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让人民币平和地走进孩子世界

(2013-11-28 06:40:48)
标签:

孩子

人民币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让人民币平和地走进孩子世界

让人民币平和地走进孩子世界

“加油!努力!为了人民币!”、“梦想将来有很多钱”……前日,湖北省武昌实验小学校长张基广翻阅学生毕业留言册后,直言“目瞪口呆”,留言中那些庸俗、功利的价值判断让他担忧。(1125日《武汉晨报》)

不知为什么,我看了这则消息一点也不感到惊讶,至于担忧,也并没有别人想象中的那么强烈,细细思量,总觉得,小孩子天真直白的文字里影射着其他要素,这才是我们需要担忧的地方。

张校长称孩子的这些留言是庸俗、功利价值的判断,我看帽子也扣得太大了。小孩子的语言,从一定程度上看,完全是社会现实的真实反应,不可把棒子直接打在孩子身上。如果不出意外的是,我们的学校一定又会在价值观上给这些小孩子进行教导,似乎只有如此了,孩子又会走进纯洁的殿堂。

其实,我们的学校一直把教育内容的理想化与社会的现实性给割裂开来,似乎觉得只有如此,学校才是孩子的天堂,才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如果你是一名有良心的教师,不知道从你的嘴里吐出的一些话,也不知道你有没有做到。人呐,最可怕的就是自命清高,何况,教师也是一个普通的人,不会如神仙那样可以不吃不喝照样逍遥自在。贾平凹先生在《废都》里写的一个幽默的场景,至今想来都觉得难忘。一群孩子上厕所,发现自己崇拜的老师也在蹲茅坑,不由问道,“老师,你也上厕所呀!”当时,我觉得这些孩子对老师的权威的崇拜有些过了。只不过,经过这么长时间的教学,我接触的教师群体,不是许多人在课堂上故弄玄虚,到了课后又不是那么一回事儿,为了几个小钱在那儿要么耿耿于怀,要么大吵大闹,真正的两面派。

一件事儿的发生都不是平白无故的,如果把这些事儿与周围的一切联系起来,多多少少会挖掘更深的理由。我觉得教育如果硬生生地割裂开生活这活生生的内容,那是对孩子的不负责任,也是对教育本身的一种玷污。人类接受教育的目的不就是为了更好地适应社会吗?如果把眼前的活生生的社会放弃,一味地在故纸堆里畅谈什么理想、人生,我觉得有些不着调,也显得惨白无力。

不知为什么,再怎么爱钱的老师,无论衣服穿得有多品牌,可就是不愿意在孩子面前说一说金钱的那些事儿,似乎说了,自己就不是一名教师了。自然了,这样的认识只能让孩子们对于金钱的判断失去了一定地引导。试想想,一边是老师在那儿喊,人活着要怎么样的超凡脱俗,一边是香喷喷地油炸肉串,好玩的玩具,从实际效果上看,老师的理想主义教育在现实面前自然不堪一击,毕竟孩子的各个器官是有知觉的,他不可能对于闻到的、看到的、听到的没有什么想法。当然了,许多大人,尤其是爷爷奶奶,只要孙子辈有点欲望,就会马上掏出钞票,买这、买那,孩子自然会认为,钱真是好东西,没有它,又怎么会有好吃的,好玩的呢?

我们这样一个国度,在孩子花费方面一般不会有多少吝啬。许多家长为了让孩子有更大的进步,也会用金钱来鼓励。自然,这样的鼓励无形中加深了孩子对金钱的印象,一旦进步了,获得了钱可以自由支配,那是多么开心的事儿呀!小孩子毕竟是小孩子,他们自然不忘在集体里宣扬一番,其他孩子又怎么可能不羡慕?许多孩子自然会采用各种方法,从家长那里得到人民币,进而相互攀比,那种为人民币为努力也就不怎么奇怪了?

有人也许会说,我并没有这么做,可孩子对于金钱还是情有独钟。我想一方面,一个群体里一旦有了这样的现象,孩子难免不受其影响,另一方面,孩子似乎就是大人的影子。一般情况下,大人对金钱有什么样的认识都会在言行举止上表露出来,这对于孩子而言,自然影响深刻。不信,你可以拿出几张面值不同的人民币给三四岁的小孩子,十之八九,孩子都会认出那个面值大,那个面值小,如果你让他们选择,一般的孩子会自然挑选面值大的钞票,智力超常的孩子则会全盘照收。

从遗传学上说,人类祖祖辈辈不就是为了生计而苦苦奔波吗?他们整日里忙里忙外,不就是希望挣更多的钱,来经营一个幸福的家庭吗?也不知这样的要求有什么不对。我们的张校长看到孩子为人民币努力,就固执地认为这是孩子庸俗、功利的判断,也不知有没有认真地蹲下身子,与孩子好好地谈一谈。

人们只关注孩子为人民而努力,似乎很少有人探讨得到人民币为了什么,也许大人会以自己的见解来评判孩子。他们喜欢用一些含含糊糊的词汇来形容这个神秘的世界,自然也会异想天开,觉得孩子写的话有些不靠谱。我觉得苏霍姆林斯基在对待小孩子发生的事儿上值得许多教育人思考。

先生看到一个小姑娘把校园里最美的玫瑰花采摘下来了,并没有像一般的大人那样,认为这小不点怎么能够这样,不知道爱护校园的一草一木,而是蹲下身子,问孩子理由。自然了,小姑娘是为了奶奶能够欣赏到这美丽的玫瑰花,可是奶奶年纪大了,不能来看了。小孩子的心只有真正懂教育的人才会感觉到。

我们总喜欢以标签的形式来评判孩子的行为,似乎很少去想孩子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行为,这恰恰是教育失败的原因。小孩子为人民币而努力,我觉得作为一名老师不要过于大惊小怪,毕竟孩子的世界总是与社会有千丝万缕地联系,只有稍微捋一捋,总会把孩子引导到真正的认识上来的。或者说,孩子本身并没有大人所误解的那样,他们为人民币而努力只不过是出于天真地想法。比如,家里非常贫穷,或者家里出了什么变故,在使用钱方面有些紧张,这自然在孩子心中有多多少少的影响,他们的这样的想法也就不怎么奇怪了。毕竟一个家庭,每天都得非常现实地去处理柴米油盐酱醋茶,又怎么可能离开人民币呢?对于这样的想法,我们的教师不应该批评,反而要给以肯定。俗话说,穷人家的孩子早当家,绕开金钱谈理想,我觉得有些不现实。如果老师以一个普通人的身份来平和地看待这样的事儿,孩子反而会觉得老师真实,不虚伪。

我们也不可否认一些孩子为人民币而努力是出于其他原因,毕竟拜金主义还是在侵蚀每个人的心灵,那种宁愿等待宝马出现的女孩子并不少见,自然了,男孩子的压力也不小,否则,一辆宝马车没有老子娘帮助,也不知猴年马月才能实现。这些想法十之八九都是父母亲或者周围大人的行为给孩子带来的影响,对于老师而言,我们没有办法去充当世界事妈,什么事儿多管,也没有办法管。在我们的一亩三分地里不妨让金钱平和地走进孩子的世界。

记得小时候,我们的老师就没有大惊小怪地评判金钱那些事儿,而是非常朴实地提倡,对于金钱要取之有道,用之有度。现在想来,我真的佩服当时的老师,至少现在,我不会去想挣一些昧心钱,自然也不会花钱如流水,毕竟,普通家庭,生活如溪水长流,没有必要在钱方面过于较劲儿,这有什么不好呢!

“为人民币而努力”折射啥,我看大人不妨在读这则消息时,不要急躁评判,最好照一照镜子,说不定你会默默地承认自己不也在为人民币而努力吗?

让人民币平和地走进孩子世界有什么不好!(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