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坚定不移走教育公平之路

(2015-03-15 07:45:4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坚定不移走教育公平之路

坚定不移走教育公平之路

个体的差异常常会让人愿望的实现变得曲折而繁杂,这与人类的历史进步非常地相似。不要指望在顶层设计上有了一定的作为,教育就能够很快实现公平。

最近看到一则漫画,画面描绘的是一些人在同一起跑线上,有人背负的是笨拙的大车,上面坐着一家老老小小,有人却开着豪华车在悠闲地等待,这种看上去公平的起跑线,其实并不公平。也就是说,我们的教育看上去设计了各种看似公平的制度和措施,但人与人之间背后的一切不一样,公平还是很难得到实现。

天下为公,孙中山先生就特别希望一代代人未能实现的愿望有新的落脚点,但结果,人类的复杂关系还是让这样的愿望有些遥远,公平的思想、制度以及措施还是不能够让皇帝与平头百姓有完全同等的地位。有一则笑话讽刺特别有味,说什么一个乞丐非常高兴,告诉同伴,自己与权贵人家能够说上话了,大家自然不信,毕竟能与权贵之人说话,这至少有了一定的公平,不免要问,说了什么话,那人说道,三个字,滚出去。看来形式上的说话并不能代表内容上就真正的拥有了同等的说话权。

三六九等的关系依旧阻碍着社会向前发展,天下之间,权势财富仍然特别任性,许多时候,公平的一切都会被这样的现实击破,谁也无法否认这样的残酷现实。自古以来,人就希望平均地权,就希望人人平等,许多思想家甚至为之奋斗一生,许多革命家甚至为之抛头颅洒热血,然而,在社会向前发展过程中,一切都在向社会的少数人倾斜,公平似乎又存在了可怕的差距。

社会总是在公平的道路上曲折发展,这就决定了教育也会变得异常复杂。我们追求教育公平没有错,但在实现教育公平的道路上,不可避免的会得到来之权势财富的阻击,许多公平的制度、政策和举措都会大打折扣,变了味、走了样。

人生来就不平等,有人生于富贵人家,也有人来自平常百姓家,这样的家庭差距决定了教育的可选择性的不同。富贵人家的孩子说不定选择的空间会更大,他们甚至可以把目光锁定到全世界,而平常百姓家的孩子,能够让孩子坐在教室里,那就是天大的喜事儿了。可以说,国家实现义务教育,这本身就是追求公平的一种平台,否则,许多孩子从出生就是文盲,没有什么争议。

一个国家之所以能够文明,我觉得义务教育的普及非常有关系。日本、德国之所以能够在经济上走上世界的前列,这与教育的发展有紧密的联系。义务教育的程度将决定孩子们是否有同等的选择权,曾几何时,在家门口就有自己的学校,本来这是好事,然而,这种基本的公平却不能适应社会的发展,我们国家提供的教育在投资方面出现了差异,直接导致择校热、撤校热的出现,看上去在追求教育的优质化,事实上,许多人家在教育问题上背负特别重,有些甚至要拿出一年几乎一半的经费花在教育上,至于效果未必就好到哪里去。

从小学到大学,人们都在追求重点、名牌,这样的差异决定了教育的不公平。优越性的学校,他们生源爆满,乡村学校门庭冷落,这种反差,尽管许多教育机构已经认识到,采取了诸如交流教师、学校管理者以及改善办学条件等措施,但不能从根本上实现公平。

如今什么地方的教育最最尴尬,那就是经济上不上、下不下的地区,假如经济一流,地方政府完全有实力发展教育,如果经济贫困,那完全可以让国家来帮忙,这种上不上、下不下的地区恰恰卡在中间,特别痛苦。

教育在硬件建设上受制于生源的好坏,但生源的多与少、好与差有时候是政府人为决定的。一些地方政府为了经济利益,故意在城区投资一些现代化、超规模的学校,吸引人气,让房地产得到发展,从而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学区房为啥在楼市特别冷淡的地区异军突起,明眼人有谁不明白。

家长谁不知道,一所学校,条件一流,师资一流,管理一流,学生在这样的地方就读又有什么不放心呢?据说,许多这样的学校,一个班都会是六七十人,只要政策允许,人数还可以更多,如此,只要是有点实力的家长自然趋之如骛,学校周围就会形成超级链,这对于城区的繁华是百无一害的。

许多有识之士都知道,教育上不去,学校没有了,一个地方就会变得死气沉沉,没有任何生命力,作为地方政府,随意撤并学校,这是特别没有战略眼光的。然而,乡村教育却特别受伤,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优秀教师,一个个都往城里赶,许多优质生源都通过各种途径一门心思朝重点学校挤,就算地方教育部门出台了一些政策法规,但政府说了算,那这样的政策法规常常是表面文章,很难真正落实到位。

令人滑稽的是,如此教育不公平,我们的一些教育部门却在考核结果上追求公平,尽可能让他们在一个落脚点上,试想,这样下去,只能是乡村教育愈来愈糟糕,城区学校越来越牛气冲天。

两会期间,讨论最多的莫过于乡村教育方面的问题,这也从侧面反映出教育公平之路还很遥远。能够在乡村学校就读的孩子,绝大多数家庭都存在问题,要么是离异家庭,要么是单亲家庭,要么是留守儿童,孩子的教育难度一定也不逊于城区。

人们喜欢用一个班人数的多少来说明教育的难度,我看未必那么简单,其实,城区学校的孩子特别多,难以管理,这是事实,但乡村教育,孩子家庭特别复杂,难以管理,这也不可以漠视。

教育之所以困难重重,十之八九都得从家庭找原因,如果一个孩子没办法安心学习,你能指望其达到你需要的学习水平吗?那是不可思议的。每年,我们都会在开学初到许多孩子家去走走,无非就是了解孩子在家学习环境,事实上,乡村的许多问题孩子,他们的家庭关系都挺特别,孩子很少有安全感,只不过自己没办法选择而已。

谁不希望家庭幸福,谁不希望有一个特别出色的学校,但现实就是不给力,许多乡村孩子尽管享受着义务教育同等的机会,但因为各种原因,事实上,孩子们不可能享受同等的教育。家庭教育是一个方面,更主要的是,乡村由于条件简陋,许多学科没有专任教师,更主要的是,年龄结构不合理,常常是老弱病残居多,这样的教育,就算智力超常,孩子的发展也会大受影响。

2014年教育经费还有一千多亿没有使用,这样的信息可以判断,我们的各级政府在教育问题上还存在进步的空间,事实上,就算用过的教育经费,你能指望都是全力以赴吗?从成本上看,乡村教育也不低廉。我们可以算一下,一个有一定规模的小学,他的学生常常在一百左右,老师因为各种问题沉积下来,也会有二十位左右,一个教师往往一年会有五万左右的工资,再加上其他费用,如此看,一个乡村孩子身上,国家需要拨付一万元以上,至于这样的投资,孩子到底有没有享受到公平优质的教育,谁也无法保证。

发展本身能够让教育离公平无比接近,一个国家,只有不断地思考,不断地在教育上加大投资力度,确确实实正视存在的问题,尽可能满足广大学生的教育要求,这样的道路谁也不可以马虎。

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要有良心,敢于担当,真正做到,干什么都要对得起这份职业,只要每个人都在奋发有为,孩子们在教育公平上也会得到改善。

事实上,人的成长成才成功不完全取决于学校,尽管教育之路繁杂而曲折,但谁也不能阻止教育在公平的道路上发展。这就需要社会构建和谐,需要学校教育者不气馁、不放弃,用饱满的热情来实现教育公平的最大化,让每个孩子共享同一片蓝天!(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