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是谁毁了我们的创造力?

(2012-12-01 07:27:28)
标签:

思维

朱熹

孔子

苏格拉底

杂谈

分类: 人生感悟

是谁毁了我们的创造力?

是谁毁了我们的创造力?

读书人总喜欢讲一些读书方面的事情,似乎有说不完的话题,整日里泡在书堆里,想不谈都难。我一直非常困惑,有些人怎么愈读书愈不能明事理,人心变得异常地自私、虚伪、无聊,也许读书真的有自己的一套。

孟子曰:“尽信书不如无书”,可这样的话,能真正实践的人却少之又少。他们不喜欢站在巨人的肩上看得更远,而是拜倒在圣人的脚下,小心翼翼地求证,生怕得罪圣人,自己渐渐地失去了本来的一切,只是个思想传播者,而不是新的思想的建立者。

我真的挺羡慕春秋战国时期那百家争鸣的盛大气象,那时,几乎许多有学问的人,不同派别的也罢,师徒相承的也罢,都有不一样的东西。人与人之间,可能因为战乱的原因,更多地在思考怎样的人生才能更好地活下去。天、地、人得到了更好地和谐发展,这是人深入思考的根本。

我常常痛惜,秦始皇先生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不惜焚书坑儒,这让多少鲜活的思想不再大踏步的快意发展。汉武帝生怕知识分子扰乱人心,推行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文化思想主张,也不知我们的历史学家怎么想的,总在大讲特讲这样做怎么样有利于中华民族的统一,诸不知,这样做暂时搁置了争议,皇权制度不再受到威胁,然而人们愈来愈不敢有什么思想。汉大赋,一味的铺张声势,一味的华美词语,完全是文人谄媚集权的表现,难怪读曹氏三父子、建安七子之诗,不由鼻子非常酸楚,竹林七贤中绝大多数人宁愿整日里酗酒,不愿意看到这个黑暗的集权社会。思想一旦变得单一,这样的民族就会思维僵化,没有了半点活气。

最可笑的莫过于许多大学问家把朱熹先生捧上了天,似乎无所不能,宁愿做看门狗,也不愿意全面审视先生的思想。最可怕的是后辈之中,同姓的洪武皇帝竟然把他注释的四书五经规定为读书人必读之书,从此,读死书成了许多钻营文人晋升的最佳途径。吴敬梓先生笔下的读书人,又有几个能够独立的思考,要么是满口之乎者也,要么是故弄玄虚、招摇过市,要么是虚伪应承、丧失本真……就连那些所谓的正面人物,也只能说这玩意不好,至于为什么不好,也没有进行深入的思考。

在这个窒息的社会里,偶然有如戴震这样的人,问一问朱熹到底怎么知道两千年前孔子的思想,可惜的是老师没办法回答,毕竟这个课题从来没有思量,天大不了说一句,孺子可教也、没有传承性的思维接力,许多思想家都被贴上了固有的标签,没有任何发展的迹象。苏格拉底是幸福的,他的学生柏拉图发展了先生的思想,柏拉图是快乐的,他的学生亚里斯多德明白“吾爱吾师,吾更爱真理”这句话的真谛,很好地发展了老师的思想。亚里斯多德也是伟大的,他死后,有许多后辈不断地思考,创造出更加伟大的思想,直接推动了整个西方社会走向主宰世界的舞台。

我们的春秋战国贤人们,他们的思想歪歪扭扭的传下来了,许多人还在相互指责,自己是正宗的,别人是歪魔邪道,就是不敢跟自己的老祖宗叫板,建立自己伟大的思想体系,这是我们这个民族之所以没有很强创造力的原因所在。

我们的小孩子,许多大人衡量这个孩子聪明与否,似乎只在记忆力上更多的关注,很少从思维力上去讲究。读书,再读多少书,没有一定的思考,这样的书还不如不读。钱钟书先生,只要是有文化的人,都会略知一二,为他的学问所倾倒,殊不知,先生是很悲哀的,我发现先生仙逝之后,几乎人人都在说先生写的东西如何高深,就是没有如先生一样,不断地思考,古人这样说对吗,学问似乎到了先生这儿就结束了,这是一件多么遗憾的事情呐。

也许,我们从小就是接受老师知识的人,很少有人怀疑老师这样说对吗,如果有哪个孩子提出反对意见,整个课堂都会哄堂大笑,老师觉得丢了自己的面子,学生觉得好玩,殊不知,一个有创造力的孩子从此消失。

试想想,一个人是站在无数书籍之上看世界,一个人是背负着千百年来的书籍去艰难地了解世界,谁能成为未来的主宰者。亚历山大挥剑斩乱麻,缔造了一个强大的帝国。书里书外,我们没有理由不进行深入的思考,只要如此,我们才会赶上世界前进的步伐!

醒醒吧!可怜的人们!(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