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者的灵魂离上帝很近


标签:
思想意念生命柏拉图杂谈 |
分类: 人生感悟 |
思想者的灵魂离上帝很近
也不知为什么,我总是有一种意念在吞噬着灵魂,有时从梦中惊醒,似乎要窒息而亡。我不由得努力跟这种意念作斗争,只有行动可以解决这样的尴尬。
一大早,来自内心深处的声音,“唉,别写了,你肯定没有东西可以!”再加上天已经变得异常寒冷,这样的意识似乎愈来愈强烈。一旦有了这样的意识,我赶紧起床,生怕自己会真的躲进被窝,放弃这养成了近两年的习惯。
人呐,只有真正干起来的时候,才会慢慢地驱散这样的不好意念。一个话题,似乎从大脑里瞬间诞生,如果不赶紧抓住,他又会很快回到上帝那儿去了。我没有半点犹豫,很快转动自己的大脑,捕捉自己看到的书籍,联系自己丰富的生活,从而写出一点点有一丝灵魂的东西。
魏书生先生说得好,写自省日记就有如进行道德长跑,你千万不能停下来,一旦有了不干的念头,自己马上会接二连三的选择放弃,这时候,自己养好的习惯就会变得异常的脆弱,乃至消耗殆尽。我常常发现,有些人写点东西,会犹豫再三,生怕自己生疏的笔触会带给自己无尽的麻烦。书生意气,没有一点活气,只知道参照别人的东西,做无谓的拼盘先生,这样的写作又有什么价值可言。
我觉得柏拉图先生之所以能够成为苏格拉底得意的学生,那就是因为先生能够坚持思考,不断地丰富自己的哲学体系,从而超越自己的老师。当你在不断重复一件看似简单的事情,一旦成为了一种习惯,别人就会感觉你的伟大,似乎不可思议。不积硅步,不能到达千里之外,也欣赏不到千里之外无限风光。我总会鼓励自己,写下去,说不定后面会有更加伟大的东西在等着自己。
有时候,自己产生一个非常普通的话题,可是写着、写着,一切都变得异常的深刻,全身心只知道在不断得拨动琴弦,弹奏出非常美妙的音乐。
有些人,似乎天生就是那么的小心翼翼,总把一些专家的话奉为金科玉律,不敢写一点东西,似乎不把这个领域的东西读完,就没有资格说个一二三一样。诸不知,中国人的思维本来就具有模糊性,在同一个领域,你看到五花八门的东西,似乎都有道理,似乎又是那么的不堪一击,如果自己没有一定的判断力,一切都会变得非常的模糊。有人曾经说,本来自己还是非常清晰研究什么东西,可是读了许多书,自己就会无从下手,似乎没有了研究的勇气。
我一直在思考,人类一旦产生了思维,拥有了光荣的文字,就会产生非常伟大的思想。无论是古希腊的先贤们,还是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先生们,他们似乎都有那么强的思辨能力,可惜的是,这样的思维传统,在泱泱五千年的中华民族发展中,变得非常地衰弱。西方人成为世界发展的弄潮儿,在一定程度上继承了古希腊学者们深入思维的习惯。
我们的四书五经,那么多的人给注释,就是没有更好地发展出新的思想,甚至有人会大言不惭的说,古人把人间的道理都说尽了,没有必要在进行深入的思考了。人呐,总在自高自大中麻木的豪言壮语,尤其是那些有发言权的达官贵人或者专家学者,这样的言论无疑让我们没有了更强的思辨力,总是安于现状,结果只能是落后。
环顾四周,我们总是干什么事情半途而废,没有一点延续性。一项工作,布置起来,轰轰烈烈,过程呢,总是那么的敷衍了事,结果只能是草草了事。许多人常常感叹,我们的创造力总是那么的不尽如人意,可惜的是,这种感叹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行动总是那么的苍白。这样的言论巨人,行动的武大郎,又怎么会创造人生当中伟大的奇迹?
我真的应该感谢自己拥有一些书籍,每天毫不例外的翻阅他们,总会有一定的收获,似乎没有比要选择退却,除了前进还是前进。一大早,天还没有亮,我已经在电脑前倾听音乐,敲击键盘,梳理自己的灵魂,这时候,天上,地下,真正只有自己了。一溜烟的写下去,没有什么可以阻挡自己,有说不出来的畅意。
伟大的生命呀,你能够在茫茫宇宙诞生,这本身就是非常神奇的事业,一旦,你真正的学会了思考,你真的离自己神的力量不远了。我觉得一个人,持久的思考,他离上帝真的很近、很近。(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