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方腊同舟共济没有结果


标签:
宋江方腊水浒传替天行道任人唯亲文化 |
分类: 文化漫谈 |
宋江、方腊同舟共济没有结果
最近,在各大电视台正在热播《新水浒传》,跟老版《水浒传》相比,这里的人物,尤其是反面或者不重要的人物都经过了处理,变得有血有肉,场面也是相当的火爆。
其实,读罢一百二十回本《水浒传》,我们往往遗憾于宋江为什么要归顺朝廷,而不能跟江南的方腊联手,一起打到东京去,自己好做新朝的开国皇帝,否则就是淡出个鸟味了。可惜宋江征讨方腊,尽管取得了胜利,却也十停损了八停,活着的弟兄也是情在心离。鲁智深坐化、武行者出家、燕青退隐江湖、李俊、童威、童猛流落海外,自己也没有逃脱被奸佞杀害的命运,可以说命比田横还惨,谁看了都得悲伤!
有好事者不忍如此结局,又写了《后水浒传》,写剩下好汉的英雄行为,诸不知一百零八将油灯将枯,面对“兴百姓、苦;亡,百姓苦”的人生顿悟,他们被拿出来满足读者的口味,确实有些残忍。老板《水浒传》的导演也深受影响,编出了燕青跟庞万春妹妹的柔情故事,搞得杀人不眨眼的黑旋风也跟着牵肠挂肚。
历史书上按惯例称这场农民起义为宋江、方腊起义,由于各自的规模小,很快就被宋朝廷打了个稀巴拉,没有《水浒传》里的气势宏伟,英雄肝胆。
细细读《水浒传》,我从作者的文字间已经隐隐约约的感到宋江、方腊联合的可能性为零。宋江一生伟大的抱负就是不做强盗,要带着梁山兄弟光宗耀祖,否则也不会有那么多的朝廷旧将、市井间的霸王混混、一方的王公员外愿意跟随他。宋江的“替天行道”,说白了就是替宋朝天子清佞臣,灭贼寇,辅国安民,跟南宋岳飞的“精忠报国”有异曲同工之妙。可以说,反朝廷在当时人看来是非常羞耻的事情,否则忠臣岳飞也不会以莫须有的罪名冤死风波亭。尽管有少数人愿意打到东京去,如李逵、武松、林冲、鲁智深等,但是主流还是愿意归顺朝廷,连渔民阮小五都会唱道:“酷吏赃官都杀尽,忠心报答赵官家”,宋江这样的孝义黑三郎又怎能铁杆反朝廷。
方腊恰恰相反,权力欲极强,一心想做皇帝,散布自家有天子福分的谣言,取得了一点成绩,就称帝封王。任人唯亲,几乎可以跟高俅相媲美,三大王方貌守富庶之地苏州,大太子方天定守杭州,这上有天堂,下有苏杭,如此繁华之乡,用的是最亲之人,难怪世人曰:“上阵父子兵也”,至于皇叔大王方垕,皇侄方杰,地位不妨,连驸马柴进也很有发言权,只不过说些谄媚的话而已。
如此之人,即使跟宋江联手,也不过是权宜之计。等到大宋朝廷已灭,自个儿的草头王帽子变成真正的君临天下,肯定任用自己的家人,事实上,方腊屡被宋江大败,也是由于这些皇亲国戚不听良言相劝,听信谄媚之言,宋江的壮志凌云也不会实现,兔死狗烹的历史故事又将重演。更何况当时社会还流传着“天无二日”“卧榻之上,岂容他人鼾睡”等俗语,宋江肯定会像韩信一样死得很惨。
不幸,请看朱元璋炮打庆功楼,杀徐达、诛文忠、毒伯温,一桩蓝田案,多少人昏惨惨奔赴黄泉。洪秀全利用太平天国事变,杀杨秀清、诛韦昌辉、逼走翼王石达开,重用一些无能的兄弟子侄,如此起义又怎能不败?
由此看来,宋江、方腊又怎么可能同舟共济呢?(钱永华