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孩子作文讲自己的故事


标签:
孩子作文朱自清史铁生老师故事教育 |
分类: 教学天地 |
让孩子作文讲自己的故事
学校重新分班,尽管有几个老面孔,大多数孩子都是新的白纸等着自己去描绘。我憧憬着孩子们美好的未来,不由信心满怀,可看了他们写的第一篇作文,有如喝了凉水一般。
孩子们的作文题目尽管是《我心中的太阳》,可是我却两手冰凉,一直凉到脚后跟。再加上外面寒风凛冽,很难感受到冬日阳光的一丝暖意。我不由总结起这些作文的差距来,看来“路漫漫其修远兮”,自己必须在追梦的道路上寻找新的方向,否则又何谈什么教育人生?
孩子们的作文除了几个有灵性的,绝大多数都是东一写,西一写,为赋新词强说愁,有凑字数的嫌疑。每翻一本作文,看着那些毫无整体思想的文字,就像面对要倒的危墙一样,生怕他们砸了人。我感觉读这些文字有些浪费时间。孩子们似乎不知道如何着笔,他们在过去老师的帮助下,已经积累了很多的词汇以及大道理,可是就是没有了自己的思想,更没有了自己的人生。
有几篇文章还能清楚的写一些事,可根据多年的经验,他们写的故事压根不是自己的,都是借鉴作文书上同龄孩子的。这种一写作文就想着优秀作文书,不注意收集自己每一天的感受,又何谈作文的无限生命呢?作文水平提高也只能打下一个大大的问号了。
也许是老师让他们背的东西太多,出口就是名人名言,写下来的就是名人故事,可是自己又是吃了东西没有消化,写出来的东西既没有感情,有没有细节的真实,难免会出现文章杂乱无序的问题。
如今,老师们急功近利,都想用一两个月的时间,把一些写作方法都教给孩子们,结果,孩子们从会写作文开始,就一年又一年重复听不同老师讲述同样的方法,至于提高写作水平,我不知有什么效果。更可悲的是,老师们误解了词语积累的含义,他们天真的认为孩子们只要记住了大量的词句段,写起文章来就能得心应手。诸不知,孩子们没有养成收集自己每天感觉的习惯,再背多少好词好句也惘然。可悲的是,我们有几位老师能坚持每天写自己的东西,他们也很难体会写作的艰辛,孩子学不到什么也就自然而然了。
初中《语文课程标准》上明确要求孩子们写记叙文,写一些简单的议论文和说明文,可见记叙文是初中作文教学的基础,说白了,也是高中写议论文的基础。如果一个人连一件事都讲不清楚,又何谈把某个现象叙述去准确,又何谈有深度的去议论天下大事?
其实,孩子们都有讲故事的潜质,他们从小都喜欢围在电视前看动画片,接着手舞足蹈的把看到的故事绘声绘色的介绍给自己的小伙伴。一切文学作品都是根源于诗歌和讲故事,许多优秀的文章,都能讲一些耐人寻味的故事,注重语言的音乐美。
面对这样一群装了一肚子的词句的孩子,我不想埋怨什么,不如想办法让他们真正走进写作的大门。我决定从叙写一段自己的故事开始,明确一件事的时间、地点、人物,讲述一件事的来龙去脉,表达自己的意味深长的人生感悟,享受生活带给自己的无限充实。
翻阅一些感人的叙事散文,无论是朱自清的《背影》,还是史铁生的《秋天的怀念》,他们之所以非常感人,就是写作者饱含深情的在絮叨自己的长辈的故事,读来荡气回肠,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人活着,都在寻找美丽的康庄大道,作为老师,我们有什么理由不为孩子们指明前进的方向,共享教育带来的无限快乐?(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