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课改不能唯成果论

标签:
课改杜威唯成果论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评课改不能唯成果论
小舅子家由于搬迁,夫妻俩到上海的一些工厂去赚钱,小侄儿只能跟着奶奶,也就是俺的岳母大人四处到亲戚家住住,这对于一个一岁多点的小毛孩而言,是一个非常大的考验。
我们这儿平常人家都是以两三层楼房居多,小家伙原来住的地方是三层楼,他睡在最底层)一旦要睡觉了,自然而然地用小手一指,再加上床还是老式的(三面有东西挡住),他误以为这才是睡觉的地方,也就非常快速如梦。
这几天,我们又把他们接过来住,这下好了,小家伙又换了一个新的环境,晚上还是一个劲儿地用小手指指,意思很明确,眼前睡觉的床不是记忆中的地方,哭着、闹着,持续了好多天,搞得岳母大人骂又不是,扔又不是,真的有点无奈。渐渐地,小家伙开始适应这样的地方,睡觉前只要到我们这儿玩一会儿,一切都天下太平了。
其实,小孩子刚刚来到这个世界,普遍地对新鲜的东西充满了好奇,对改变的环境和生活方式也会表现出本能的恐惧,只能用苦恼来缓解一切,做一点稍微地反抗。小家伙刚刚学会走路,也不知怎么搞的,大人过早放手,小家伙跌了一跤,这下好了,每每要走路时都会拿着一样东西,有人搀扶那是最美不过的事儿了。还好,小家伙脚力渐渐强健起来,自然也会跌跟头,但是没有对自己造成什么样的伤害,也变得自信起来,不再害怕,这下好了,在我们这块不大的房间里四处寻找玩耍的东西,玩得满头大汗,显然,适应环境之后,他享受了更大的快乐。
小孩子适应一个新的环境常常需要三四天,这也是幼儿园每每在开学之前,都会安排预备上小班的孩子过来适应一个星期的原因所在。
其实呀,人总在不断地换环境,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工业革命直接打破了很长时间遵循的自然经济发展的状态,导致许多人到工厂里或者农场主那儿去干活,这时候就出现了大批的农民工,也会有许多人失业,更多的人选择了新的岗位,这种适应能力是当前所必须具备的。
人的环境在变化,人的工作方式也在发生变化,十年前,人们还在使用普通的笔记录美好的生活,现在电脑普及了,敲击键盘把记录的速度提高了几倍,这是很难想象的。一个人不选择改变自己,那么环境和工作方式的改变无疑是非常恐怖的,也是非常痛苦的。人只有不断地学习,不断地接受一些新的东西,这才不至于被这个时代所抛弃。每每听到一些人讲当年的故事,我总在嘀咕,眼前的环境适应不了了,只能把过去的辉煌说出来,以此安慰一颗紧张的心。
唯物主义历史观认为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发展,一旦阻碍了生产力的发展,就要发生改革,改革的过程是痛苦,可没有改革是万万不行的,改革过后,无论成功与否,人们总会不由自主地得到一些新的东西,也就会自然而然推动历史前进。
有许多人总是把改革定义为成功与否,殊不知改革的真正意义是对人们的环境与生活、工作方式有没有发生一些改变,只要这样的事实存在,我们就没有必要拒绝改革本身。
学校里每年都在喊课改,有人觉得这样的课改不喊还好,一喊就觉得汗颜,什么鸟运动都是轰轰烈烈地来,糊里糊涂地结束,没有一点值得留恋的地方。殊不知,这种唯成果论恰恰是对课改本身认识的致命错误。
有人说得好,只要这一波波课改,有许多老师成长起来了,他们迅速产生了自己的教育思想,有了独到地方法和经验,这就是课改带来的意义。
杜威先生说得好,改革仅仅依赖法规的制定,或者惩罚的威胁,或仅仅依赖改变机械的或者外在的措施,都是暂时性的、无效的。
其实,当下的改革都是或多或少地具有行政成分在里面,这也是改革本身无奈地需要,毕竟人的本能都不希望改变自己眼前的生活、工作,除非你混得不像个人样,才会铤而走险。人们对改革的态度是暧昧的,没有哪个人原因接受改革过程带来的痛苦,但是几乎每个人都会选择享受改革带来的成果,这就是改革曲折与前进的原因所在。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不要把改革当做洪水猛兽,要敢于担当,敢于接受改革过程带来的痛苦,只有经历了痛苦的涅槃之火的考验,才会真正成为展翅高飞的凤凰,人生也才会更有意义。(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