自己的垂爱。
我特别感谢张炳华校长,只要提出什么帮助,都会义无反顾地毫无保留地提出建议,可以说,自己与先生从未谋面,但这种萍水相逢,恐怕一辈子都无法忘记。人无论处于什么样的工作岗位,没有谁可以阻止你干事业,一路走下去,前面的路会愈走愈宽的。
既然孩子们的习惯有问题,作为教育工作者,我觉得有必要从这方面入手,实实在在地做点事。事实上,教育没有什么大的学问,它需要一个教育工作者认真聆听来自基层的声音,想出实实在在的方法,让广大师生能够真正享受到成功带来的喜悦,这才是关键。记得永威学校的老师说的,蔡林森校长坚持不懈搞课改,刚开始许多人不理解,总在怀疑这样做到底值不值得,等到有了收获之后,广大教师才会在享受成功中得到幸福。
不知为啥,我喜欢在孩子中间走走,到教师中间说说,不为别的,总觉得自己一天不这样做,就像悬在半空中的风筝,四处飘荡,没有了主心骨,这样的人生自然不愿意看到。有人说,我是什么铁人,实际上,我没有什么特别的本领,只是希望帮助广大师生改善教与学的环境,也许有人会为了自己的利益,故意高高在上,事不关己。然而,这不是我的人生,既然孩子在习惯上存在问题,老师为了孩子不良的习惯而揪心,自己有没办法责无旁贷。
置身教师群体,你真的会为孩子的不良习气而担忧,会为老师的兢兢业业而感动,他们没有什么私心,一个劲儿地与孩子的不良行为做斗争,就算被家长误解,也不会在意。我与家长说,不要把老师的气话放在心里,别忘了,只要你孩子规范行为习惯,老师从来不会计较孩子的过去的。
我们这样的学校。有人可能觉得毫无希望,为啥呢,生源大量流失,就算花再多的工夫,恐怕也很难取得像样的成绩来。其实,老百姓完全在意结果吗?我看未必,实际上,过程的管理才是赢得家长信任的关键。实际上,没有好的过程又怎么会有出色的结果呢?我敬佩可爱的老师,更对孩子的进步充满着期待,就算皮革马翁一样,只要希望拥有,奇迹总会属于愿意耕耘之人。
许多网友在我的新浪博客里留言,说什么,不要在文章里冠冕堂皇,关键要用行动来证明自己,看来,一个人在修炼学习生活的同时,还要真正走到一线,不怕吃苦,愿意与老师心连心,共同抵挡风雨,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整个校园都会迸发惊人的能量,到那一天,谁又有什么废话可言呢?(钱永华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