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谁在让你的心不安宁?

标签:
孩子家庭殷飞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孩子,谁在让你的心不安宁?
这一年,不知怎么搞的,时不时会有孩子走上绝路,至于原因也是千奇百怪,总之是从这个世界上消失了,给身边人的创伤也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弥补,也许上天在警示着什么,可惜的是,悲剧的重演,对于出事孩子的家人而言,一切是昏天暗地,可对于别人而言,只不过是谈资而已,没有在心灵深处有啥触动。
天大不了,大人听说了这样的消息,会感叹,这娃怎么能够这样呢?回过头来,看到自己的孩子稍微玩了一会儿,马上大声呵斥,作业有没有做好,怎么如此不听话,尽知道玩儿……马上孩子闪着金光的眼睛突然变色,那种不合理的教育认识还在折磨着天真无邪的孩子。如此下去,悲剧重演也就在自然不过了。
南京师范大学殷飞教授说得好,孩子的健康成长离不开一个和睦的家庭。然而,控制不了性子的家长总是把和睦的家庭搞得鸡飞狗跳,最终受害的依旧是那些可怜的孩子。整日里吵吵闹闹,可能是工作方面的原因,也可能是生活作风问题,更有可能直接是孩子教育方面意见不统一的问题,总之,一旦孩子处于不安定的家,自然心难以平静,晚上睡不好觉,白天自然昏昏欲睡,又怎么可能把自己的学习搞好?问题是,我们的孩子成绩一旦下降了,家长不是从自身找原因,都会义无反顾地把责任推给了对方或者孩子本人,整日里唠唠叨叨、疑神疑鬼的,只要孩子有点风吹草动,都会变着声音在那儿生气、发泄。
最讨厌的是,孩子失败之后,不知道安慰,不知道帮着一起分析原因,总是抱怨这,埋怨那,似乎只有如此,心里才会得到平衡。说不定,没有几天,自己定的规则又会自然而然地破坏,这是非常糟糕的一件事。我觉得父母是孩子的榜样,这不是嘴上说说的,更主要的是需要自己用行动来加以落实。
为什么许多孩子在困难面前那么的不堪一击,究其原因,我们的大人总是用复杂多变的目光看待孩子的一切变化,实行不撞南墙不回头,不见棺材不掉泪的策略,进而使得孩子没有明确的是非观,在困难面前自然不会镇定,失败是迟早的事情。
妻子班上有个孩子,成绩还不错,就是喜欢跟别人比较,似乎每天,身边的人都抓住自己不放,导致干什么事儿都紧张兮兮的。我觉得这样的孩子,可能父母从小就喜欢把他与其他孩子进行比较,自然了,他非常幸运地一次次取得成功,成了父母眼中的乖孩子,老师也非常地看重。殊不知,这样的学习状态,孩子一旦成绩下降,我没有理由相信家长还会得意洋洋,说不定会沉不住气,自然孩子会愈学愈紧张,又怎么可能再取得更大的进步呢?
这个孩子,在细谈中,我发现,他生怕别人超过自己,一旦有孩子超越了自己,又会觉得过分地焦虑。据他说,考试的时候,对方哪怕翻个试卷,自己都会浮想联翩,更何况山外有山人外有人呢。毕竟,在一个小群体里,小孩子还算有些出色,可是一旦步入不同的环境,遇到了更强的对手,自己一定很难接受新的角色,那时候,打击会接踵而至,糟糕的人生一定会阻碍孩子健康成长。
那些选择抹杀生命的孩子不一定一开始就是糟糕的,可是由于环境变了,自然难以适应,这时候,要么把气转移到别人的头上,要么选择自虐,倒霉的还是一户家庭,一所学校,乃至于牵连到一个普普通通的老师。难怪现在许多老师对待学生束手无策,打又不是,骂又不是,说又不是,不说又不是,反正事情发生了,人们不会反思受害者的家长,也不会想到受害者本身,自然会想到老师在什么方面出了问题,网络上遐想地推断铺天盖地而来,搞得教育主管部门、学校都会跟着受害。
我们的孩子为什么如此脆弱,说白了,家庭不是自己灵魂休憩的地方。我真的非常感动,丁立梅女士可以静下心来,放下手上再忙的活,认认真真地跟孩子进行对话,每当孩子遇到挫折,她不会大声呵斥,而是选择轻声细语,她的那位当警察的老公也不错,一直保持一颗童心,孩子哪怕取得一点点进步,他都会高兴半天,孩子学习停滞不前,他不会选择抱怨、呵斥,人为的制造家庭矛盾,静静地等待着孩子绽放青春的魅力。读丁立梅写的《等待绽放》,我觉得自己离一个合格的父亲还有差距,至少在孩子有些挫折的时候,不会如此的镇定。还好,我喜欢写点东西,自然写着写着,心也跟着有了归宿,看着孩子的目光也会变得热情起来,至少,孩子在不断的努力,真的觉得上天对自己不薄,一切都是缘分。
我觉得有什么样的父母就有什么样的孩子,你的心如果注定了要怎么样,老天爷会自然给你什么样的家庭。孩子其实就是父母最美的结晶,你们关系非常亲密,对待老人非常孝敬,对待别人非常和善,孩子也会跟在后面,慢慢地内化父母的精神品质,为人不会差到哪里去的。
列夫托尔斯泰认为人一旦开始关注生命究竟有什么意义之时,自己的心里疾病也就产生了。只不过,有些人一时想不开,走上了不归路,有些人一辈子都没有找到治理疾病的良药,获得行尸走肉,还有些人,自己有病却不认账,总是觉得别人有病,自然把这样的心理疾病传递给了孩子,就算自己再怎么奔波,也没有办法处理。
其实呀,许多人在不理解生命意义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地把命运交给了虚无缥缈的一切上面,愚昧的人求教于地摊的算命先生,有点素质的人又会皈依宗教,更高素养的人他会借助人类思想的结晶进行深入的思考,从而为人类存在找到合适的理由,这也就产生了哲学。
常常人们在“快乐的猪”与“痛苦的苏格拉底”之间选择,要么浑浑噩噩一生,要么痛并快乐着生活、工作,殊不知,苏格拉底先生本人并不痛苦,他一直以豁达的胸怀看待世界万物变化,追寻着真理,没有丝毫停留的意思。
人活着,就应该更好地安放自己一颗明亮的红心,千万不要让它过于不安,否则,一个人就会变得平庸无比、痛苦不堪。老舍先生笔下的骆驼祥子,本来是一个有奔头的人力车夫,可是,生活种种的不如意最终葬送了一个人的思想,他变得无所事事,变得麻木不仁,充其量只不过是个流浪者而已。
世界上,这样的人似乎没有变少,人没有很好地处理自己与周围环境的关系,要么怀才不遇,要么孤傲特立,要么是个多余人,总之,自己似乎与这个美丽的世界格格不入,又怎么可能有好的人生等待着自己?
一个孩子,他需要大人在前面领路,问题是,绝大多数大人也不知道到底怎样的路才是正确的,自然这样的徘徊心理给了孩子更大的不安,又怎么能够指望孩子健康成长?正因为大人不知道怎样的认识人生,学校的心理咨询室名存实亡,家庭的温馨荡然无存,真的为处于这样环境的孩子担忧。
我们与孩子一直坦荡相处,不需要把一些好的建议埋在心里,妻子非常认可。儿子做完了作业,又在钢琴上卖弄自己的才华,我觉得这才是最美的天伦之乐!(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