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动态性奖励激发孩子成长

(2012-11-07 06:42:09)
标签:

奖励

孩子

学校

动态

教育

分类: 教育论坛

用动态性奖励激发孩子成长

用动态性奖励激发孩子成长

天渐渐变冷了,树上的叶子渐渐变黄,又快速地随风飘到地上,月光下,似乎寒气更加逼人,赶紧回家,不想停留,尽管“落叶满长安”的风景是那么的具有诗情画意。

儿子正在做作业,小家伙的耳朵挺灵光,赶紧放下手上的笔,很兴奋地拿出一张喜报。我走近一瞧,原来是表扬他课堂表现好,我一脸的疲惫,这时候荡然无存,毕竟儿子的成长一直是自己特别关注的。一个男人,无论他在社会上是什么样的角色,就是天皇老子,也要爱自己的父母亲,爱自己的妻子儿女,否则,家不可能有温馨,社会不可能产生和谐。

我有些不知足,也许是好奇。儿子说,班上一共有四个同学得到奖状,两个得的是课堂表现方面的,两个是得的劳动方面。我细细一瞧,学校在激励孩子发展方面还真的下了一番功夫,在橱窗里贴上了优秀的班级学习小组,据校长讲,这里是孩子看得最多的地方,在相片里的特别自豪,不在相片里的特别羡慕,那些日子,儿子既兴奋又有压力,连走路都特别的带劲。这次,儿子又在课堂上表现好,作为家长,我怎么能不感到自豪。

一项奖励,孩子经过千辛万苦,千万别小瞧这小小的纸片,小孩子却特别看重,在家里折腾着贴在那儿最亮眼。我不由得对孩子的奖励发生了兴趣,毕竟这是关系到每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问题。

我觉得奖励也是一门学问,过多没有分量,过少又没有希望,这个度很难把握。一旦人人轻而易举就得到奖励,这容易给孩子们一个错觉的,那就是付出不需要太大,奖状总会来到我们身边。只有在幼儿园的小朋友,我们可以大面积的奖励,年龄小,刚刚面对社会,需要老师在后面鼓励。等到了小学,这样的奖励应该变少一些,项目可以多,但人不能太多。

有一个初中老师在交流中不免感叹,自己发了许多奖励,可孩子们并不买账,照样调皮捣蛋,照样不思进取,有一次,刚刚发了奖状,自己刚刚离开,就有孩子来报告,有许多孩子把奖状折成了飞机,在教室里玩耍,搞得自己哭笑不得。

我觉得,奖励可以是班级的,更应该是学校统筹的,需要全校一盘棋,否则,奖励的档次就成了问题。试想想,一个孩子,如果对奖励不再当回事,那对于一个班级的管理是多么可怕的概念。我觉得奖励应该建立在规则的基础之上,不是任意的想给谁就给谁。同时,有奖励就必须有惩罚,一味地奖励,或者一味地惩罚,都很难保证规则的正常运行。

可惜的是,在我们许多学校,奖励具有上级指派性,不是学校长期的规则自然产生的结果,这样的奖励完全是任务式的,一旦评完了,就没有了后续工程。我们没有办法让上级一些部门围绕学校的工作来设置奖状,但是,作为学校,一定要有预见性,不能草草了事。作为班主任,面对学校给的荣誉,我们千万不能急着赶任务,而需要真正的结合民意和任课老师的意见,在孩子选举的基础之上,老师再进行正确的取舍,这样的奖励才会有导向性。

糊里糊涂拿到奖状,稀里糊涂地被老师批评,这一些都是没有清楚赏罚必须建立在规则基础之上的。我们每接一个班,都会或多或少地建立一定的制度,这不仅仅是墙面上的事情,需要跟奖惩结合起来,否则很容易模糊孩子的价值观、是非观。

我觉得,孩子的奖励应该是可变化的。比如,学校设立流动红旗班级,不是仅仅制几面红旗就了事,还要定一些规则,设立一定的目标,否则,每一个班级无法进行操作,更没有努力地奔头,同时,还要有长效性,那就是这样的红旗是可以流动的,这就决定了一个班级可以阶段性地取得成功,但是对于其他班级也是一个触动,一旦所有的班级都在积极奋发,这个学校的班风、学风自然而然上一个档次。

学校也好,班级也罢,我不反对设立结论性的奖励,但是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最好多设置一些动态的奖状,这样的奖励既是对努力向上的孩子的一种肯定,又是对其他孩子的一种激励,这样的奖励才能发挥持久的能量,激发孩子们向好的方向前进。(钱永华  图片摘自百度)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