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往神奇九寨沟

标签:
九寨沟旅游 |
分类: 文化漫谈 |
心往神奇九寨沟
我没有李白、范仲淹的神奇本领,明明没有到天姥、岳阳楼,却写得活灵活现,一点不像生客,到像是熟客,没有丝毫地躲躲闪闪,更别提什么无文思之涌了。伟大的诗人、作家就是别具一格,我们这些平常人只能神往,唯有亲身体验,才会写出个点点滴滴来。
当然了,余秋雨先生在旅途中写出的文化味道也不是每个人都能够学到,毕竟与古之圣贤唠叨神交,那是需要底气与才气的。每次翻阅秋雨先生写的散文,不知不觉你也跟着旅行,没有半点疲惫,只觉得文化的味道一直在指引着每个人向前走,时不时会有某个文人从远古穿越过来,与你窃窃私语,没有半点拘谨,就像美丽的苏菲一样,可以与哲人王们尽情地对话,无需过多少门槛,自然而然会有一些精彩瞬间走进生活,你在其中会慢慢长大。
旅行的人应该是带着歌声上路,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投入大自然的怀抱,尽情地表达情绪,无论是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的曹操,还是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泣下的陈子昂,多少欢歌笑语,多少泪眼飞花,流水无情,人却在其中慢慢欣赏到人生真谛。
一周前,我们就已经订好了去九寨沟的机票,对于一个普通教师而言,一下子花去上万元,这也不算是个小数目,但是,谁让人生需要不断地增加阅历,谁让大自然过于神奇,一家三口还是决定到其中领略一番。
儿子特别的兴奋,毕竟老师讲过九寨沟这篇行云流水的文章,毕竟人生第一次坐飞机,自然会整日里唠叨九寨沟可能出现的美丽。我当然没有发言权,自己没有去过,只听人家说话。俗话说,闻名不如一见,在炎炎烈日中,到九寨沟一趟,这本身就是一件非常快乐的事儿。
许多次在梦里走向九寨沟,走访藏族人家,品手抓羊肉,喝酥油茶,尝臧家野菜,观看婀娜多姿的羌族姑娘,潇洒阳刚的藏族小伙跳欢快的舞蹈,高原森林、蓝天白云,远望成群的牦牛,阳光下,欣赏黄龙的雄、峻、奇、野的风景特色,跟成都人的慢生活融为一体,水山一色,动静相间,刚柔并济,如此快意没有到也已经想到。
我不想写多少无关痛痒的文字,总想着置身其中,人的感情一旦拥有了共鸣,人生的味道又会多了几重。天刚刚亮,闷热的空气已经开始考验人的意志,但是,走进黄龙,不知在高原上,在雪山中,海拔高高的,空气稀薄,不知自己能否走出那特别的三公里。
九寨沟,没有到,心已到,神已经交往很久,就像梦中的美丽姑娘,多少话需与之叙述,没有特别的意思,只觉得时光飞逝,一切都那么的自然和谐。
风和日丽,千层碧水,万里草原,如飞龙,似绿毡,美丽的姑娘正在放声歌唱,那牦牛哞哞的叫声,你只觉得蓝天白云下忘记一切,人与自然心心相印,无怪旅行者需要不断地走路,不管是险峰处的无限风光,还是平凡处的小桥流水人家,一个欣赏美的人,他总能够在惬意地漫游中得到许多大自然的馈赠。
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怡然自乐,就算身在滁州的欧阳修也会感受到同乐的痛快。人生在世,不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无论你有多少聪明才智,也会因为时空的限制没有进一步发展的视野。
我相信,孔夫子周游列国之后,才明白时光飞逝,需要做更多的事儿来充实自己的知识、思想体系,庄子本来就是一个逍遥之人,他可能居无定所,在不断地欣赏各地风光之后,才写出诙谐风趣的文章,屈大夫、苏老爷子自认为命运坎坷,一个自投汨罗江,一个在月夜举起酒杯,为的是什么,不就是心中的志向没办法实现吗?从历史长河来看,我们每个人都特别的渺小,天地之间,少了任何一个人,地球照样飞快旋转。屈大夫似乎没有想透这个问题,在无数次发问之后,看着楚国的都城被攻破,彻底的绝望,一篇《离骚》凝聚百般的心血,唱出时代最凄惨的音符,纵身一跳,天地也会为之而感叹。官场没有什么值得自己拥有希望,在悲愤的文字中,诗人却把最美的文字献给了大自然,看来,人与自然在不知不觉中总会相互包容,不分彼此。苏老爷子却显得特别的豁达,与佛印一起谈论人间沧桑,可以自我解嘲,也可以超越自我,左牵黄、右擎苍,西北望,射天狼,无论来到赤壁,还是走进在石钟山推敲,一肚子不合时宜,一生却能容天地万物,这样的旅途达人世间又有几人?
儿子这几天在学书法,我特意给其布置任务,那就是在游玩的过程中,多欣赏景点里的一个个特别地魏碑隶书,这种直接的对话相信一定对小家伙有点启发。
时间即将到来,我似乎听到了飞机的轰鸣声,美丽的九寨沟,心与神相交,相逢即在眼前,无他,赶紧出发吧!(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