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老拿孩子书包说事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别老拿孩子书包说事
据蒲公英评论摘要:近日,全国学联二十六大召开之际,教育部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与学联代表们畅谈教育综合改革。杜玉波感慨,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提高质量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核心任务,“一个被书包压得喘不过气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看到这样的讲话,不知为啥,总觉得怪怪的,我发现国人喜欢用武断性的语段来强化自己的权威,这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事实上,我们这样一个舆论空间常常被一些权威人士的语言统治着,要么自己说出来,要么被别人断章取义剔选出来,不知不觉中,就会出现前后矛盾,牛头不对马嘴的论断。
实际上,每句话都看上去是对的,可想想又不是那么回事,如果国人不注意审视,自然会把权威人士的话给念歪了,实在算是舆论的一大悲哀。
质量是教育的生命线,那么到底什么是质量,在许多教育管理者眼里,质量就是分数,如此说法只能进一步强化唯分数论思维。我觉得应该对质量进行全方位解释,否则容易让人误解。显然,这里的质量应该指孩子的身心健康全面发展,正因为如此,杜玉波先生才会说出“一个被书包压得喘不过气来的民族,是没有前途的民族。”
事关书包问题,我总有些不是滋味,年年都在喊着要给孩子减负,可到头来,孩子的书包还是那么沉甸甸的,亏得孩子们坚强,才不至于被书包给压垮。不要老是拿孩子的书包说事,其实,我们翻阅孩子的书包就可以发现,很少有额外的东西,都是国家规定的一些书本,谁让课程那么多,应有的训练一样也不可少呢?
曾几何时,我们要求孩子背着书包快快乐乐上学堂,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孩子的书包却愈来愈沉重,最好的办法是请托运公司帮忙,来个一条龙服务。不要以为孩子的书包沉重就完全是学校的责任,实际上,背这么重的书包就一定能够包罗万象吗?新时代的孩子学习需求很难得到满足。
我们都知道,当下的知识完全是爆炸式的,书包里的许多书籍已经不能满足孩子的学习需要,毕竟,孩子接受知识的途径多了,自然也就不能够满足于国家规定的书籍。目前,一些部门也意识到了这一点,开始给孩子们推荐一些书籍,这一切都无形中加重了学业负担。
一方面,主管部门要求学校提高质量,另一方面有冠冕堂皇的要求减轻孩子的书包重量,反正,说了说去,人家总是对的,具体的基层学校只能执行这种矛盾的政策,结果不了了之,最终害苦的依旧是孩子本人。
年年都在喊着要怎么样,可年年依旧如此,这就是当下国内教育存在的尴尬,书包压得喘不过气来,这已经不是一两年了,可问题还是没办法解决,根源就是教育主管部门的人不作为造成的,我们不需要什么感慨,而需要各部门整体联动,真正意义上把孩子的书包重量降下来,这方面,还不如那些卖书包的商人。这些商人还知道孩子需要什么,尽可能把书包背带变得宽一些,让孩子尽可能地背得舒服些,或者搞滑轮式的书包,反正,只要孩子想到的,许多聪明的商人都会主动服务。
为啥明明已经看到了问题的存在,就是没办法解决呢,说到底,还是利益在作怪。当下,我们的许多主管们,他们喜欢说一些不痛不痒的话,就是不愿意主动承担责任,为教育做一些事情,也许部门之间相互牵制,没办法主动承担责任,再说了,书包问题由来已久,也不急在一时,这无形中给了人不作为的理由,实在是不应该。
不要老是拿孩子的书包说事,上升到什么高度,其实,孩子的书包问题在一般人眼里已经不算啥问题,不信,一方面,商家们已经在尽可能地改变书包的样式,让孩子能够快乐地带着书包进校园,另一方面,我们的家长已经在充当搬运工的角色,谁说书包一定会压得孩子喘不过气来。哲学家讨厌诗人,原因在于不切实际的想象,那么,教育忧虑也不允许闭门造车,看上去在忧国忧民,殊不知是在杞人忧天,这不也是特别滑稽可笑吗?
我觉得书包问题的革命真正在于书本的形式,不要老是用书本的重量来衡量孩子的学习负担怎么样,翻阅书包里的课本与教辅用书,与变幻万千的科学人文知识相比,简直是小巫见大巫了。如今,老师一天不学习就会站在讲台上了无生趣,如果长期不学习,那只能落伍被淘汰。不是有很多人会非常困惑,某某人曾经有过辉煌的教学业绩,现在怎么不行了呢,说白了,还是在继续学习上出了大问题。同理,孩子的学习背景不同,这也决定了自己的学习需求不一样,从学习需求角度判断,书包加重是再自然不过了的事儿了,又有什么大惊小怪?
在互联网时代,我们有必要对孩子的书本进行彻底的革命,如果不在这方面思考,什么减轻孩子的书包重量,那简直是白日做梦。我认为不出几年,随着网络的全覆盖,平板电脑的全面普及,孩子学习的知识完全没有必要使用纸质的了,有必要被电子书本所代替,一方面,可以减少树木的砍伐,另一方面,电子书的推广也有利于孩子第一时间最大范围学习知识,这也给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实际上,在上海的某些学校,孩子们已经不再背着沉重的书包,只要拎着一个平板电脑就可以了。
其实,纸质书本缺陷除了质量重之外,还有容易损坏,如果孩子不注意整体摆放,往往会耽误许多时间。不信,你可以观察,一个老师提出要那什么书本,往往有将近四分之一的学生躲在桌子底下找书,如此,课堂还会保持所谓的高效率吗?
如果孩子们使用平板电脑,每个教室都有无线网卡在传送信息,显然,这些都不再是传说,而是实实在在可以实现的事儿,到那时,学生可以最大限度地了解知识,老师也可以保证学习的广度、宽度、厚度和速度,这样的学习必将是未来学习的主旋律,试想,需求不一样了,还在用老的工具来处理新的问题,这不是非常可笑之事吗?
老百姓都知道,拒绝农业现代化是一种愚蠢的行为,那么,承载着人类文化的教育难道就不知道与时俱进吗?时代需要一个人的教育大容量、快节奏,不在这方面下功夫,只是在简单道具(这里指书包)上说事,这样的思维实在没办法带出一个民族发展之路来,这才是可怕的。
也许有人担忧一旦孩子拥有了平板电脑,是不是能够更加专心的学习,实际上,这种担忧不应该成为普及电子书本学习的理由,我们可以采用过滤的方式来净化孩子的学习环境,让孩子远离不健康,真正意义上成为学习的先锋者。
其实,一旦这样的电子书本被广泛使用,真正得罪的是某些集团的利益,否则,明明知道磁带已经落伍了,许多地方教育主管部门还在一个劲儿地推广,害得家长拥有了电脑,害得使用录音机,那么,课本也是如此,也许有人说,电子产品的使用会不会影响孩子的视力,然而,不使用电子书本,孩子就没有失去健康吗?问题不在于书本的形式,关键是一所学校到底有没有把孩子的健康当回事儿。
当然了,书包里也有许多题海战的道具,这一点,我们也不需要怎么隐瞒,在一定程度上,各级教育主管部门自然需要加以重视,但从孩子学习需求来看,一个人除了学习书本知识之外,真正决定自己学习力的关键在课外,如果我们还墨守成规,自以为只要把课本上的知识学好了,就一定能够适应社会发展,那就大错特错了。社会信息量加大在一定意义上要求书包加大分量,这就决定了书本形式必须做出改变。
但愿每个孩子都能够拎着平板电脑迈进轻盈的脚步走向学校,在网络知识的海洋里健康成长,如此,书包沉重问题也就引刃而解,又何乐而不为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