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别让“抢”字迷失孩子心窍

(2015-08-16 07:12:13)
标签:

育儿

教育

杂谈

分类: 教育论坛

别让“抢”字迷失孩子心窍

别让“抢”字迷失孩子心窍

傍晚,与老婆大人在大街上散步,突然,一个小男孩和一位老奶奶正在唠叨什么,只见小男孩手里拿着零食,嘴里还在嚷嚷要更多的零食,老人家正在劝说。细细一听,说的大意是,你只有把手里的吃下去,奶奶才会再拿。可惜的是小男孩就是不认账,老人家实在没办法了,本能式的用了吓唬的招数,说手上拿的不好好吃,路边的小狗狗马上要来抢了。

没想到,一个“抢”字果然生效,小孩子立马不闹了,不由得瞅瞅周围有没有狗狗,无巧不成书,在不远处确实有一只狗狗在溜达。老人家立马脸上堆满笑容,非常惬意地提着孩子逛大街去了。

从小孩子的角度分析,可能从小到大,家里啥东西都是自己的,别人没办法、也没有资格来分享,久而久之,只要有人提出什么外界的东西来抢,立马会警觉起来,自然而然,本来扩大的欲望在不知不觉中得到暂时控制。

从大人的角度分析,一般情况下,当下许多家庭实际上是两三个家庭合并而成的,也就是说,一群大人围绕一个孩子转,尽管国家允许一定的范围内的家庭可以生二孩,可由于抚养成本太高,许多家庭还是选择放弃,如此,一个孩子自然成为家里的掌上明珠,想干啥就干啥。我想,如果有一个真实的天梯,恐怕孩子希望摘天上的星星,许多家长一定会不辞劳苦满足孩子的需要。大人们明白,孩子希望喜欢的东西愈来愈多,那么,在不合理的要求面前,自然会设计一个像样的对象来危险孩子,让孩子适当地约束自己的欲望。

一切都是建立在占有欲的基础上,难怪荀子会认为人性恶,也就是说,人自出生开始,就希望世界上的一切好东西都属于自己,这就需要大人不断培养孩子的分享情怀。然而,大人常常假设一个形象来告诫孩子,自己所拥有的一切随时都可能被侵犯,如此,一旦大人提到“抢”这个字,孩子自动化地警觉起来也就不奇怪了。

许多人之所以对这个世界并不看好,整日里牢骚满腹,说到底,就是从小总觉得自己是个受伤者。试想想,我们整日里给孩子制造莫名的恐惧,说什么再不好,你的某样东西就会被什么样的人或动物抢走,一旦“抢”的思想种子在孩子心中长成参天大树,你能指望其平和地看待这个世界吗?

当下社会,物质愈来愈丰富,但是许多人似乎还没有来得及自我觉醒,就陷入物欲的无底洞去了。我们在有意无意中充满着对财富的渴望,总希望天下一切美好的东西永远属于自己,疯狂地透支身体,满脑子地急功近利,一旦感觉到自己的利益受到一点点伤害,立马会警觉起来,千方百计地占有或保护自己的利益,才不管别人或者集体的利益有没有得到伤害呢。“抢”似乎成了最最时髦的说法,抢房子、抢红包、抢车票、抢话费……就差点抢银行啰。

只要自己过得好,哪怕别人成日里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天大不了陪着流几滴眼泪,喋喋不休地说几句话而已。本来非常正常的行为,在工业化大生产的社会里,也变得异常复杂起来。比如,看到一个老人跌倒了,本能地扶一把又有什么关系,然而,整个社会,人人都想占有更多的利益,老人可以选择讹诈,周围人生怕被讹诈,如此不信任的关系自然会导致许多尴尬的现象产生,人们宁愿在一边拍照片,也不愿意走上去帮人一把,说到底,都是人太爱自己的利益了,完全可以视与自己无关的一切为虚无,就算社会经济再怎么发达,做人的底线坍塌了,我们整个社会也没办法幸福起来。

老话说三岁看老,意思很明确,一个小孩子,小时候的一些思想,如果大人不注意甄别修剪,一味地敷衍孩子的欲望,或者用假象来约束孩子的欲望,这只能让孩子产生错觉,误以为天下美好的东西都是自己的,一旦没办法得到想要的东西,就会感到自己是受害者,抱怨生活的不公平也就自然而然了。

实际上,孩子是大人的影子,我们在生活中整日里都在为生存而战,毕竟柴米油盐酱醋茶,谁都需要一定的财力、物力作为基础。物价飞涨,人占有财富的欲望却在无限制放大,由于人与人之间没办法信任,导致许多事儿都会朝着利益最大化飞奔。一个小小的事故,明明跌倒者只需要几百元钱就可以处理完毕的,愣是狮子大开口,给上几千元那就得感激上天了。人从小就感觉到自己是受伤者,他们尽管在占有愈来愈多的财富,但很少拥有安全感,总觉得啥时候,自己的什么东西会失去。环顾四周的高楼大厦,许多人家都会不由自主地按上防盗门,砌上高高的围墙,装上防盗设备,生怕自己的财富失去。

有一个故事,说的是一个人,在漫漫旅途中行走,见到路面自己心仪的东西,都会立马捡起来放到背篓里,结果,愈来愈重,整个人都在挣命,一旦有人经过,立马会警觉地摸摸,生怕背上的东西丢了,直到累倒在路上,看见夕阳西下,美丽的云彩挂在天尽头,才明白,一切财富不过是身外之物,生不带来,死不带去。实际上,许多人在追名逐利的世界里常常不悟,总害怕自己得到的一切会失去,成日里焦虑不安,只要外界有点风吹草动,本能地给自己筑起防护网,简直就是一个裹得严严实实的套中人,这样的人,唯有在生了大病或者锒铛入狱之后,才会翻然悔悟,说上几句稍微清醒的话。所谓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自古以来,鸟为食亡,人为财死,我们就是看不到,无限制地挥霍生命,甚至不惜以牺牲别人得利益为代价。

君不见,许多人到寺庙里求香拜佛,不是希望周围的人怎么样,更多的是希望菩萨保佑自己得到什么东西,名义上是求福,实际上在折寿,毕竟,一个人欲望愈大,心态愈加不平衡,如此,你能指望其幸福吗?

据说,最近网络流行“要么给我钱,要么给我爱,要么给我滚”的段子,仔细分析,你就会发现,一切都是围绕自我,别人只能为自己服务,而且应该一定要到家,否则,就会认为自己受到了伤害。不是有报道,说某个老人坐公交车,看见没座位,就吵吵嚷嚷起来,似乎自己坐座位是理所当然的事儿,殊不知,人家坐座位说不定也情有可原,为啥老是只考虑自己,不考虑别人呢?

小孩子从小就害怕别人抢自己的东西,大人还在不断地强化这种意识,让独自占有成为一种常态,结果,世界上许多人都觉得自己不幸福。最近,媒体上不是报道中国传媒大学的一个漂亮女生被另外一个男孩子杀死了吗?据说,那个男孩“有才华,张狂又怪异”,许多人从心理变态的角度来分析,实际上,人的心理变态往往是认识世界出了问题。我见过一些神经兮兮的人,他们往往对周围的环境存在某种偏见,嘴里不由自主地念叨偏激的言论,行为自然也神神叨叨的,久而久之,一旦大脑失去了控制,给他人或社会造成伤害也就不奇怪了。

我觉得,大人面对小孩子的需求,不要无条件的满足,要学会甄别,如果不合理的,要蹲下身子,与之讲道理,直到其明白为止。也许有人觉得,小孩子懂什么,他们如果不愿意听怎么办,殊不知,小孩子善于察言观色,他们能够在很短的时间内总结出对付不同人的方法,如果你判断自己的做法是对的,就不要迁就,小孩子在一边哭闹,你也得忍者,不用多长时间,他就会明白,自己不是什么东西都应该得到满足的。

如果小孩子提出与大人一起分享某样东西,大人也不要拒绝,应该堂而皇之地接受,这在无形中就会给孩子建立一个概念,自己眼前的一切东西都不是自己的,只有与别人分享,才会得到更多的快乐。

一个人从小就能够客观地看待世界,懂得与人分享,别人帮助自己,知道感恩,就算别人无意中伤害了自己,也不会过分斤斤计较,如此,生活也不会因为拥有的东西可能被抢而忧心忡忡。

总之,一个孩子想要健康快乐成长,我们大人千万不能把“抢”字看得太重,否则,幸福美好的世界,谁又会用心感觉到呢?(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