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卢梭的无为管教方法


标签:
卢梭爱弥儿无为管教孩子家长 |
分类: 教育论坛 |
试论卢梭的无为管教方法
在卢梭的教育论著《爱弥儿》里有这样一段话:“不按照成规来管教你的学生,要放任无为才能一切有为。作者也承认,这个办法不能显示自己的才华,孩子的家长也未必喜欢,但这是取得成功的最好办法。
作者列举了几个自己实践的例子,最有意思的是,一个小孩子,他非常的自我,喜欢给别人发号施令,他不喜欢别人拒绝。作者并不吃这一套,在他玩得起劲的时候,提议去散步,可这孩子不愿意,甚至不理睬。等到第二天,小孩子想出去散步,作者装出很忙的样子,也像小孩子一样,坚持拒绝,小孩子想尽办法要作者屈服,甚至以一个人散步不安全为由加以威胁。这下好了,小孩子带着十分的困窘硬着头皮走上了大街。作者并不是不管,而是选择了一个孩子不认识的人在后面关注,面对路两边的人的指指点点,小孩子感到非常的狼狈,连头都不敢抬一下。其实,这件事,作者跟孩子的父亲事先就进行了沟通,确保教育的一致性。小孩子从那以后,就再也没有吓唬过作者,说一个人出去,也不需要作者去带着他。
其实,在现实生活,我们会碰到许许多多这样的孩子,他们从小就是家里的小皇帝、小公主,不围绕他(她)来做,马上孩子使用各种手段,满足自己吆喝别人的快感,他们不知道感恩,很少有关爱别人之情。
记得有一位家长,看身份显然是爷爷辈,他很自豪的讲述自己孙女的故事,在家里,哪怕一个凳子被爷爷奶奶碰到了,她都会坚持让爷爷奶奶扶起来,任何一个人帮忙都不行,至于自己,完全是决策者,不是行动者。乃至这样的习气到学校也不改一下,偶尔,老师把她的凳子跟其他孩子的换了一下,她满脸愤怒,苦着脸要把原来的凳子换回来,更可怕的是,不要其他人,而要老师把凳子换回来,爷爷奶奶、其他同学都不行,所谓的得理不让人,爷爷是包含着赞赏的口吻叙述这件事,多少有些令人遗憾。
在我们这个国度,爷爷奶奶往往是小孩子坏习惯形成的温泉,只要小辈们有什么要求,无论对与错,只要小孩子高兴就行了,乃至小孩子一切以自我为中心,哪怕一点委屈,都会搞得翻天覆地。试想想,这个小孙女,在家里凌驾于爷爷奶奶之上,在学校里让老师屈服于自己之下,完全是不可一世,尽管考得好的成绩,可这样的性格显然不利于孩子终身发展。
卢梭先生是幸运的,他碰到了有教养的小孩子的父亲,可以跟他保持教育观念的一致,只要有哪个大人唱反调,一切无为的管教也是徒劳无功的。在《爱弥儿》里作者也讲了自己用这种特别的方式管理一个小男孩,可是,小男孩的母亲不答应,作者只能放弃,显然,这样的无为管教是有条件的。
如今的教师,他要面对各种各样的家长,有些家长通情达理,理解老师的一片苦心,也有一些家长,他们溺爱自己的孩子,生怕孩子被轻柔的风吹倒了,只要孩子稍有不如意,马上找老师理论,这样的教育不一致性,导致了许多老师在孩子的心中威信大减。
教育不知在管教孩子,相反是在刻意的迎合家长的淫威,这是目前教育的悲哀。我们常常看到这样的情形,许多家长和孩子,自己一旦失败了,不去反省自己的努力程度,而是把一切都归罪于学校的管理不当,教师的不负责任,这样的自我为中心,又怎么能保证一个良好的教育环境,恐怕卢梭先生在世,也会直皱眉头。
再说了,许多孩子,从小就蛮横无理惯了,你这时候再怎么无为也是无效的。我们有时并不情愿发号施令,以暴制暴,可是,面对这一群孩子,许多老师只能采用这下而又下的方式,搞得孩子们见老师如见鬼,在家无法无天,在学校规规矩矩,不敢有一点声响发出。这样的两面派是小孩子根据不同的环境进行的不同对策,难怪进入社会,每个人都戴上了虚伪的面具。
我觉得,作为家长,我们完全可以采用卢梭先生的管教方式,不要动不动什么都满足孩子,有时适当的无为反而能增添更加和谐的家庭氛围,这又有什么不好?(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