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务理念助推教育改革发展

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服务理念助推教育改革发展
在许多教育管理者眼里,所谓随堂听课,常常理解为随意进课堂,以为如此就可以让教师时刻警惕,不得不做充分准备,否则会出自己的洋相。
为此,许多学校在开学时就大张旗鼓地要求,每个教室都不可以关得严严实实的,教室后面还得摆上几张小板凳,以便校内外领导可以随意检查。这样的课堂完全没有什么隐私可言,当然了,随着时代的发展,许多国内民办学校也在学一些西方国家的做法,给教室按装多角度摄像头,完全可以现场直播,全面向家长开放。据说,只要家长愿意,可以随意打开网络,观察课堂发生了什么。
事实上,这种公开课堂在国外并不怎么新鲜,有一位到新加坡打工的幼儿老师回来说,她到的一所幼儿园,真的有些不适应,有时整个人都要发疯,为啥,哪所幼儿园也是公开的课堂,可怕的是,你在课堂行进过程中,如果有言行举止不当之处,马上就会有声音从园长室传过来,友情提醒,你那方面需要改进。也就是说,人家设立的课堂公开模式,其间有一个善意提醒环节,不是随意向家长开放,否则,课堂上一旦老师被情绪所左右,干一些出格的事儿,那就不是正面宣传,完全是负面效应了。可以说,人家全面向家长开放,不是那么简单,中间有一些环节,至少园长室的提醒是善意的,不是为了为难教师,而是帮助并提醒老师在家长与孩子面前建立良好的形象。
曾几何时,不是有老师在课堂上存在不理智行为被学生或者家长曝光,搞得学校特别被动,老师十分尴尬与懊恼,等到网络可怕炒作,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只能以牺牲学校或老师的个人利益为代价,从而平息来自网络的愤怒。
我想,不要老是为难或者贬低教师,以为教师不是食人间烟火之人,似乎从来没办法犯错误,殊不知,无论什么样的人,他在长期的教学过程中,总会有一些时候会被情绪所左右,这时需要一个人去提醒,就像人与人之间发生纠纷,还需要有和事老出现呢?可见,我们学校想要走向正规,确实需要做的工作太多太多了。
然而,我们的许多管理者,他们不是从教师的内心需要出发,总是以简单的方式来处理一切。似乎只要老师课前充分准备,上课就不会出什么乱子,这也就是许多学校之所以让教室的门不允许关上,来个全天候开放的缘故。最可悲的是,一些学校以学生容易出乱子为由,搞什么班主任教室办公,看上去是在监督学生,殊不知,这完全是在给教师压力,从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看,我们没办法排除学校让班主任与任课老师相互监督的意向存在,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学校管理者督查的压力。
如果一所学校,他的办学理念不是建立在相互信任的基础上,总是妄图利用一定的手段来让教师臣服,自己高高在上,教师只能灰头土脸地执行,到头来,取得成绩是自己得功劳,如果失败,那完全是教师本人素质有问题。
为啥年复一年的教育教学改革,从上到下,各级教育管理者往往会拍双手欢迎,毕竟,许多人可以借这样的名义来捞取政绩,当然了,无论怎么改革,上层管理干部都不会有啥错的,成功自己可以脸上有光,失败了反正有许许多多替罪羊,殊不知,这样的改革常常会让有良心的教师特别忧虑,毕竟,孩子经不起课堂随意改革,学习从来不能够胡作非为,一旦孩子学业上出了问题,真正会浪费孩子的前途,导致一个家庭的希望破灭。事实上,许多改革所谓的成功常常是建立在教师百倍付出的基础上,这就出现了这样的怪现象,一边教育管理、教育专家在声嘶竭力地大喊教育改革成果如何的丰硕,另一边,广大教师半信半疑,就算置身于课改当中的,也会瞪着眼睛,内心不免嘀咕,这算啥改革成果,如此,改革只能年年都在喊,效果也在改革中不断地总结,可就是没办法推广,教师依旧在课堂上支撑,等到从工作岗位上退下来,不免给这样的改革送上两个字——扯蛋。
由此可以判断,学校想要正常发展,一切制度与措施都是朝着“人人为我”而不是“我为人人”的管理理念上走,那么,凝聚人力就是一句空话,想要在改革的道路上走得更远,想要办人民满意的教育,那是很难实现的。
我发现一些长久保持课改生命力的学校,他们的管理者与普通教师常常是同命运共患难的,这一点,无论是洋思中学,还是杜郎口中学,我们都能够感受到这一点。崔其升先生完全可以凭着改革取得的成就到其他地方谋取更高的职位,得到更好地待遇,但先生没有这样做,毕竟,他在创业的过程中,明白没有教师的理解与支持,一切改革都是没办法搞好的。
我认为,学校的任何一项改革都得建立在与广大师生商议的基础上,如果失去了这样的环节,就算想法再好,那也不利于改革的深入推进。事实上,许多学校之所以改革之路举步维艰,办学效果不尽如人意,说到底,要么是借它山之石,要么就是突发奇想,很少主动到教师中间去,咨询存在的问题,了解如何改进,完全是高高在上,不是以服务师生为目的的。各级教育主管部门,应该把服务教育、服务师生作为自己的工作目标,没有这种理念的转变,就算强制性地搞什么随堂听课,那也不能够真正意义上产生效果。
由此看来,我们随堂听课千万不能随意而为,人要将心比心,如果你的课堂正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突然在教室后面闯来几个冒失鬼,试想,心理素质不够好的,一定会紧张兮兮起来,就算心理素质好的,也不免要猜测,领导闯进来到底为啥,是我的课让其失望了,一旦执教者胡思乱想,正常的课堂一定会被无形打乱,为此,许多教师只能安慰自己,算了,豁出去了,只能将就进行了如果听课者啥也不说,听完就走了,那会更加糟糕,胆小的会一天都患得患失,就算胆大的,也会疑神疑鬼,不知道这种突发行为会产生什么样的效果。就算听完课交流一下,胆小的也不知道你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紧张未必得到缓解,至于胆子大的,内心已经在课堂行进过程中就不怎么看好你这样的行为,可见,你与之交流也没有什么效果。除非你是一定范围内的权威,说不定老师还能够听上几句。
但不是所有教育管理者都是什么权威,自然需要在随堂听课问题上谨慎从事。我觉得无论是什么样的课,教育管理者千万不能做冒失鬼,至少在上课之前,不妨与老师打声招呼,让人家也有思想准备,可以说,没有哪位老师愿意在慌乱中组织教学,再说了,听课的目的不就是希望课堂保持生命力吗?实际上,许多善解人意的教育管理者,他们不需要走进课堂,只要在教室外看看孩子脸上的表情,就会判断老师带给孩子的到底是什么?据许多史料记载,民国一些大学的校长,就不喜欢闯进教室去听课,而是一个人悄悄地躲在教室外,用心听教室内到底发生了什么,也不会长时间逗留,等到课结束了,找合适时间,与执教者探讨,从而改善课堂。至少,这样的听课方式完全领会了听课的本意,那就是不打扰课堂正常运作,听课不是为难教师,而是帮助教师更好地驾驭课堂,这与打工教师所说的新加坡幼儿教育管理模式的思想无疑是一脉相承的。
教育无小事,它需要置身教育的人彼此尊重,不能自以为是,更不能以权威、权势压人,唯有真正意义上以服务的理念来造就学校可持续发展,这不仅是教师之幸,更是学生之福了!(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