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还孩子一个完整清明节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清明节即将来临,我总是想起这两句诗,然从古至今,许多时候,清明节天气总是那么的明朗,否则,人们也不会用“清明”来给这个节日命名。
清明节,不就是让活着的人怀念已故的祖宗,不忘他们的点点滴滴。记得,在祭祀之时,有个七八岁的孩子问奶奶,烧纸给哪些人,这位慈祥的老人不厌其烦地讲述已故之人的故事,孩子反复问,老人反复说,那时候起,我知道,清明节让活着的人不忘本。喝水不忘挖井人,人不会无缘无故来到这个世界,只要在哪个环节有了差别,自己也就可能不存在了。可见,人祭祀祖宗之时,也是寻根之日。
我们有些人之所以丢魂落魄,问题就是没有了根基,整日里碌碌无为、虚度年华,等到生命将息才明白白来人间一趟,殊不知,这样的人确实太多了。我们需要还孩子一个完整的清明节,目的就是要让孩子们明白祖祖辈辈奋斗的历史,知道人活着不是为了得过且过,而是从祖宗的立身处世中获得力量,从而更好生活。
可以说,无论什么样平凡的家庭,它都会存在几个稍微杰出的人,唯有唤醒记忆,孩子才会觉得自己拥有了前进的方向,如此,学习、生活才有了意义。为啥古人,特别是一些显贵家族,他们都会建立家谱,目的就是希望一代代人能够让家族的生活更好。孔子无疑是幸运的,他的子子孙孙在统治者的呵护下,一代代传下去,孔府、孔庙、孔林,只有那些积极向上、不辞劳苦的人才有资格死后进入孔林,正因为如此,孔子的家族才会世代兴旺。
有人说得好,并不是所有祖宗都保佑子孙幸福安康的,为啥呢,因为年代久远,许多祖宗的名讳后世之人已经忘记,如此,这些祖宗又怎么可能保佑子子孙孙呢?为此,我和儿子特意与父亲回忆起前几代祖宗的名字,用一本本子记下来,更主要的是记在脑海里,同时听听老人讲讲祖宗留下的故事,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骄傲,可以说,这样的故事,儿子喜欢,我也愿意听,父亲和奶奶也乐意讲述。
清明节,不是简简单单地一个节日,他需要我们真正去祭祀祖宗,去怀念祖宗,这是孩子成长过程中所必须的,千万不能够忽略。人只有懂得了从何处来,才会明白到底该向何处去?这就是智慧诞生的原因所在。
许多人为啥活得没滋没味,庸俗不堪,不就是缺乏信仰,不知道思考人生,总是被欲望所迷惑,忘记了人活着到底为了什么?我们应该让孩子知道人活着的意义,这是人成长最有价值的理由。
许多孩子,长期在学习中度过,忘记了人生意义的思考,乃至于辛辛苦苦考上大学,一旦没人管理,就会茫然,等到挫折来临,往往会无情的让生命消逝,这样的事儿我们听了常常会特别悲痛。事实上,这些生命的消逝问题出在哪儿,不就是没有一个人指明人活着的意义。人活着,只有弄清楚来龙去脉,一个人就不会轻易把生命丢弃,毕竟你只是人类生命长河的一个小小链接,因为你的生命不在意,说不定一个家庭从此没了根基。真的,清明节,我们怀念祖宗,就会让自己的生活清清楚楚、明明白白起来。
清明节除了天气清明,我觉得人在祭祀的过程中应该让自己的大脑清清楚楚、明明白白,从而更好地建设美好生活。许多人被欲望奴役,就是忘本,没有了信仰,这样的人就算过着花天酒地的生活,又有什么值得骄傲的呢?人在祭祀过程中明白了生命的来龙去脉,知道一个家族能够在世上立足确实不容易,存在一定的偶然性,随时都可能在生活中出现意外,如此,你就会珍惜生活带给自己的一切,热爱造物主给了自己生命,就意味着无论处于什么样的角色,你活着就是有价值、有意义。人需要从寻根中明白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清楚自己到底应该为家庭、社会、国家做什么事儿。古人强调立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可以说,家都不清楚,又何尝能够为国干什么呢?如今,国家对传统的节日特别重视,给足时间让活着的人去祭祀祖宗,目的就是希望人们通过祭祀唤醒良知,从而珍惜拥有的一切,更好地开创美好生活。
试想,人一旦明白了自己的担当,还会把干杀鸡取卵的事儿吗?还会用偏激的态度对待无辜的生命吗?中国的儒释道之所以成为祖祖辈辈人信仰的理由,不就是因为这些思想告诉了人应该怎么看待人生,应该如何与社会相处,对于困境,人应该如何对待生命……如此,人才会活得特别从容,不会猥琐,更不会无知而无聊。
祭神如神在,不相信鬼神的孔夫子在祭祀上从来不含糊,他之所以尊重礼仪,把祭祀看得特别重,一方面是当时的社会环境,国与国之间经常战争,生命不知道什么时候就没有了,自然希望通过祭祀来更好地梳理生命的意义。另一方面,祭祀本身就是寻根问祖的过程,它能够激发一个人的潜能,从而真正做到学到老,活到老,干到老,否则,孔夫子也不会韦编三绝,也不会在感叹时光飞逝也不忘朝闻道,如此,就算傍晚离开人世也心满意足了。真的,唯有懂得生命意义的人才会感觉时光飞逝,生命短暂,想尽办法挤出时间来干一些有意义的事儿。
一个孩子,仅仅懂得家存在的意义还不行,还需要了解国之存在必要性。可以说,国与家是相辅相成的,到底谁先谁后,我们无需过分纠结。一个人只有把国与家很好地粘在一块儿,才会在社会上堂堂正正地立足,这就需要每个公民都知道国家创立之不易,否则,隔江犹唱后庭花、暖风熏得游人醉,这些奢靡之风就会充斥着整个社会,用孟子的话说,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身为社会人,应该拥有忧患意识,这样,才不会被欲望迷惑得失去了方向。
扫墓是一个孩子了解国家创立不易的最佳途径,这种形式,每个大人都不能因为安全等问题就可以随意丢弃。据说,一些学校因为安全等问题,可能是害怕担责任,也可能一旦发生意外事故,学校吃不了兜着走,实在没办法,常常是选派一部分孩子搞一次扫墓活动,可以用上三五年。如此扫墓,又有什么意义呢?殊不知,孩子们渴望了解为啥要扫墓,埋在地下的英雄到底有什么样的业绩,他们为啥愿意抛头颅洒热血,……唯有把这些问题都搞清楚了,扫墓才会变得真正有意义。时下,扫墓要么不搞,要么就是一切从简,似乎是没办法才这样干的。
记得做学生时,我们每年都会参加扫墓,一大群孩子在老师的带领下,缓缓来到烈士墓前,听知情人讲述英雄的故事,听老师说扫墓的意义,不仅如此,在此基础上,我们还会在学校里或者影剧院看一场英雄们故事的电影,可能是当时学习没有如今争分夺秒,道路也没有当下平缓宽敞,学校无需担忧学习成绩会不如人,更不必担忧孩子在路上的安全,一路上,没有孩子捣蛋,一个劲儿的往前走,在整齐的步伐中我们感觉到祖国的心脏与自己相连,浑身都会被一股力量所包围,学习起来反而更加带劲儿。
还孩子一个完整的清明节,无论是大人还是孩子,都需要在清明节寻根问祖,祭祀为美好生活而奋斗一生的人,如此,我们才会在平凡的生活中更好地学习、工作,不至于虚度年华、碌碌无为。(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