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教育无需兜圈游戏文字——顺便说说“园丁说”

标签:
园丁老师红烛一桶水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真的教育无需兜圈游戏文字——顺便说说“园丁说”
教师节前,宁波一名六年级小学生在作文中质疑“园丁说”,其观点在网上热传。他说:“我希望老师像导游,带领我们去游览各种美好的风景,而不像园丁,修剪掉我们不听话的枝丫,最终让我们长成了只会听话的植物。”
殊不知这样的文字游戏并不少见,曾几何时,人们也质疑过教师的“一桶水”理论,抨击过教师的“红烛说”,似乎只要把这样的文字游戏玩到底,教育就能够发生彻底改变一样。其实呀,一个比喻只不过是从一个侧面对主体进行形象写照而已,可偏偏有人愿意小题大做,总会说出个一二三来,这与其说是一种自我反省的形式,还不如说是以一种特别的样子给自己加分。
小孩子质疑“园丁说”,这不能不说,现在的小孩子敢于表达自己的思想,这本身就是一种进步,其实,怀疑生活中存在的道理,只要智力正常,没有谁不会如此。我觉得与其说是一个小孩子灵气,不如说教这个孩子的老师聪明,他知道社会需要什么,一旦发现孩子有如此言论,马上借过来,自然红了自己的微博,也成就了自己的知名度,有啥不好呢。
薛蛮子,这样一位网络红人,也会在无涯的网海中迷失方向,更何况千千万万想一举成名的普通人,传帖子者借助小学生之口成就了自己,这也算是一种另类的表达方式。老师是什么,我们可以用各种比喻来加以形容,这本无可厚非,只不过老是使用比喻来决定一切,又有点不着调。
细细思量下去,“一桶水”固然要讲究水的质量,可是我们也要考虑这个说法提出的历史背景。当时,知识严重匮乏,知识分子刚刚有了喘口气的机会,多少人已经很长时间没有碰书本了,鼓励为人师者要加紧学习,有了一定的专业知识,就可以充当合格的教书匠了。关键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有些人连一桶水都没有,又何谈什么活水、死水呢?
再说说“红烛论”,这也是当时政府太过于贫穷,没有钱来改善教师的生活,一旦发现了李商隐的“蜡炬成灰泪始干”,自然想到教师需要无偿的为孩子的未来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不能不说这样的比喻也支撑了许多人的理想,在一定的时候,给了教育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地动力。
与之相对应的恰恰是“灯泡说”,这也是当下社会,教师自我觉醒的结果。主要指的是,社会给多少能量我就发多少光,强调知识需要金钱来呵护,来维持力量。一旦我们这个群体也在向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滑坡,整个社会也就很难找到理想的生活境界了,浮躁自然会成为当下的主旋律,这不能不说是时代的一种悲哀。其实呀,“灯泡说”也有不合理的地方,大家都知道,灯泡长时间供电或者供电量过大都会损耗生命,也需要明暗结合,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至于小学生质疑“园丁说”,赞同“导游说”,从老师把孩子带到一个个奇幻的知识王国而言,不能不说是一种新奇的比喻。如果我们也来给这样的比喻做进一步的思考,又会发现隐含的问题存在。导游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传授知识而是纯粹奔着赚钱而来,只要是到外面旅游的人都会有这样的经历,一旦导游口吐妙语,你往往要从口袋里掏出钞票,这小孩子没办法体会,大人是很自然想到的。小孩子希望老师是导游存在合理性,有识之士却拿这样的比喻胡乱炒作,就有些不怎么长脑子了。
我看呐,一大群人老是在那儿搞什么文字游戏,以此来度过美好的人生,确实是社会资源的一大浪费。更加可悲的是,一些所谓的教育专家为了迎合世俗也跟在后面起哄,不能不说是社会的一种悲哀。
我想任何一种比喻都建立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之下,不能够脱离这样的条件无限制的想象下去,否则,任何比喻都不会真正意义上描述教师这样的身份。我觉得做教师就应该凭良心说话,不要老是被社会的流言蜚语所迷惑,说你是蜡烛、一桶水,也不要自恃清高,瞧不起别人,质疑“园丁说”也不要灰心丧气,这些玩意不过是一个个比喻而已,何必过于当回事呢?
教师关爱孩子们的学习生活,政府关心教师的生活幸福,社会给予这样的群体合理的评价,我们没有理由悲观失望,这样的教育才会有新的希望,让那些文字游戏见鬼去吧!(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