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关注贾代儒的教育失败


标签:
贾代儒红楼梦贾雨村贾宝玉甄宝玉林黛玉教育 |
分类: 教育论坛 |
冷眼关注贾代儒的教育失败
在《红楼梦》里,有一个老师,她就是林黛玉,懂得循循善诱,善于推荐有用的诗词,再加上碰上了一个力求上进的学生——香菱,给大观园诗社增添了异样的风采。也许是贾雨村教育得法,也许是林黛玉领悟力强,反正林黛玉这位老师当得如鱼得水。
我发现一个老师能否成功,关键是有没有结合学生的特点以及心理年龄进行教学,只要看看贾雨村跟冷子兴的一番天地生人的宏论,我们就明白了这位奸雄的教育秘诀,难怪贾政经常要求贾宝玉跟他老人家来往,学一学经济之道。连活泼可爱的史湘云也认为贾雨村之流的独到之处,可惜宝二爷不领情,一味的在胭脂粉末队里瞎混,还得林黛玉常年流泪,薛宝钗唉声叹气, 王夫人无奈。
其实宝二爷关键是碰了一位独到的启蒙老师——贾代儒,没有碰到贾雨村。记得《红楼梦》里后四十回,有一个片段,那就是贾宝玉非常兴奋的遇见了甄宝玉,没想到甄宝玉竟然会八股文,一味梦想着自己能中举人,贾宝玉非常失望。许多红学家对这样的情节大加鞭笞,大讲特讲作者压根不会这样构思。如果你细心读这本书,你就会发现这样的情节也不突然。甄宝玉和林黛玉都是贾雨村的学生。只要看看林黛玉初进贾府,那种步步留心,时时小心,事事谨慎,这不就是贾雨村教育的结果吗?因此,林黛玉在后四十回中有劝宝玉不要片面理解八股文章的片段,我们能清楚地看到贾雨村善于为人之师,不愧是多年的读书郎,考场上的老将。
回过头来看看贾代儒,他老人家一开始教育目标不明确,一味的教“呦呦鹿鸣,食野之苹”之类的《诗经》里的玩意,小孩子的判断力并不强,出现了李贵这样的跟班读出了“呦呦鹿鸣,荷叶浮萍”的笑话,连贾政都委婉的指出,什么《诗经》古文,哪怕再念三十本,也都是掩耳盗铃,哄人而已,还是先把《四书》讲明背熟要紧。
可惜这一开始的路子就走错了,再加上这一群小孩不知老师的一片苦心。老师一旦离开,就称起大王来,搞得书塾乌烟瘴气,什么笑话都出来了。也许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瞧,那不成器的薛霸王,只喜欢跟一些俊俏小伙眉来眼去,全没心思念书,贾代儒压根不管。
秦钟,一流的人品,据贾宝玉描绘,可惜也不咋的,跟贾宝玉两情相悦,互为男风之癖。也许是受《诗经》的启蒙,勾搭上了馒头庵的智能儿,只图人生享乐,不顾家国天下事,荒废了一生。正如他临终前跟贾宝玉所说:“以前你我见识,自以为高过世人,我今日才知道自误了,以后还该立志功名,以荣耀显达为是。”
至于贾代儒自己的孙子——贾瑞,那是典型的失败案例。在书塾里,跟薛蟠为伍,一味的徇私,没有一点正义感。到宁国府为客,碰上了凤姐儿,妄想占为己有。不顾凤姐几次的劝谏,直到死之前,还不悟自己为什么会昏惨惨把命送去?贾代儒不能反思自己的错误,反而怪疯道人的风月宝鉴害人,不觉有些好笑。
至于贾宝玉,一门心思的讨厌经济之学,不顾警幻仙子的谆谆教诲,不体恤贾政的痛心鞭打,忘却秦钟的死前留言,在这风风雨雨飘摇不定的末世,贾府落得个大地白茫茫一片也就很自然了。
仔细审视贾代儒的教育,我认为用失败来形容并不为过。由此看来,什么样的教育造就什么样的人才,只要读一读《大学》里讲的“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始终,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又有谁敢随便漠视儒家教育的伟大呢?(钱永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