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大海无边
大海无边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55,312
  • 关注人气:34,33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孩子作文怪现状之反思

(2015-01-02 10:51:03)
标签: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孩子作文怪现状之反思

孩子作文怪现状之反思

孩子们又进行了一次测试,毕竟是毕业班,考试是经常的事儿,作为语文老师,我们当然要接触到作文。这次作文是命题式的,题目是《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实际上,只要孩子把平日里的感恩题材的文章稍微变换一下,一切就显得特别紧张了。

可能是自己认识有所不同,同事们认为的好作文,我细细读下来,不知为啥,总觉得有些欠缺,可能是长期写随感的缘故,似乎这几篇上数的文章在思想内容上不够厚重,或者说有些装吧,只要细加推敲,文章是没有什么实在的价值的。

莫言先生之所以能够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说到底,他是讲故事的能手,不是什么收集词语的专家,然而,这几篇文章,粗略的看,似乎文学味特浓,殊不知,这仅仅是表面现象,从事情本身来看,是没有什么特别感人的地方。也许平日里老师实在没有办法,一方面要求写出意境高的文章,另一方面生活又是那么的枯燥无味,实在没有办法,只能在词语上下功夫,说到底,就是希望用浮华的词语来掩饰生活的苍白。

《儒林外史》里范进几十年科举考试,文章依旧写得狗屁不通,直到周进老先生看着可怜,才勉强多看几眼,由于先入为主的缘故,最终获得了好的名次。我们平日里在文章评判上也是带着有色眼镜的,自己一味地认为这个孩子文章好,实际上,这样的文章还不如范进老先生的,问题在于经不起推敲,只要细加琢磨,问题就出来了。中考阅卷,由于是网上阅卷,常常是一张试卷几个人看,那么相差悬殊,就要经过仲裁,如此,文章难免要细看,这时候,那种妄图利用完美的词语来掩饰自己内容不足的投机也就会露陷,这对于孩子语文当然是重重一击了。每年中考成绩出来,我们都会看到有些平日里语文成绩特好的孩子,分数就是高不到哪里去,可能就是在文章上有问题。

文章说到底不是绣花堆积,而是需要行云流水地畅意表达,这需要写作者有一个真诚的心,否则,写出来的东西没有实际的意义。我也写过一些下水作文,也明白,一方面要写出新意,另一方面又要有真情实感,没有一定的感情投入,是很难完成的,就算也胡编乱造一篇小小说,那也破费心思。有意思的是,自己写得特别流畅的文章,同事觉得没有孩子味,恰恰是苦苦地围着虚空编造的孩子故事,恰恰得到同事的认同,也不知是怎么回事,猛回头,才知道,写下水作文,一个基本的原则,那就是从孩子的角度去组织材料,这也是许多老师不敢下水的原因所在。

自然,绝大多数老师不敢下水,只能以读者的身份来评判一切,更可悲的是,他们往往是一个班级孩子作文的读者,不是博览群书的见识者,如此,在狭隘的范围内,产生评判的偏见也就难免了。为什么老师需要多读一些杂书,多写点东西,否则,你是很难判断出孩子文章的好与差的。

孩子们普遍感觉,我评判文章的要求还是挺高的,无论什么文章,哪怕你天花乱坠,我也能够看出你的破绽来,当然了,如我这样的人也不在少数,这常常能够体现出一个语文老师所要修炼的素养了。

认真梳理孩子们曾经写的作文,再瞅瞅同事们推荐的美文,我觉得时下的学生作文存在如下的主流样式,真的与真善美相违背,值得每个教育者去警惕。

一种是甄嬛体式的作文。正如小品所讽刺的,就是要吃一碗炸酱面,硬是编着各种华美的词汇,然后东飘西说,那感情如流水一般,稀里哗啦,看得人不知所云,殊不知,仅需要一两句话就能够说清楚。这样的文字在许多初中生作文中经常出现,可以说,小小的一件事,硬是抓住许多骨子里搜刮的词语来哼哼,正如《红楼梦》里王熙凤所说,好好的话不愿意好好的说,硬是要装腔作势。有人可能会说,《红楼梦》里的林黛玉说话不也是如此吗?我看说这样话的人压根儿没有好好地读,其实,林黛玉说话还是能够直接表达自己的心意,有时候也会雅俗共赏,不会一路哼哼,比如把刘姥姥形容为母蝗虫,就是非常形象而有创意的。曹雪芹本人就特别不欣赏这种甄嬛体式的文风,无论是楔子里表白的内容,还是贾母评判的话语,都展示了作者的文章表达观点。好好话不认真地说,说到底,人品就有了问题,所谓人格决定文风,文章不能够倾注真实的感情,想要感动读者,那是特别困难的。实际上,这类文章我们很容易看出门道,他们很少把文章中事情的描述当回事,也就是说,一个故事并没有认真地审视,总是在情境上下功夫,看上去云山雾罩,殊不知,故事本身却特别平常,没有什么回味的地方。我们也许看到事情的来龙去脉似乎倾注了作者的感情,事实上,这种感情总是以各种浮想联翩的话语来掩饰,如果你很少读书,自然会被唬住。当然了,这样的文风也是孩子们平日里缺乏素材收集有关系,整日里三点一线,想要写出精彩的故事来,确实有些困难,只能在多重情境上下功夫,有话不好好说,确实不值得提倡。我们也知道,毕业班,许多老师很少把作文教学当回事,认为这玩意不搞孩子们也能写,不需要担心,孩子们怎么办,只能以老师的评判为准绳,一旦任这样的文风肆虐,为赋新词强说愁,文章故事味自然飘到爪哇国去了。

另一种是智慧背囊式的作文。这类作文与前一类作文共性,那就是不怎么在乎故事本身,甄嬛体式的文章,试图以各种情境来掩饰故事本身的平淡无奇,这常常是女孩子使用的伎俩,男孩子自然在词语方面没有什么突出的表现,咋办呢,只能在说理上下功夫。他们常常会说出一连串的道理,写文章就像回答政治试题一样,看上去有观点有例子,实际上,这些所谓的例子都没有认真地叙说清楚。有意思的是,孩子们生怕文章达不到字数,刚开始就喋喋不休,等到了揭示主题的时候,往往会将近三百来字,再往下说,自己也会觉得不好意思,这时候,就会急急忙忙搞一些身边的小故事来衬托,希望这样来掩饰自己对文章本身的信心不足。这样的文章常常是道理说得不像孩子,俨然是一个老者,在云上吹笛子,你能怎么着,读来,你只能寡然馊味,觉得没有任何的心意。也就是说,这样的文章,也不善于从故事本身去铺设文章,为啥呢,故事要写出真意,那是需要真功夫的。朱光潜这样的美学家就认为,无论是什么题材的文章,我们要把一件事坦坦荡荡的描述清楚,那么能够体现故事本身的那就是细节,谁在细节上下功夫,谁认真地观察生活,谁就是文章得王者。自古以来,文以载道也罢,以文传道也罢,文艺复兴也罢、古文运动也罢,都强调文章本身的真实坦荡。文章写得好与差关键在于修心,孩子们也罢,老师也罢,似乎不在心意上下功夫,一味追求高分,自然想尽各种办法掩饰对生活的感悟不足,写出这两种主流文章也就不奇怪了。

我们都知道,文章想要写出点味道来,这不是一两个招式就能解决的,他需要写作者长期进行下去,不管一天怎么样的苦与乐,都需要我们静下心来认真审视一件件事儿,解剖自己的灵魂,如此,你的文章才会显得朴实而意蕴深远,正如曹雪芹所说,字字看来都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就算是满纸荒唐言,也是一把辛酸泪,如此的痴迷才会让读者结合人生阅历解出各种滋味来。

不知从什么时候起,我们的老师才愿意从孩子写平日点滴起步,扎扎实实对待生活,让孩子的心与这个时代紧紧连在一起,不是口是心非,更不可胡编乱造,以一种审视解剖自己的态度去观察并感悟生活,长期坚持下去,我们的人生才会在笔下生辉,人也不会特别的浮躁不堪。(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附:

原来,我也拥有这么多

讵有乌青缄别问,聊将锦瑟记流年——题记

如水春夜,于窗下静坐品茗,留声机里低唱流年,一缕兰草的幽香自微风拂过,吹醒曾经许多遗落的往事,茬苒岁月,此刻竟如此漫不经心,深沉暮色,暗淡光影,不减其绰约风姿,旧时颜色。

我的思绪悠悠飘落,似一根不起眼的羽毛……

我曾经从不觉得自己拥有了许多,我不漂亮,家世不好,一切普通,毫无特色,而且,还有天生疾病。

那些头痛的时刻,让我几欲崩溃。我尝试去忍耐它,但终是力不从心。我曾觉得有万千根针,或万千条虫折磨我的大脑,疼到虚幻。

父母决定带我去检查,他们的心里一直盘旋着恐惧,我清晰记得他们的脸色在那段时间越来越灰败,并逐渐没了光彩。

母亲身体不好,几个小时的车程已经让她精疲力尽,可她仍然安抚头痛的我,她的掌心温暖,我从未感到她那么苍老,却在仔细凝视她青丝的时刻,压抑住脱眶而出的眼泪。

医院里的仪器冰凉,有着消毒水的味道,极其刺鼻,我浑浑噩噩做完了检查,等待结果。

我从未见过父母那么灰败的眼神,我相信它们在心里暗暗祈祷我的平安。

父亲趁母亲睡熟时去拿报告单,我偷偷跟在后面,他拿着报告单时的那一刻多么犹豫,我不记得了,只依稀看到他的手掌微抖,我从未发现昔日严厉的父亲多么脆弱,只是他打开报告单的时刻,展现了他全部的脆弱与苍老,我隐在角落里怎么也抑不住泪水……

报告单的结果甚好,在回去的途中看到父母多天来一下子开朗的脸,我才突然发现原来我拥有的远比我以为的要多……

人生是一条宽阔的河,我们都是那个过河的人,乘着各自独特的船,穿梭来往于两岸,左岸是忘记,右岸是铭记,忘记该忘记的,铭记该铭记的,人生中终有幸福是你拥有的,不可忘记的。(陈成)

【博主的话】这篇文章还能够抓住生活的真实来写,读来自然感动,在学生中,我觉得应该算不错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