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探索教育光明路的开拓者

(2015-01-03 07:24:57)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做探索教育光明路的开拓者

做探索教育光明路的开拓者

演讲比赛,通常都是让人热血沸腾,但不知怎么搞的,也许是作为小小评委的缘故,自己竟然能够静下心来,及时反思,实实在在地净化着自己的灵魂。

八位老师从不同的角度解读李吉林老师情境教学的精髓,结合自己的亲身经历,感受课改带来的魅力。我觉得听得最多莫过于李吉林老师带给自己的精神财富,可见,一个人的人格魅力,那是经久不衰,永恒的力量。

本来,我对李吉林老师的情境教学也没有什么过深的概念,也买过《情境教育三部曲》,只不过,略加翻翻而已,并没有深入理解。老师们的演讲,我似乎发现了与之的差距,回家后,什么也没有干,自然而然捧着书读起来,文笔细腻,意味深长,真的应该感谢这次演讲。

记忆不可能把什么都留住,这次演讲比赛也不例外,我对演讲过程中的几句话特别感兴趣,加上自己的理解,也顺便聊上几句,算是送给元旦节的一份礼物吧!

第一句话,假如我是学生。不要小瞧这句话,看上去不起眼,其实是李吉林老师的精髓,也是许多教育家致力思考的话题,那就是从儿童的视角去思考教育教学现象,这是特别有必要的。一个孩子的成长不可能完全按照大人指的路去走,否则,教育也太简单了,在孩子自由空间和时间范围内,犯错误是再正常不过的事儿了。然而,许多大人对于孩子犯错误,心胸总显得特别的狭窄,似乎眼睛里容不下一点沙子。只要犯了一点错误,孩子变成十恶不赦,什么陈芝麻烂谷子的事儿都搬出来,骂得孩子摸不着门。教师如果从自己的角度思考问题,总觉得自己讲的东西愈来愈简单,殊不知,孩子刚刚接触新的知识,怎么可能达到老师熟练的程度。对于这样的老师,我做学生时,往往会充分预习,尽可能把问题搞得七不离八,最好是全部搞懂,如此,上课就不会显得过于含糊,甚至会对老师讲的内容挑出点毛病来。有意思的是,有时候,一堂课,老师刚刚讲了一半,我马上站起来说,这个方法不太好,我们的老师算是特别谦虚,马上擦掉,继续写,一大半堂课,就是我与老师在对话,那种感觉,许多同学很难感受到。最记忆犹新的是,一次,上课,老师拿出一条题目,还没有想好,愣在讲台上,我嘴巴稍微一动,这时候,老师立马指着我说,你到台上讲,没想到,我真的到前面去讲,才不管三七二十一,那时候,觉得特别带劲儿。时下的老师,很少有那时候的老师那样大胆、谦虚,也不会任由孩子放肆,孩子也没有充足的时间去搞什么预习,毕竟有做不完的作业等着自己。这下好了,老师喜欢从自己的角度过分放大孩子的错误,孩子也会抱怨老师不讲人情,如此,师生关系紧张也就自然而然了。李吉林老师从儿童的角度思考问题,我觉得特别有必要,星云大师说得好,你想成为佛,那么你首先应该按照佛的要求去行动,同样的,你想要了解孩子,那么,你就得从孩子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这样,孩子身上出现的种种问题,有时候,不要大惊小怪,唯有从孩子的角度帮助其认真分析,才能够得到孩子的认同。

第二句话,假如是我的孩子。我觉得一个老师,首先要很清楚,学生不是自己的孩子,这是现实,不容许有丝毫的混淆,那种爱之愈切恨之愈深的感情错位常常让师生关系变得复杂。我们常常听到老师说,我是多么的爱学生,为他们吃了许多苦,甚至得到了一身的病,想来真的有些委屈。事实上,老师在爱孩子的同时,忽略了,学生就是学生,在一定意义上,是应该与自己的孩子区分开来。只有老师认识到学生与自己孩子的区别,你才能更好地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这话说得有些拗口,但是,我们千万不可含糊,在我们这样的国度,常常会搞什么模糊哲学,殊不知,一切事情都搞得糊里糊涂反而会特别痛苦。我们的老师常常会如此,在学校里喜欢把学生当做自己的孩子,一味地喋喋不休,等到了家里,又会对自己孩子大声训斥,只要自家孩子有一点点问题,都会小题大做,不知该怎么办。也就是说,区分学生与自家孩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对学生就会有清醒的认识,不会急火攻心,更不会为所欲为,干出一些糟糕愚蠢的事儿来。有老师说得好,我批评学生从来不会放在心上,而是理智的、有步骤的教育,人一旦有正确地思维作为铺垫,就会在教育得道路上走的更远。实际上,许多老师之所以干出愚蠢的事儿,十之八九都是情绪失控,干出来之后,才知道后悔。我们的教育工作者要时时问,假如是我的孩子,也就是要求老师从家长的角度去思考孩子的种种问题。将心比心,家长不希望老师嫌弃自家的孩子,希望平等的对待自家的孩子,这就需要老师公正、公平的对待每个孩子,不能厚此薄彼。事实上,许多老师喜欢用分数作为标签,来有选择的批评孩子,殊不知这样做了,只能让孩子觉得老师偏心眼,教育效果自然不好了。一个成功的老师,他会对每个孩子一视同仁,甚至对自己也是如此,否则,怎么会树立威信,成为孩子的精神榜样。为什么许多老师说了许多话,效果就是不行呢,说到底,就是自己在做人方面存在问题,要求学生做文明人,自己也要做文明人,否则,你嘴里说得再好,也是无济于事的。同时,家长也希望自家的孩子进步,这并不完全是在学业上,我觉得更主要的是做人,至少对社会应该是一个有积极贡献的人,这样的人到哪里都有饭吃。其实,许多家长对于自家孩子几斤几两,心里都很清楚,这也就要求我们的老师对孩子有清醒的认识,不能够过分抬高一个孩子,也不能对孩子失望,只要你让孩子进步,这恰恰是家长最最需要的。

第三句话,要钻自己、钻学生、钻教育。许多老师对自己没有清醒的认识,似乎在教育领域混出了点年头,就有些了不起了。然而,教育就是这么回事,你不钻研自己,就不能超越自我,你不研究学生,你就会让师生关系恶化,你不钻研教育,你就会与这个时代格格不入,这是特别糟糕的事儿。教书育人,这需要我们的老师有钻的精神,其实,这也是李吉林老师终身践行的行为准则,一个人没有钻的精神,就算起点再高,那也会变得平庸,一个人就算根基再浅,只要不断修心养性,也会成就一番事业。我特别欣赏天道酬勤、宁静致远、自强不息这三个成语,也是我致力奋斗的行为准则,无论一天有多忙,都会把心静下来,思考教育存在的一些问题,认真读一些书,竟然也会有些心得,取得了一些成绩,想来,这不是对自己正确行为的最好诠释吗?有前辈说得好,人浑浑噩噩也是一天,有所作为也是一天,与其如此,不如干出点名堂来,否则,一天也就虚度了。实际上,你一旦钻下去,就会发现自己有多浅薄,你就会不断的努力,从而在眼界与境界上达到一定的高度,否则,孔夫子也不会说,逝者如斯夫。人一旦拥有了耐性,具备了各种能力,你就会昂起头来做人,不会觉得活着稀里糊涂,这就是钻的妙处,正如雷锋同志所说,人应该有钉子精神,不就是要有钻劲儿吗?

从李吉林老师身上我们能够学到许多东西,这也鼓励自己,不断地去探求,不管漫漫修远兮的路,我们唯有向前,这才是属于自己的精彩人生。(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