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做教育专家当如钱理群先生

(2013-07-31 06:24:49)
标签:

教育专家

钱理群

教学一线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做教育专家当如钱理群先生

做教育专家当如钱理群先生

陆陆续续地买了钱理群先生写的《我的教师梦》、《做教师真难、真好》、《中国教育的血肉人生》等书籍,我几乎每一篇都非常认真地读,不为别的,就为先生敢于说真话,勇于站在基层教师的角度审视教育。

钱理群一直以来就是研究鲁迅先生而闻名于世,在退休之后,没有选择躲进自己的辉煌中让后人顶礼膜拜,而是走进基层教育,感受教育发展的脉搏,真正意义上地去了解中国的教育现状,不由得人去佩服。

有许多教育专家,他们一向自恃清高,眼里只有自己没有别人,说起教育就是大肆批判,把老师说得一无是处,至于理论的建构,无非是借助一些外来的或者古代的至理名言吆来喝去,搞得在基层奋斗青春的教师无所适从。

教育专家们应该走进基层,而不是高高在上。最近有些教育类大学敢于同一些基层学校进行联合办学,这是一个好现象,只要不走样,在不久的将来,我们会看到教育将迎来新的曙光。我非常幸运生在这样的时代,我们的学校与南京师范大学联合办学,邓铸教授将成为联合办学的理论指引者,从上次的报告中我发现这位先生是个实在人,一个愿意静下心来做学问的人。

有人说,专家在台上叽里呱啦地乱说一通,让他到基层来干一段时间在说。钱理群先生就是一位敢于吃螃蟹的人,他直接到某中学去任教一段时间,这比一些专家不知要强多少倍。有一些人也叫到基层调查,常常是走马观花式的晃来晃去,听校长做取舍性的介绍,很难直接正视教育现状,导致教育理论与实践相脱节,也影响了教育机构的正确决策。

许多专家在任何场合都在喊要真正实行素质教育,自然为了使自己的理论在当下教育大背景下有一定的生存空间,又提出素质教育并不排斥应试教育,这样的首鼠两端的理论直接给基层的教师带来了麻烦。为什么教育改革举步维艰,不就是这样的不痛不痒的理论造成的吗?

换角度想想,教育专家面对的是一个个教师,不会直接面对一个个教育对象,乃至教育对象背后的一个个家庭,他们不需要为此负责。可是一线教师不一样,他们稍有不慎就会遭受来自社会方方面面的压力。钱理群先生在文章《共同营造扬善抑恶、宽容、宽松的教育环境》提到的杨林柯老师,就是带着一些专家的理想来从事教学的,可惜的是家长并不买账,选择了到校长那儿告状。钱先生称杨老师为“真正的教师”,其实,又有几个人不愿意成为“真正的教师”‘只不过没有用杨老师的方式表达而已。

杨老师从“一切为学生的生命成长负责”出发,带领学生读书,写作,思考,打下基础,养成习惯,并在这一过程中享受快乐,体验生命的意义与价值,这样的行为确实值得肯定。杨老师不简单,每年阅读量绝不少于1000万字,写读书笔记约在8-10万,可以想象,这不是一位简单的老师,他的行为不会建立在夸夸其谈上,钱先生给其高度的评价是理所当然的。

可惜的是,家长并不买账,他们的愿望很直接,那就是让孩子考重点学校,最后上个重点大学,找个好的工作,给家长争面子,给孩子未来竞争添置筹码,自然有了一些自认为出轨的东西,总会非常地惊慌失措,到校长那儿告状也就顺理成章了。

钱先生有了到基层一线做教师的经历,他自然会说一些客观、公正的话,对于一线的教师往往是关爱居多,从不把自己当外人,是我们一线教师的最佳发言人。读先生写的书,本来不平之心也会渐渐平复,毕竟老人家说的都是肺腑之言,没有什么可以挑剔的,我觉得一线的教师都来读一读,说不定你也会有别样的收获。

当下的教育,我觉得更主要地是失去了自信力,就像一个孩子,整日里说他的不是,再怎么有潜力的,也会被这些指责唾沫迷失方向,想站起来都会非常地怀疑。其实呀,教育本身并没有什么,关键是来自社会方方面面地指手画脚,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做文章,着实有点悲剧。

我渴望如钱理群先生这样的教育专家愈来愈多,而不是躲进小楼成一统,钻进故纸堆里论春秋,应该走进基层,跟基层一线教师同命运共呼吸,才能够真正地了解教育现状,做到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这才是教育的幸事,也是教育希望的唯一途径!(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