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不是秘笈所能完成的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文章不是秘笈所能完成的
两个星期多一点,我们的学生就要走上考场,参加人生第一次决定命运的中考了,紧张与焦躁并存,痛苦与憧憬相随,难免与老师会说说自己的困惑,渴望从老师那儿得到一些秘笈来。
当然了,一个学习平日里特别优秀的孩子,不知为啥,最近也开始浮躁起来,与之交流,觉得什么都使不上劲儿,晚上回家尽想着要睡觉,可考试即将到来,又不敢睡觉,只能拼着老命做作业。不要老是责怪教师布置许多作业,实际上,许多孩子心里没底,也会做一些自我加压作业,原因在于万一考试时哪一类题型没做怎么办。我们都知道,中考试卷上绝大多数试题都是新的,平日里做题目只是为了更好地训练解题能力而已。也不知从什么时候起,孩子们产生错觉,那就是习题做得愈多愈好。
正因如此,她一门心思钻进题海中,很少去关注老师的一些忠告,自认为多做一份试题,成绩就会上升一分,哪怕比别人高一点点也算成功。这不,大大的眼睛散乱地看着窗外,嘴里嘀嘀咕咕的,不为别的,可能是作文训练少的缘故,也可能总觉得人家的文章比自己出色,不免心慌意乱起来,她挑出三四篇自己的考场作文,想让我把把脉。
说实在的,我没有什么作文秘笈,自从每天写作文,很少拿那些看上去合理的作文绝招来忽悠学生了。我知道作文不是一天两天,也不是靠什么秘笈能够达到游刃有余的。当然了,适当的技法也能够让本来普普通通的事儿有一点新鲜感,但毕竟不是长久之计。
时下的作文,十之八九都是空对空式的,很少有孩子从生活源头去寻找灵感。这也不能怪孩子们,他们整日里除了学习还是学习,轮到要写作文时,只能到作文书或者作家作品中寻找灵感,如此,就算拥有点悟性的孩子,他们的作文传递出来的信息也会含糊不清,如果不是作文有特定的命题,纯粹自由作文,不知会写出什么样的东西来。正因为文章有规定的范围,这些应试教育培养出来的孩子自然明白作文需要表达什么样的思想,就像回答问题一样,无论怎么写,都不会把文章主旨给丢弃,对于成绩优秀的孩子,这一点你无需担心。如此,你不要担心他们的作文会得什么低分,毕竟中考阅卷,文章的主旨是否鲜明往往放在首位,其次才是内容的取舍和各种技法的运用等等。
事实上,许多孩子的考场作文,是不值得推敲的,只要你反复阅读,就会发现问题还不少。无论是情节的设计,还是词语的选择,与生活实际都有些差距。我把孩子写作文称之为白日梦,真的一点也不为过。
读一篇文章,你就会发现,里面的景物也好,人物也罢,什么东西都是孩子在做白日梦,殊不知,都是内心在对话,如果说景物这样写还没有什么争议,人物如此写就有些不行了。乡村老爷爷不可能边喝酒边说出什么歌德式的哲理话来。
难为如今的孩子,他们能够把书本上的素材糅合起来,成为梦的一部分,写得如此自然,作为在人世间跌打滚爬将近四十年的我来说,没有这样的能力,只能是佩服了。我手写我心,这么长时间的写作,我从来没有忘记写作的基本准则。为此,我愿意把一切都慢下来,调动自己的感官去审视这个世界,真的,过去匆匆来,忙忙去,如今,慢慢走,欣赏,确实能够看到许多别样的东西来,稍加整理,也就成了现在的中不溜秋的文章来。
读我的文章,都会有大白话的感觉,为啥,本人没有什么阳春白雪,更多的是下里巴人,只愿意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就写什么,从来不拘泥于这素材到底能不能写,这句话到底能不能说,就算说了许多废话,愚者千虑亦有一得,偶然得到一两句稍微像样的话,自己也不会激动万分。当然了,有些话写的时候并不在意,经别人提醒才明白,还有一点心意,难怪陆游先生感叹:“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殊不知,就算你不是什么妙手,面对五彩缤纷的世界,在不经意间,你也会写出像样的句子来。
我上学时,写出来的文章老师很少称道,问题就在于文章没有什么技法,完全是大白话,有时候也想写出点高妙来,结果却是东施效颦,愈是如此愈是糟糕。反正,中考也罢,高考也罢,自己写出来的东西到底是什么,记忆已经糊涂,也是没有写出什么像样的东西,自然给忘得一干二净。
真正懂得写出点味道的还是自己成为教师之后,也许你愈是什么地方缺,老天爷就会在这方面给你再一次的机会,做学生时语文并不出色,作文也很难出彩,一不留神,竟然成了语文教师,实在有些意外。这下好了,学生的作文需要自己来拿捏,没有点三脚猫的工夫,想要在工作中干出成绩,那就难比登天了。说真的,我应该感谢自己的学生,他们让我明白作文的三六九等,不用多长时间,文章到底该怎么评判也就不怎么费事了。然而,想要真正走进作文世界,仅仅评判出文章优劣还不够,还得与孩子一起写出点文章来。为了不误人子弟,我与孩子们一道,写起日记来。可能是读《论语》的缘故,己所勿欲勿施于人,往往要求孩子做到的,老师必须做到,我要求孩子们每天写三四百字的日记,自己也要写出五六百,一届学生,三年下来,很少间断,没想到,从一开始的文字苍白无力,到后来有点味道,等到孩子毕业,自己的文章才稍微像模像样起来。
可见,文章从来没有什么终南捷径可走,唯有多观察、多思考、多写写,才能够形成自己风格。记得在南通大学参加骨干教师培训,轮到最后要上缴论文,还要来个论文答辩,大学教授看到我的论文,脸红脖子粗,说什么你写的是什么论文,完全是杂文。我只能接受这样的现实,原因很简单,自己从来都是有一说一,从来不懂得怎么取舍,也不喜欢在写文章时翻这翻那,包括情绪之类的词语都一股脑儿地写进论文中,按照论文的写作原则,不能带一点情绪,如老僧坐禅,只见真理不见吱吱呀呀地情绪。
如果没有如今得博客平台,没有一些随笔得到大众的认可,我说不定只能战战兢兢地翻阅资料,写出三脚猫式的文章来,也不知何时才能写出点自信来。
当然了,这些话是不能跟眼前的学生讲的,再说了,马上就要走进考场了,说什么文章在于平日里积累也是不切实际的,只能今天的天气呵呵呵。也许有人不免要说,你不会讲点作文技巧之类的东西吗?说句你不爱听的话,这些玩意,平日里老师已经说得够多了。我也试着在这方面给点说辞,哪里知道,刚吐出一两个词,孩子马上自动化的弹出一大堆如何写作文的话来,你大概知道了吧,这些大道理孩子记得滚滚烂熟,否则,也不会多次考试都在年级前五名。
窗外静寂一片,时不时从远处传来悦耳的鸟叫声,渐渐地,路上行人多了,叫卖声、车轮声、开门声、机器的轰鸣声……人间的嘈杂之声慢慢的打乱自然的宁静,我没有一点好奇,只是静静地写着点什么,不知为啥,各种滋味都扑面而来,也许是没有告诉孩子自己的写作心得,也许实在没有什么写作心得,也许文章本来就是神来之物,你没办法说出道道……
天地一沙鸥,我是什么,只能与孤鹜齐飞了!(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