傻子、奴才我们不必在意


标签:
傻子奴才唐玄宗自卑邹忌齐威王文化 |
分类: 谈天说地 |
傻子、奴才我们不必在意
有一个故事,两个人在争论三七是等于二十一还是二十四,谁也说服不了谁?没有办法,两个人只能找县太爷来处理。县太爷挺有意思的,他没有打二十四的人的板子,而是把板子送给了二十一的人。
刚开始,我还有些纳闷,可仔细一想,县太爷做得对,打得数正确的人有理。如果一个人连三七二十一都搞不清楚,你还在那儿绞尽脑汁,口干舌燥的较劲,这不是典型的二百五吗?不打才怪呢?
鲁迅先生曾经写过一篇文章《聪明人与傻子和奴才》,再次拜读,我发现先生文章的时代穿越性太强。世界上,有许多的奴才,他们在主子面前摇头摆尾,等到主子不在,又会找一些场合大倒自己的苦水,希望有一两个傻子跳出来,把自己想做而不敢做的事完成,自己再来个卸磨杀驴,从而达到名利双收的美好结局。
偏偏有些不长脑子的人,他们逞一时之勇,敢为天下,没头没脑的在那儿撞南墙,害得一家人在那里喝西北风,跟着遭殃。我们最怕这两种人,一种是傻人,另一种就是奴才。
傻子得罪人从来自己都不知道,这类人,讲话很少经过自己的大脑,一根筋到底,很少有回旋的余地。生活中,我们常常见到这种人,总喜欢非常挑剔的看待世界,哪怕世上有一点点动静,他也会夸大其词,满脸忧郁,搞得周围的人都跟着晦气。
我们很难从这些人口中获得肯定的词汇,整日里牢骚满腹,总认为自己生活在苦难的旧社会,每个人都在想办法对付自己,就像鲁迅笔下的狂人一样,如履薄冰。你跟他聊天的时间长了,次数多了,自己也跟着变傻。如果是老师,总认为自己的学生一代不如一代,孩子们也是越学越松劲。如果是领导,那简直是下属的灾难。他每天都在怀疑别人,生怕自己被算计,做起事情来,没有一点自信,搞得下属无所适从。这类人,你最好离他远一些,否则,说不定你的一些善意的话也会从他的嘴里变味,自己不是神经病也会成了神经病。
另一种人,那就是奴才,他们是典型的势利眼,很少有自己的是非观。他们跟傻人不一样,傻人不仅会贬低世界,也会贬低身边的每一个人,似乎任何一个人都不怎么样。奴才可不一样,他们的目的性很强,只要是对自己有利的,哪怕是一堆狗屎,也会说成黄金。谁让这堆狗屎能给自己带来美丽的花朵和丰富的食物。
当官的身边,我们常常会看到这些奴才的影子在晃悠。他们的面部表情非常丰富,遇着对自己有好处的官,非常喜欢卖弄自己的风情,给你送来和煦的甜言蜜语,千方百计的夸你,把你捧上了天,直到捧杀你为止。这种人,我们通俗的讲就是过去抬轿子的人,他们说白了就是寄生虫,主人快乐了自己也跟着享福,无论主人对还是错,只要把事情办妥了,自己就能捞许多的好处。
唐玄宗,这样一位风流皇帝,也会在情色和阿谀奉承之下,迷了自己的眼,等到安禄山在河北对天一呼,自己只能灰溜溜的逃亡,那时的老人家心里一定不是滋味,宠爱杨家人,作了丧家犬,不亦悲夫。
自古以来,奴才真的数不胜数,而且子子孙孙无穷匮,你稍不留神,就会成为捧杀的对象。人呐,最大的悲剧就是自己不能清楚的认识自己,总希望自己能够呼风唤雨,做拯救世界的英雄。这时候,那些奉承之辈就会时时刻刻的在你面前吹捧,搞得你晕头转向,也信以为真。一旦官瘾十足,就会无药可救,荒唐的事也就自然而然的跟着到来。
战国时期的齐国邹忌,这位先生就很了不起,他就能认清自己,会用自己的头脑进行思考,明白周围人说话的原因,也就不会失去方向。齐威王有这样的帮手,那是前世修来的福气。
我们身在红尘中,每天都会见到形形色色的人,千万不能因为傻人的满口贬低而自卑,也不能因为奴才的赞美而自得,学会冷静的看待自己,做一个真正主宰自己命运的人。(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