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母的爱总希望孩子理解


标签:
儿子父母理解天降美食育儿 |
分类: 教育论坛 |
父母的爱总希望孩子理解
儿子一晃已经十岁了,从珊珊学步、呀呀学语,到有了自己的思考,真的在不知不觉之中。孩子对自己的成长往往毫不在乎,可是,作为父母却能够记忆犹新。
每次回家,母亲总给儿子讲述我童年的故事,绝大多数已经记忆模糊,母亲却记得一清二楚,也许人就是如此。其实,儿子对于我的童年特别感兴趣,每次,我提到自己的童年,他总会放下手中的活,有滋有味地在那儿听,似乎不觉得疲劳。
血浓于水,亲情大于一切,每次在家庭故事之中,我们总觉得家特别的亲切。我喜欢隔一段时间找点东西来写写自己的儿子,不为别的,就是希望这样的琐琐碎碎的东西能够永远留存。儿子也希望我们这些成年人能够蹲下身子一起玩快乐的事,哪怕再简单的活,玩上百遍也不会觉得累。
我跟儿子一起在地上爬,一起到操场打篮球,一道快乐的读书,漫步在乡村小路上寻找春天的到来,在组装玩具中探索未知的知识……似乎每天都可以上演非常有趣的游戏。儿子非常兴奋,我也不觉得时间的匆忙,一切都是那么地和谐、充实。
也许儿子长大了,有了自己的想法,许多时候,我总是透过他的眼睛摸索一些不一样的东西,也许做父母的都希望孩子能够平平安安、快快乐乐成长吧。一旦儿子皱紧双眉,我就明白肯定遇到了困难,如果不耐心的交流,可能儿子做梦也会非常焦躁。
人呐,总是非常的忙,有时就是忽略了身边的变化,似乎重复的故事可以麻木自己的心智,一旦有了一些不可思议地事情出现,往往不进行自我反思,而是相互指责,一个和谐的家庭常常会陷入无底的深渊。
在学校里,我们经常会听到有些孩子非常的委屈,大声抱怨,自己的父母只知道唠叨,不能理解自己的痛苦,而作为父母亲,也会满脸疑惑,这些娃咋了,自己怎么越来越读不懂了。曾几何时,彭成老师来到学校,用自己特殊的方式打开了孩子与父母之间的隔阂,整个场面简直就是哭泣的海洋,久违的家的温馨又回来了。
我发现,孩子常常到了三年级就会开始摸索自己的道路,不再过于臣服于父母的权威之下了,我的儿子也不例外,妻子常常会非常焦急,总觉得自己开始不理解儿子,常常会因为儿子发生一些出格的事儿而冲着我发脾气,其实,我又何尝不希望了解自己的儿子。
这些天,我有意无意地跟着儿子去干事,总希望换位思考,能够找到一点头绪。这不,电视里正在播放美国大片《天降美食》,其中有一段对白,警察的儿子要过生日,他希望发明家能够设计一个别样的礼物,一句非常哲理的台词,大意是,父亲总是希望儿子能够理解,自己永远爱着他。此时,我发现儿子也非常的感动,不由得重复了电影里的这句话,儿子紧紧地和我拥抱在一起,那种快乐又有几个人能够体会。
晚上,我们一家人玩得特别的开心,突然儿子的老师打来了电话,一打听,原来是周日老师要上美术录像课,希望靠近的孩子来,我满口答应,却没有注意到儿子的表情。当我们帮助儿子准备好一切,静下心来看书,发现儿子的表情不对,似乎有什么心思,书也读不下去了,一味地在那儿乱翻。
我几次想去说几句,又怕打扰小家伙,尽管也在看书,可脑子里尽想着儿子的事,一边又在飞快地反思自己,是不是自己那儿做错了。毕竟儿子没有像往常一样钻到我的被窝里,肯定自己哪儿做错了什么。
经过将近半个小时的思想斗争,我还是非常耐心地开口说话了,问一问儿子怎么了,他不开口,按照自己的猜想,我觉得肯定与明天的美术课有关系。一点拨,儿子似乎找到了可以倾述的人,眼泪巴拉巴拉地流下来,原来儿子天真地认为自己明天一个人去上课,这是一件多么可怕的事儿,事后告诉妻子,妻子觉得好笑,我却不怎么认为,小孩子有奇特的思维结果一点也不奇怪。一番解释,儿子很快阴转晴天,又开始在我的耳边叽叽喳喳没完没了了。
儿子很快入梦,微微地打着鼾,自己却在不断地反思,看来大人与小孩子之间注定了要不断交流,否则,一切亲情都会那么地脆弱!(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