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干部从走基层出发


标签:
管理者走基层中央民生教育 |
分类: 谈天说地 |
管理干部从走基层出发
一所学校,如果要真正意义上的谋求发展,我觉得管理者的认识和行动非常重要。一个管理者,一旦自以为是,觉得自己过去的辉煌可以创造新的辉煌,这无疑是一所学校的灾难。
管理者需要学会清零,也就是忘记过去的一切经验,踏踏实实地走基层,认认真真地了解自己管理的对象,将心比心,才能够很快地上路。如今中央提出要求广大干部坚持走基层调研之路,同时明确指出,怎么样地走基层,目的只有一条,也就是说要真正意义上走基层,不能走过场,曾几何时,有一些领导,所谓的走基层,无非就是做做样子,到学校里走马灯式的溜达一圈,听到最多的就是学校管理者的好话、大话、无意义的虚话,看到的常常是一些条件好的学校花花草草,建筑物而已。领导的调研意向决定了下面的行动,许多地方政府为了谄媚上级领导,就会花尽血本搞大规模地建设,压根儿不分析本地的学情,搞得老百姓走了许多冤枉路,得到的教育始终与理想有差距。
我不反对地方政府加大投资力度建设一些规模超大的学校,但是这一些需要建立在认真调研的基础之上。有些地方,为了拉动本地房地产,有意无意与一些地产大亨搞合作,建立学校苦了孩子,风光了领导快乐了大老板,老百姓只能很无奈地把自己的积蓄拿出来,甚至举债买一套昂贵的商品房,进而出现了农村的一些学校没有孩子,城里的教室爆满的怪现象。
殊不知管理者,真正想谋求教育发展的,不能单一地去看什么大楼规模,还需要走到每个教师的学习工作生活中去。其实,每个教师,都需要自己的父母官给以信心,就像初春之时,推开门,漫天的大雾,总希望有人在耳边喊一声,说上一句温馨的话,为什么学校里有些人会对管理者存在偏见,除了人的个性的问题,更主要的原因是我们的管理者只着眼于自己工作本身,而忽略了环境里的其他人。
一个人走上新的工作岗位,人之常情,总会有莫名其妙地恐惧感,也会成为大伙谈论的热点,更何况自己还是一个管理者,甚至是大伙的当家人,就像中央两会召开之后,国家有了新的领导人,他们说的每句话,就是穿的什么衣服,拎的什么包,大伙都会非常关注,有人把这种现象简单地归结为社会的浮躁,我不以为然,更多的是人们在拿自己的理想和实现美好理想的领航人传递的信息进行比较,这中间自然会有各种声音,难怪我们的国家提倡正能量。
我是一名教师,更多的关心自己身边的管理者,其实每每看到大伙围着新的领导问寒问暖,总是觉得人的内心深处存在着一种渴望,这种渴望能够很好地得到尊重,这无疑就是新的领导者前进的力量。
其实,我们这个国度,更多的管理者是带着上级给的尚方宝剑来处理地方事务的,他们这些前差大臣常常会流露一种高傲的弱点,也就是拒人于千里之外,这样的冷漠自然会给周围地环境带来一丝丝寒意,不利于自己进一步开展工作。
如果我们的管理者能够拿着一本本子,多到基层走一走,多听听一线教师的心声,少说一些空话,少表态,这比什么都好,反而能够建立自己的威信,从而开启自己新的征程。每每有些管理者,还没有弄清楚自己的管理对象,就急急忙忙地推行自己的管理理念,或者把过去的那一套用过来,自然会犯了刻舟求剑的古典式错误,失败也是非常肯定的。
我们的教育面临各种各样的难题,可以说,这几次两会的召开,一直作为前几名的热点被人们所关注,这也给管理者带来了一定的难度,许多地方领导不愿意分管教育,总认为这样的工作没有成就感,殊不知,百年大计,教育确实为本,这是千秋伟业,不是说,我们共和国的两弹一星专家,更多的是民国教育培养的结果吗,这样的积功德的事儿不去做,这才是浮躁社会的一种体现。
如今,中央在提倡转变工作作风,许多人仅仅把目光锁定在吃喝方面,我认为这只是其中的一部分,殊不知,走基层调研,了解民生,真正地关注民生,这也非常地重要,一个管理者的不作为常常会给国家带来巨大的损失。
不信,看看那些监管部门的不作为,给了美丽中国添了多大的风波,我觉得铸就美丽中国梦,走基层,搞真调研是必不可少的,也是非常有必要的。(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