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该如何听专家的讲座


标签:
教师培训专家理论实践 |
分类: 教育论坛 |
我们该如何听专家的讲座
暑假来了,各种各样的教师培训也迅速展开,这种快捷地培训在一定程度上能提高许多老师的素养,但是如果用一种不正确的心态来听专家讲座,那么这样的培训往往效果会比较差,甚至会出现副作用。
国家每年给培训的费用非常多,可以说,这种花样繁多的培训无论在何处举行,我们的被培训人不加以重视,这些培训就会如高空中吹笛子,没有实在的意义。
参加培训的教师都知道,每年,我们都能听到一些新鲜的东西,无非就是对过去的课改实践的部分否定,或者讲述一些新奇地理论,可是,这些跳跃式地培训内容,对于在一线的教师而言,真正化为行动的那是少之又少。
原因很简单,我们的许多专家,他们偏偏相信一些数字,或者过于迷信建立一些理论,至于有没有实战性,这谁也很难说得准确。只要仔细听的人都会发现,许多专家他们也是凡人,在讲座中举的一些例子往往是多年前传承的最典型的例子,或者是最近吵得非常凶的一些神话,几乎开口就讲杜郎口,闭口也谈衡水,似乎不谈这些自己的讲座就不时髦。至于他们的理论,更多的是介绍西方的一些先进的教育理念,这些洋理论到底符合不符合中国当前的教育实际,我们的专家心里也未必有底,他们也无需负责任。我想,如果我们的培训也应该有一定的考核措施,多讲究一些理论的时效性,而不是现在跑场子式的作报告,至于小费,肯定也很丰厚,否则,又有几个人愿意冒着高温在这儿讲得吐沫横飞。正因为这样的培训没有任何的压力,专家完全可以信口雌黄,或者为了自己的讲座变得精彩,就过于注重一些观点的标新立异,搞得下面的听课者如梦如痴,云里来雾里去。
这样的培训,老师们只能选择走神式的听讲,否则脑子要膨胀,两眼要发酸。这时候连续地听讲座,往往能激起大伙兴趣的就是那些新奇的理论,或者一些信口雌黄的话。这样的不经过实践的言论,一旦老师在实践中发现实用性不强,这时候,他们往往迅速调整,毕竟没有哪个老师敢拿孩子的未来开玩笑。这就导致一些本来认真的老师,等到培训的时候,也会愈来愈不重视。
我们的专家们就会埋怨学员们学习不认真,我们的学员就会抱怨专家们理论不实用,这种培训双方的断裂,无非是浪费了许多钱而已。难怪有老师说,每年都讲究培训,听来听去就那么回事,听的时候激情跌宕,一旦用起来又寸步难行,还不如在家里多看一些书呢。
我觉得培训怎样才能有效,最好的方式就是专家和学员们平等的坐下来,围绕一两个话题进行面对面零距离的接触,这时候,培训双方都是知识的主体,在这谈话中,我们能领略到专家的先进理论,更能看到老师们在教学工作中的困惑,这种理论与实践的激烈碰撞,往往能出现双赢的局面,一旦某种理论内化为教师生命的一部分,这种骨子里的素养提升才能最直接的运用到教育教学中去。
可惜的是,我们的教师队伍过于庞大,我们的专家也过于忙碌,这就导致这种面对面的谈论变得不可行。这时候,作为想提升自己素养的老师,我们最好的方法就是学会在心里跟专家辩论,不要迷信专家的理论,更不能全盘否定这些先进的理论。一个人,只有敢于跟专家们平等地在内心对话,才能学得很多东西。我有一个习惯,那就是听完专家的讲话,在听讲的过程中把一些精彩的东西记下来,等到回家之后,在进行适当地整理,最后,也就是最重要的环节,那就是写下自己辩驳的文字,这是培训内化最重要的步骤,否则,那些听讲都会化为乌有。
这样反反复复的听讲、内化,自己的理论素养也就提高了,这时候再买一些与时俱进的理论书籍,静下心来看看,如此的暑期充电才会更有效地进行下去,并能更好地铸就自己精彩的教育人生。(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