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假不妨到孩子家走走

标签:
放假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放假不妨到孩子家走走
中秋假期,对于小孩子而言,可能只要认真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就可以玩自己喜欢的快乐了,可毕业班的孩子可就不一样了,需要比平日更多的付出,否则,今日的哈喇子就可能是明日的眼泪。当然了,家长对孩子的学习也会空前的关心,毕业班的老师也不会让孩子在漫长的三日假期里,让孩子过多的空闲。
为了深入了解孩子在家情况,我和妻子依旧选择在第二天到一些孩子家去家访,一方面是看看第一天孩子到底在家有没有合理安排时间,另一方面也是看看孩子在家平日里到底是什么样子。
什么东西只有真正走进去,你才会发现真相。毕竟是孩子,在网络时代,能够在诱惑面前坚守自己的良好习惯,确实是一件特别不容易的事儿。我们发现大多数孩子都在玩电脑里的游戏,只要一到孩子房间,就发现电脑正打开,里面的游戏还在一闪一闪的,很明显,玩得正起欢,完全忘记老师会到来。据个别家长讲,孩子放假时间一到,吃早饭都赶不上了,原以为孩子在认真学习,事实上呢,完全在不务正业,好好地一个早晨,就这样白白浪费,确实有些可惜。
也许有人说,成绩优秀的孩子就不一样,我看也未必,成绩好的学生在作业上自然没什么马虎,但是大白天,家长十之八九都到外面去做生意的做生意,进厂的进厂,自然没时间来管孩子在家的一切,这样的好空隙,没有了监控,又有好玩的游戏,可能绝大多数孩子都可以偷偷摸摸地选择玩耍。
当然了,也并不是所有的孩子家都有电脑,怎么办呢,孩子们在这方面特别聪明,他们会选择离开自己的家,到有电脑的孩子家去玩耍,名义上是到同学家做作业,实际上就是去玩耍,可以说,网络时代的到来让许多家长都特别的迷惘。
面对孩子在尽情地玩着电脑,我们的到来,许多家长都觉得莫名地尴尬,都觉得特别的不好意思。当然了,我们知道,孩子们还没有真正感受到毕业班的压力,仅仅一个星期,一切都是刚刚开始,可能还在用初二时的方法来处理一切,这恰恰是老师们特别需要关注的。
我一直有个观点,不要老是等到孩子的错误变得不可收拾了,再去处理学生的一切,那时候,找家长也罢,责骂学生也罢,一切其实已经晚了,就算处理得天衣无缝,可毕竟是浪费了孩子的美好青春,有点马后炮的味道。我们知道,一个孩子,他来到这个世界,多多少少会遇到各种诱惑,能够坚持自己的良好习惯,毕竟是少之又少,绝大多数孩子会在攀比、虚荣中迷失自我,如果没有大人的及时纠正,走弯路是再正常不过了。退一步讲,我们的一些成年人,在玩乐面前,也会出现非常糟糕的不自觉,玩起来也会没完没了,否则,也不会在社会上出现一些悲剧!我们那儿有一位大人,喜欢玩网上赌博游戏,一不小心竟然欠账上百万,急得老婆要离婚,岳父大人要跳河,自己后悔了,不愿意进家门了,在草堆旁一连几天不敢回家。
孩子们有时候也会因为家庭的疏忽或者思想不统一,进而在学习生活上打乱节奏,老师们绝大多数喜欢采取堵截的方式,可效果也好不到哪里去。人的本性就是自己很难看出问题在哪儿,就算别人指出来了,你没有现场看到,他也会千方百计地掩饰,这在处理学生问题上,老师们是特别伤脑筋的。我常常看到一些老师在训斥孩子,可孩子并不买账,一副油水不进的样子,原因很简单,在没有证据面前,孩子是很少去反省自我的。
家访的一大好处,那就是能够发现孩子学校以外的东西,这些东西看似平常,但是恰恰是孩子能否正常学习生活的关键。这不,大半天跑下来,我们发现有些孩子就算起床了,床铺上依旧是胡乱的摆着被褥,物品乱放,电脑开着,显然,孩子睁开眼睛,就因为游戏的诱惑忘记了正常的生活秩序。时间很快,一晃已经将近十点钟,走到一些孩子家里,发现孩子穿着拖鞋,眼睛迷糊,作业到底做得怎么样,我知道,肯定不会好到哪里去。
我们可以判断,假期里孩子的生活往往如此,一大早要么玩游戏,要么睡懒觉,等到实在没办法拖延的时候,再稍微做点作业,中午再囫囵睡一个午觉,说不定下午就有同学预约,很快的一个下午在闲逛中没有了,等到夜深人静,才想到作业还没有做多少,急急忙忙在孤灯下耕耘,家长一看,不免焦躁,说什么老师怎么布置了这么多作业,讨厌死了。当然了,也有一些特别想改变孩子命运的家长,他们忙着给孩子补课,上艺术辅导班,表面上风风光光,实际上,孩子能够学出点什么呢,完全是个问号。
假期的孩子到底怎么样过得特别充实,这是家长和老师特别关心的话题,问题是,老师在这个时间,也要处理家里的许多事儿,再加上信息社会,通讯发达,自然也就免去了家访这样的亲密接触的环节,家长呢,因为工作的关系,自然不敢有丝毫懈怠,要么让孩子在家放羊,要么找社会的某个辅导机构,一送了事,就是很难去发现孩子到底存在什么问题,实际上,人心都是肉长的,只要你愿意做,家长也会特别感激,进而克服困难,帮助一起纠正孩子的不足,从而更好地提高孩子的学业。
老婆大人特别乐观,骑着电瓶车在大街小巷穿梭,非常幽默的说道,这不是挺好的吗?在古镇里面漫游,有清爽的秋风拂过,这不就是最美的家乡旅游吗?我只能苦笑,说实在的,谁不希望在假日里好好地睡个懒觉,但是责任心告诉自己,不能这么做,毕竟时间不等人,再说了,答应孩子的事儿一定要做到。
我们的孩子在家里为什么会有这样那样的问题,根子还是出在家长本人身上,说出来的话往往都是空头支票,不能认真地执行,这样下去,孩子自然会产生误解,原来说的和做的可以不一样。话多不灵,只要说出去的东西,就要不折不扣地去进行,否则,无论什么孩子,都会莫名其妙地养成一些不好的习惯。
严厉不是嘴上说的,恰恰是行动来体现的。有一个故事,说的是某个人到朋友家去走访,遇到门口有一条狗,正在冲着其旺旺,这个人非常惊慌,大声说道,你再叫,我就用石子打你,连说了几遍,这时候旁边的老爷子看不下去了,用力把其拽到一边,轻轻说道,你怎么可以这样,光说不做,如果这样,我们以后怎么与狗来个令行禁止呀!老爷子知道一条狗要想做到驯服,需要做到言行一致,用巴甫洛夫的条件反射来说明也好,反正,不怎样做,狗狗就会形成思想认识上的混乱,认为人的比划可以不认真执行。
人也一样,尤其是小孩子,大人一定要说出来的话,就要严格的执行,否则,话再怎么漂亮也没有什么实际的作用。为什么孩子在家可以为所欲为,我觉得与家庭的教育不统一,尤其是一些成员特别多家庭,各人说各人的礼,就是不愿意从思想上给孩子一致的理由,无形中造成了孩子认识上的混乱,一旦养成了不良的习惯,想要纠正,那就难上加难。
老师们为孩子不能好好地教育感到痛苦,实际上,我们应该在开学就学着走访孩子家庭,主动发现问题,及时与家长取得共识,当然了,要给孩子建立这样的理念,不是来为难孩子,而是帮助孩子更好地学习,唯有如此,才不至于等到最后留下后悔的眼泪。
教育无小事,只要你愿意,总能够在不断地思考与行动中找到孩子问题的根源,这是一个教育者需要坚守并继续的姿态,唯有如此,教育才会特别有意思,家长也会特别的满意。(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